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血糖亮黄灯!极易忽略的逆转黄金期!

医心全意 2025-02-17 18:24:42

根据最新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提供的数据,我国每8个成年人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占到了90%以上,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

可以说,健康人一旦到了糖尿病前期,就是亮起了“黄灯”,标志着其将来发生糖尿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等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概率都大大增加了。

一、什么叫做糖尿病前期?

按照《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的定义,糖尿病前期是介于健康与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其血糖水平包括三种情况(血糖指静脉血浆血糖,单位mmol/L,下同):

1.空腹血糖受损(IFG):6.1≤空腹血糖<7.0,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

2.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6.1,7.8≤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

3.混合状态(IFG+IGT):6.1≤空腹血糖<7.0,7.8≤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HbA1c<6.5%)也可以帮助糖尿病前期的诊断。

二、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不仅仅是血糖升高这么简单,它能带来的风险远超普通人的预估。

1.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我国的大庆研究表明,未进行任何干预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年约有7%进展为糖尿病,30年的累计糖尿病患病率能达到95.9%。

2.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冠心病、卒中的概率都会增高。

3.增加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人体微血管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会发生改变,引发视网膜、肾小球、周围神经的病变。

4.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罹患肝癌、胃癌、结肠直肠癌、乳腺癌等风险都有所增加。

5.增加痴呆发生的风险:研究表明,血糖升高和痴呆风险增加有关联。

6.增加抑郁症发生的风险:我国一项研究显示,患有糖尿病前期的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也有所升高。

三、糖尿病前期的筛查

1.什么人需要进行筛查?

糖尿病前期、甚至是2型糖尿病的患者,很多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在体检或者筛查时才发现血糖有异常的,建议有以下任何一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都要进行筛查,如表1所示:

2.怎么进行筛查?

具体的筛查方法为两点法:即空腹血糖加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

如果筛查结果为正常,建议每3年复查一次;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者,建议每年复查一次。

四、糖尿病前期如何进行干预?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建议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分层依据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如表2所示:

表2来自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

所有糖尿病前期人群都应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直接联合药物治疗。

1.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减肥:干预的目标是超重或者肥胖的个体,体重指数(BMI)达到或者接近24 kg/㎡;其余人群体重至少下降5%(如70 kg减3-5 kg)。

减少能量摄入:超重或者肥胖的个体,每日饮食总热量应减少500-750kcal;其他人群每日应减少总热量400-500kcal。

限制饱和脂肪酸:少吃动物油、肥肉。使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判断脂肪好坏小贴士:常温下呈固态的(如牛油、猪油)多为饱和脂肪酸,而液态的(如葵花籽油、花生油)则是不饱和脂肪酸。

限盐(每日<5g):每日盐<5 g(约一啤酒瓶盖)。

运动:指南建议,每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150分钟。比如快走、跳舞、骑自行车、打网球、游泳等等。中等强度简便判断法是这一类的活动在做的时候可以说一整句话,而不用停下来喘气。

此外,戒烟、限酒、保持每晚睡眠时间7小时左右,对生活方式干预也非常的有帮助。

以上措施干预6个月后,要去医院复诊以判断干预的效果,如果疗效不明显,可以考虑进行药物干预。

2.如何进行药物干预?

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药物干预首选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其他药物长期应用时应全面考虑费用、不良反应、耐受性等因素。

提醒大家注意,切记不可自行购药,药物应用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同时定期复查,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您最近查血糖了吗?对于自己的血糖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留言!

记住:糖尿病前期是可逆的“黄金窗口期”!今天的每一口饭、每一步路,都在为未来10年的健康投票!

参考文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