十六国时期的苻坚,为何被称作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帝王?

有缺的晚风 2025-01-24 12:57:13

苻坚这个名字,对于不少不太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而言,或许会让他们感到有些茫然,怎么也想不出这究竟是哪位人物。

许多历史爱好者对这个名字的印象,大多也仅停留在淝水之战上。在那场战役里,苻坚率前秦的数十万大军出征,却被东晋的数万北府兵击败。淝水之战结束后,前秦旋即迅速瓦解崩溃,而苻坚本人最终也惨遭他人杀害。

不少人由于淝水之战这一缘故,往往会下意识地认为苻坚就是个没什么能耐的割据枭雄。他可是带着几十万人马去攻打仅有几万人的东晋,还号称投鞭断流呢,可最终居然战败了,这简直是无能到了极点。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它存在着偏差,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呢,所以我们可不能认同这样的观点哦,要清楚地认识到它是错误的这一事实。

事实上,历史中真实的苻坚着实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帝王!在东晋十六国这一整个时期内,要是对所有帝王展开排名的话,苻坚极有可能位居榜首呢。并且,苻坚同样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里,最具希望实现天下大一统的那个人。

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当我们悉心研读苻坚的故事后便会察觉到,苻坚此人要是放在诸多热血漫画当中,那妥妥就是“预言之子”亦或是“传说中的救世主”。他倾尽自己的一生,去全力贯彻自身所秉持的“民族和谐共处”这一理念。

尽管他最终是落败了,可其落败的结局着实让人觉得惋惜不已。要是站在古代史的宏观视角去审视的话,苻坚的这次失败,无疑是整个历史进程当中一个极为重大的遗憾!

那苻坚本人为何会被称作“史上最令人惋惜”的帝王呢?这就得从他的人生经历方面来讲起啦。

十六国时期局势一片混乱,苻坚便诞生于此时期。在苻坚呱呱坠地之时,西晋已然灭亡了二十余载。彼时的东晋在南方占据一方,苟且偷安,而北方的状况则如同乱麻一般,战火纷飞,处处都在上演着战争的戏码。

就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苻坚呱呱坠地,降临到了这个世间。

众人皆知,苻坚乃氐族后裔。遥想西晋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边疆民族,曾大规模举兵侵入中原大地。而这一历史事件,在后续的史书记载中,被称作“五胡乱华”。

然而在被称作五胡的群体之中,氐族着实是个极为特殊的族群。像鲜卑、匈奴等其余那几个民族,均属于游牧民族。但氐族可就不同啦,氐族的先辈乃是起源于四川松潘高原一带的,氐族其实是农耕民族呢。

在那漫长的历史演进历程之中,氐族实际上已然基本完成了汉化。就实际情况来看,氐族除了所生活的地点以及一些习俗方面与中原百姓存在些许不同外,在其他方面,氐族和中原百姓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明显的差异。

苻坚的曾祖父,曾经是氐族部落的一位族长。在西晋时期,他家位于甘肃秦安一带,原本日子过得挺安稳的,一直都在本本分分地从事农耕。可到了西晋后期,由于司马家发生八王之乱,中原地区一下子就陷入战乱之中,而且因为司马家那几位王爷的纷争,致使整个天下都被牵连进去了。

在那样的乱世之中,苻坚他们一家也唯有起兵以求自保。苻坚的爷爷在年仅十二岁时,便接任了部落族长一职。而后的数十年间,他积极团结氐族部落,不断开疆拓土,经过持续努力,渐渐将陇西地区掌控在了手中。

此后,苻坚的父辈中,其三大伯苻健的经历值得一说。起初,苻健臣服于后赵政权。待后赵走向灭亡后,苻健凭借家族积攒的家底,快速占据了陇西以及关中一带地区。在此之后,苻健正式登上帝位,确立国号为秦,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被称作前秦政权。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是,苻健离世的时间相对较早。在其逝世以后,便由他的儿子苻生继承了他的位置,开始接手相关事务。

苻生可是出了名的暴君。其即位后,全然不把人命当回事,肆意滥杀,致使当时众人皆惶恐不安,人人自危。而就在这一时期,苻坚已然是朝中声名赫赫的大将军了,备受众人期待与推崇。并且他本就出身皇族,于是没多久便赢得了大家的全力支持。

就这样,在苻生登上皇位短短两年之际,苻坚毅然发动了政变。他成功地将自己的堂兄弟苻生囚禁起来,随后,苻坚自己登上了皇位之位,开启了属于他的统治时期。

苻坚上位的大致过程便是如此。

仅从苻坚的上位历程而言,或许不少人会认为苻坚就是个阴谋家。毕竟他发动了政变,还去抢夺堂兄弟的皇位呢,这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看法。可事实上呢,在苻坚发动那场政变之时,确实是得到了众人的期盼与支持的,属于众望所归的情况。

苻坚与暴君苻生截然不同,自幼便显露出极为出众的才能。彼时前秦的高层人士,几乎个个都对苻坚极为赞赏。苻坚打小就亲眼见到中原地区战乱频仍,胡汉彼此仇杀的情形。因而在他年纪尚幼时就立下誓言,定要从根源上化解这一问题,使所有人都能和平共处。

颇为可惜的一点在于,苻坚的父亲并非皇帝。要是苻坚的父亲此前曾为皇帝的话,那么苻坚按道理就应当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啦,这才是符合常理的情况呢。

在苻坚登上皇位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十六国时期当中,最为魔幻的一场理想主义方面的实验,也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

苻坚在掌握权力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废除此前一切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他明确宣告,从今往后,在前秦所管辖的地域范围内,不得再宣扬任何带有极端性质的民族政策。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所有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务必要努力做到和平共处。

在苻坚尚未登上皇位之前,北方历经了长达数十年的战乱纷争。其间,为化解民族矛盾这一棘手难题,各方曾提出诸多极为“偏激”的民族政策主张。像有人提议把北方的汉人统统杀光,也有人主张将北方的胡人全部杀尽。甚至还有人提出要把北方划分成众多相互独立的区域,施行胡汉分治,让人们只能在各自所属区域内生活……

这些政策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能够逃脱失败的命运,全部都以失败而告终,毫无例外可言。

一直等到苻坚登场,他所提出的“和平共处”这一方案,才首次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同。随后,苻坚采取了两手举措,一方面对氐族官员予以重用,另一方面也大力提拔诸多汉人出任官职。正是由于苻坚用人制度极为公平,没过多久,前秦便吸引了众多人才汇聚而来。

在这些人当中,存在着一位极为重要的人才,此人便是王猛。

在之后的数十载岁月当中,王猛成为了苻坚身旁最为得力的智囊人物。要是打个比方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苻坚恰似那心怀仁义道德的刘备一般,而王猛呢,就如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苻坚成就事业的道路上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诸多汉人官员尽心辅佐之下,前秦的国力迅速得以壮大。在随后不长的时间里,前秦国内大兴水利工程,着力发展生产以恢复农业,同时积极兴办各类教育。前秦政府还多次大规模擢升贤能官员,并且大力倡导节俭之风。苻坚自己呢,更是把身旁的大部分金银珠宝,都一一分发给了手下的士兵。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前秦简直宛如世外桃源一般。要知道,彼时前秦之外的北方,各方混战不停歇,胡汉间的矛盾尖锐至极。而南方的东晋呢,是世家大族一手遮天,掌控着大量生产资源,致使底层百姓生活困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就这样,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前秦国力迅猛增长。随后,苻坚统领前秦的大军开启了对外征伐之路。在接下来的十余年当中,前燕、仇池、前凉、代国等诸多政权,先后被苻坚一一灭掉。至此,整个中原北方地区皆被苻坚收入囊中。

不仅如此,苻坚在完成中原北方统一之际,便着手对外拓展。其一是派遣军队出征,成功收复了西域诸国。要知道自西晋灭亡后,前秦可是首个再度掌控西域的强大中原政权。其二呢,苻坚还派人往巴蜀地区进发扩张,最终占据了大半个益州之地!

苻坚处于巅峰时期之际,其所统治的区域范围,大体上与刚刚建立的隋朝相差无几,亦和司马炎刚登上皇位之时的西晋极为相似。

故而在展开淝水之战前,苻坚已然面临无处可继续拓展地盘的状况了。若还想进一步扩张疆域,那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挥师南下将东晋灭掉,要么领军北进把草原攻占下来。将这两个方向仔细比对一番后,显然南下相对而言是更容易施行的选择。

然而,就南下征伐东晋一事而言,在前秦的内部,诸多官员是以王猛作为为首之人的,他们对此事的态度极为明确,那便是坚决予以反对,丝毫不赞同前秦实施南下灭掉东晋的这一举措。

这并非是由于他们一心向着东晋,亦或认定东晋才是正统所在,进而想要去阻拦前秦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恰恰相反,在前秦最为强盛之际,苻坚的个人威望,差不多攀升到了极致。那时,所有人都坚信,苻坚便是这天下的救星,唯有他能够终结这混乱的世道。

并且,要是苻坚在后来的淝水之战中取得胜利,进而将东晋灭掉的话,那么苻坚此后所拥有的地位,将会达到一种超乎想象的高度!倘若苻坚真的能够实现统一天下的壮举,那他在古代皇帝的排名里,起码是能够和李世民并驾齐驱的!

那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使得众多前秦的官员在这个时候,毅然决然地对苻坚南下这一举措表示强烈反对呢?

其实原因很明了。王猛心里清楚,彼时的前秦虽说一开始就极为强盛,可却压根没有输的可能。这关键在于苻坚曾推行的一项政策:以往苻坚为落实自身的民族政策,每灭掉一个政权后,都不会赶尽杀绝。非但如此,苻坚还对他们加以重用,使得那些曾被自己打败的敌人,都能在其麾下手握大权呢。

彼时的前秦,表面看似颇具实力,实则内部极为松散。在其内部力量强盛之际,这种松散的状况尚不足以引发什么严重问题。然而一旦前秦与东晋交战且遭遇失败,那么立刻便会陷入兵败如山倒的凄惨境地。

另外,东晋看上去极为孱弱,朝政被世家大族掌控着。可要是前秦挥师南下的话,东晋的那些世家大族为求自保,必然会立刻凝聚起来。如此团结一心的东晋,可不是轻易就能被打败的。反观前秦这边呢,只要在前线遭遇些许挫折,便会即刻全面瓦解崩溃。

因此,在王猛在世之时,始终竭尽全力去劝阻苻坚,就怕苻坚一时冲动行事。而苻坚这人呢,向来是很能听得进劝告的。在成功统一北方之后,他便适时地止住了向外扩张的步伐,暂且停了下来,没有再继续推进扩张之事。

然而数年后,王猛离世,前秦内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原本反对南下的声浪逐渐减弱,支持南下的人则日益增多。最为要紧的是,发展到这个阶段,苻坚环顾天下,竟发现除了挥师南下灭掉东晋之外,已然找不到其他可供扩张的路径了。

于是到了最后,苻坚已然别无他法,唯有孤注一掷这一条路可走了。他亲自统领着数量庞大的军队,一路朝着南方进发,目标直指东晋,发起了这场南下的进攻行动。

苻坚本人其实挺聪明的,他心里很清楚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于是,在与东晋开战前夕,苻坚把全国几乎所有的军队都抽调了出来,集结起了近百万的大军。那时苻坚的想法很不错,他认为只要将全部军队都带到南方去,即便一时遭遇挫折,身后那些怀有野心的人,也没了造反的资本。

然而最终的情况是,这一计划到最后依旧以失败告终了。

苻坚率领军队南下,淝水之战由此拉开帷幕。果如王猛此前所料,原本显得孱弱的东晋,一下子就团结一心了。反观前秦这边,刚在前线遭遇些许挫折,那些统领各自军队的将领们,便为保存自身实力,立刻纷纷逃窜开来。

这一逃起来,那场面简直就是兵败如山倒一般。形势急转直下,毫无招架之力,就如同洪水决堤般,一下子就溃败得不成样子了,完全呈现出兵败如山倒的那种凄惨又无法挽回的态势。

淝水之战结束后,前秦很快就分崩离析了。此前被苻坚打败的那些敌人,立马率军恢复了各自的政权。而前秦呢,由于之前已将氐族本部的军队几乎全部派出,并且大多在淝水之战里折损殆尽。最终,就连关中地区,前秦也无力守住了。

最终,苻坚在兵败之后,仅带着为数不多的残兵不断后退,一直退到了陕西麟游县那一带。就在此地,苻坚遭遇了麾下将军姚苌的反叛。姚苌原本是羌族首领的弟弟,之前被苻坚打败后便归降了。此刻苻坚势衰,他见苻坚身边已无军队,便顺势起兵造反了。

当遭遇姚苌的威胁之时,苻坚毫无惧色,将大义凛然的姿态展露无遗,毅然决然地选择慷慨就义,丝毫不为所惧,其英勇无畏、坚守大义的举动令人钦佩不已。

苻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始终坚守着自身的正义与理想。尽管他最终遭遇了失败,可他的失败着实令无数人深感惋惜。在苻坚离世之后,整个前秦境内的众多百姓纷纷陷入悲痛,就连东晋那边,也有不少人为苻坚的逝去而沉痛哀悼。

历史上真实的苻坚便是如此模样。这苻坚在历史长河之中,有着其真实存在的状态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事迹,而所呈现出来的苻坚,就是这般实际存在过的情况呢,这就是实实在在历史上的苻坚其人了。

后世不少人觉得苻坚是“妇人之仁”,在他战胜诸多敌人后,认为其理应将对方斩尽杀绝。然而,处于十六国那般混乱的时代,苻坚所坚守的做法,反倒将人性中最为光辉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有这样一种人,他甘愿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只为将心中的理想彻底践行。也许有人会把他称作是“失败的理想主义者”,可实际上,他绝非是那种没有能力的人,他为理想付出的勇气与坚持就足以证明其非凡之处。

苻坚如此这般,怎能不让后世众多的人对其深感惋惜呢?这般情形下的苻坚,自是会引得后世数不清的人发出惋惜之情。总之,苻坚的情况无疑会让后世大量的人觉得十分惋惜罢了。

要知道,倘若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取得胜利,那么后续也就不会出现南北朝长时间的分裂局面了。并且在苻坚的引领之下,实现统一后的中原,极有可能会快速恢复生产,进而重现出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景象。

要是苻坚在那场关键角逐中取胜了的话,那他在历史上所占据的地位,即便往低了说,那也能和李世民不相上下。而在整个历史长河里,能够稳稳排在他前面的,恐怕也就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这两位雄主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