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现胜/作品《️尝尝俺家乡的过油菜》(邹鲁文学社637期)

记录邹城真善美 2025-02-19 09:55:02

尝尝俺家乡的过油菜

文 / 付现胜 (山东邹城)

“山珍海味一大桌,不如一盘家乡的过油菜。”——这不仅是俺邹东山区乡下人的心里话,更是对俺家乡“过油菜”的一种赞美。

过油菜,就是油炸萝卜丸子。

家乡的过油菜货真价实:面,是黄土地里生产的麦子磨出来的;油,是自己种的花生榨出来的。这面丸子,看上去外表粗糙微黄,土里土气,吃起来外酥里嫩、喷香,爽口,含在嘴里舌尖添香,咽下肚去回味无穷。家乡的过油菜,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倍受欢迎。现在吃着虽没有了儿时的味道,一旦上了餐桌,便会一抢而空。现在聚餐,餐桌上的猪脸子,猪肘子,猪蹄子,大鲤鱼,牛羊肉,乌龟汤,烧鸡,烤鸭,海鲜等,只是动动筷子,走走形式而已,唯有那油炸面丸子,盘盘精光,吃了还想吃。

在生活贫困时期,能吃上一顿过油菜,就感到心满意足了,很幸福,很快乐。儿时的过油菜,真香啊!无论谁家做过油菜,当你走在大街上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香气扑鼻,香满庭院,香满村舍。便不停地赞叹:“谁家炸丸子啦,真香啊!”在那个年代里,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两顿过油菜。因为日子过得都很紧巴,各家各户的过油菜都挨到腊月二十九、三十才做,做得都不多,除夕那天吃一顿,年初一吃一顿,之后就不能再吃了,得留着节后招待客人。为了防止孩子们偷吃,爹娘总是把过油菜藏起来,藏到深深的粮食囤里,或者装到篮子里挂在高高的房梁上。藏在囤里的、挂在梁上的过油菜,时时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十三岁那年,干了一件蠢事,因偷吃过油菜差点把腿摔瘸,这事令我哭笑不得,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那年春节过后,娘把过油菜藏在粮食囤里,挂到房梁上。一天中午我想吃过油菜,藏在囤里的够不着,我就用杆子戳房梁上的过油菜篮子。说来也怪,那篮子总是摇摇晃晃,过油菜就是掉不出来。馋瘾难耐,我拿来了三个凳子,很快将它们摞了起来,我便急不可待地爬了上去。我刚爬到第三层凳子上,凳子就开始摇摇晃晃,随后“噗通" 一声我重重地摔了下来,倒在地上,屁股摔得生疼,腿被歪斜的凳子撞得淤青一片,疼了好几天。唉,这就是偷嘴的下场。后来我就后悔,不该去偷吃过油菜,如果偷吃了了,家里来了客人怎么招待?为难的是爹娘啊!

又是一年春来早。生产队里做过油菜,招待卧地的人。卧地,就是蹲场子——把大大小小的羊群集中在一块地里屙尿,积肥养地。那时候,卧地的人——牧羊人和看场子的人,没有报酬,管两顿饭就行。那时候物资匮乏,没什么好吃的,生产队长和会计一合计,弄过油菜比较体面,好看又好吃,即当菜又当饭,好在队里有油有面。生产队的院子很大,但没有院墙,院里以打麦场为主,院里有仓库兼会计办公室,有牛圈,猪圈,羊圈,粉坊,棉工坊,豆腐坊等。饲养员大都在那里住宿。父亲是队里的饲养员,晚上我跟着父亲睡觉。那天做过油菜的时候,吸引了很多人,都是被过油菜的香气吸引过来的。

炸丸子的锅,是下粉条用的八印大锅。锅里的油开了,不停地沸腾翻滚;漂浮在锅里的丸子,在“哗哗”作响;锅上方香气弥漫氤氲升腾。不一会儿,丸子渐渐地由白变黄,瞬间就被捞出锅了。一锅,两锅,三锅,不一会儿,盛满了筛子。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你抓一把品品,我捏几个尝尝,品来尝去一筛子丸子没了。一连三筛子,筛筛底朝天。队长气得脸色大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向和善的会计兼保管员付昭夫老人也生气了,他脚一跺,眼一瞪,气呼呼地说:“这还了得,三筛子都没有了,让我拿什么招待卧地的人?快走,快走!”解了馋瘾的人,面面相觑,一哄而散,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虽然摆脱了贫穷,物资丰厚了,生活富裕了,但是我还是忘不了儿时的过油菜,忘不了它那微黄的样子,软软的口感,扑鼻的香味。

作者简介:

作者:邹城市张庄镇付庄村人。退伍军人,退休教师。一个地地道道的追梦者,一个自由自在的写作人。没有过去的辉煌,只有今后的努力。(主审:于延法)

0 阅读:3

记录邹城真善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