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司机田桂英和毛主席握手时,故意使了把劲,主席:脾气还不小

历来现实呀 2025-02-05 09:48:52

《——【·前言·】——》

1951年,田桂英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与毛主席的握手。

毛主席的一句“脾气还不小”,让在场的人都笑了,也成为了田桂英人生中难忘的瞬间。

她如何从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成长为新中国的“女火车司机”,又如何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铁路事业?

从贫困家庭到铁路岗位——田桂英的起步

田桂英出生于1930年,生长在辽宁大连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因为生活拮据,15岁时,进入大连的一家印刷厂做学徒工,繁重的劳动中,学会了如何独立生活,并为家庭分担责任。

上世纪40年代末,田桂英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

那时国家正大力发展铁路事业,特别是在东北地区,铁路建设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点。

田桂英通过了解报纸上的招聘信息,报考了铁路局的招聘考试。

可此前从未接触过铁路技术,田桂英的报名让许多人感到惊讶。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田桂英进入了铁路系统,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员,作为一名女性进入这个男性主导的行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铁路系统对女性的接受度较低,尤其是操作复杂的机车设备,几乎没有女性的身影。

田桂英并没有因此放弃,坚持刻苦学习,身体的力量虽说不如男性强大,可田桂英异常细致的操作,和无与伦比的专注,要让她很快掌握了机车操作的技能。

通过不断努力,田桂英从一名普通的列车员,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位女火车司机,驶上了全国铁路舞台的中央。

铁道英雄——田桂英的职业巅峰

田桂英的铁路生涯,开始得并不显眼,第一份工作是列车售票员,之后又做过列车调度员。

每一个岗位,都认真对待,很快被调入了驾驶岗位,这对她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一种全新的开始。

1950年代初,田桂英接手了三八号列车的驾驶任务。

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三八号列车每天的运行任务繁重,涉及的技术性也很高。

三八号列车使用的仍然是蒸汽机车,技术复杂且维护难度大,与现代电力机车不同,蒸汽机车需要精确调节蒸汽压力、气压,每一次启动和停止,都需要极高的技巧与经验。

初期的工作,对田桂英来说充满了挑战。

蒸汽机车运行时,温度和压力的调控非常讲究,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列车发生故障。

田桂英必须在每次发车之前,对机车的各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一切正常。

通过不断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了,适应蒸汽机车操作的方法,田桂英学会了,如何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调节机车,如何保持列车行驶的平稳,如何处理突发的设备问题。

在她的努力下,三八号列车的安全运行情况得到了改善,并且保持了优良的记录。

田桂英是机车的操作员,还是列车团队的管理者。

对每一位列车员的工作都严格要求,确保他们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自的任务,她对细节的关注,使得列车的每一次行驶,都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经验积累多了,田桂英也成为了列车员心中的榜样。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也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开始作为代表,参加各类铁路技术交流会,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1970年代,田桂英的名字,已经成为铁路系统中,无人不知的存在。

驾驶技术在业内得到了高度认可,许多年轻的司机,都愿意向她请教工作中的难题。

每一次她出现在公共场合,都会成为铁路行业的焦点,田桂英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列车驾驶中的许多技术难题,还帮助培养了大量年轻的列车员。

整个铁路系统中,田桂英的职业生涯,就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就的历史。

不只是完成了列车的驾驶任务,更通过自己的一步步努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历史性握手——毛主席与田桂英的瞬间

1951年,田桂英受邀前往北京,参加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大会结束后,毛主席亲自出席,与各位代表握手,当时,田桂英正站在会场中,和其他劳动模范代表一起,等待毛主席的到来。

毛主席缓步走到田桂英面前,看着一位看起来并不强壮的女性,毛主席带有一丝疑惑的问到:“你能开得动大火车?”

田桂英没有犹豫,与主席握着的手,稍微加了点力。

田桂英的手上有力气,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特别是在操作火车时,没点力气也不行。

感受到了田桂英手上的力气,主席哈哈大笑起来,说了一句:“脾气还不小。”

话语轻松而幽默,带着一丝调侃,周围的人听后都忍不住笑了,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田桂英稍微愣了一下,随着也露出笑容。

毛主席的这句话,并不是单纯的玩笑,是对田桂英坚韧个性的认可。

是对于一个女性,同样可以做上和男人一样的工作,同样能在各个领域,撑起另一片天。

握手结束后,毛主席继续与其他代表握手,田桂英则默默站在一旁,心中百感交集。

那一握,承载了田桂英几十年,为铁路事业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虽短暂,却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记忆。

田桂英的晚年——从火车司机到教育者

1985年,田桂英正式退休,只是并没有选择悠闲度日,投身于教育事业,致力于将自己多年的铁路经验传承给下一代。

受邀到多个铁路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将自己从事铁路工作的经验与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年轻学员。

她的课堂上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理论。

总是通过亲自操作、手把手教学来让学生们掌握技术。

她经常强调:“驾驶火车,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责任。”她希望年轻的学员能够理解,每一次的操作,每一个细节,都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全。

田桂英还积极参与了,铁路系统的志愿服务工作,帮助老年铁路工人安享晚年,关注贫困地区的铁路建设。

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铁路事业,作为一名司机,更作为一名铁路精神的传承者。

每一次她走访铁路站点,都会受到员工的热烈欢迎,大家都称她为“田师傅”,尊敬她那颗无私奉献的心。

田桂英晚年引以为傲的,是看到自己曾经教授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远离了驾驶室,但她依然活跃在,铁路事业的第一线,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继续为祖国的铁路事业贡献力量。

从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到在毛主席面前展现的自信,再到她为后代铁路工作者传道授业,田桂英的生命轨迹,深深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她用自己的坚韧与智慧,打破了性别的限制,也为中国铁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