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这款被誉为“飞行坦克”的空中猛兽,曾经是战场上令人生畏的火力平台。然而,在俄乌冲突的真实战场上,即便是钢铁猛兽也难逃战争的无情洗礼。米-24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战损情况,远比“传奇”故事来得残酷。尽管拥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但面对现代战争复杂且致命的威胁,米-24并非坚不可摧,其真实的战损情况,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米-24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战损情况,远比“传奇”故事来得残酷
米-24的火力毋庸置疑,短翼挂架能够携带多种弹药,从反坦克导弹到火箭弹,再到炸弹,火力投射能力强大。前部的机炮也使其具备一定的近距离火力压制能力。在特定战场环境下,例如面对缺乏重型防空力量的对手时,米-24的火力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缺乏重型防空力量的对手时,米-24的火力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然而,在俄乌战场上,米-24遭遇的是拥有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对手。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中低空防空导弹以及战斗机,对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构成了多层次的威胁。米-24虽然火力强大,但在现代防空火力网面前,其攻击效率和生存能力都大打折扣。

米-24面对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其攻击效率和生存能力都大打折扣
防护性能上,米-24的确拥有独特的“装甲浴缸”设计以及防护座舱,为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实战中也确实出现过米-24被击中后仍能返航的案例,证明其装甲并非完全无用。但必须认清的是,米-24的装甲防护,主要是为了抵御中小口径地面武器和炮弹破片,对于现代防空导弹,特别是现代便携式防空导弹而言,其防护能力依然有限。

米-24的确拥有独特的“装甲浴缸”设计以及防护座舱
便携式防空导弹,例如“毒刺”、“星光”以及俄制“针”等,普遍采用红外或激光制导,具备攻击直升机薄弱部位的能力。米-24缺乏先进的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和定向红外对抗设备,难以有效应对这类威胁。一旦被现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击中要害部位,例如发动机、旋翼系统或油箱,即使有装甲防护,也难以幸免于难。

俄“针”式便携防空导弹
速度方面,米-24的最大飞行速度在直升机中算是不错的,能够达到200英里/小时。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战场机动性。然而,速度并非万能,在现代防空火力密集的战场上,速度优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生存优势,高速飞行反而可能增加飞行员的心理压力和操作难度,降低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现代防空导弹的射程和反应速度,已经完全能够抵消米-24的速度优势,使其难以躲避锁定和攻击。

现代防空导弹的射程和反应速度,已经完全能够抵消米-24的速度优势
米-24在航电系统方面的落后,是其在现代战场上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与现代武装直升机相比,米-24缺乏先进的雷达、光电探测和战场管理系统,导致其在战场感知、目标识别和精确打击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上,缺乏先进航电系统的米-24难以有效获取和处理战场信息,飞行员往往只能依靠目视搜索和无线电通信获取战场情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战效能,也增加了被击落的风险。

米-24在航电系统方面的落后,是其在现代战场上脆弱性的重要原因
真实的战损数据,往往比各种宣传和 “传奇” 更能说明问题。虽然具体的米-24战损数字难以精确统计,但从战场照片、视频以及各方渠道的信息来看,米-24在俄乌战场上的损失相当可观。网络上流传着大量被击落或严重损坏的米-24残骸照片,直观展现了这款“火力猛兽”在现代战争面前的脆弱性。

米-24在俄乌战场上的损失相当可观
一些分析人士根据公开信息推测,乌克兰米-24机队在冲突中已经损失了相当大的比例。尽管乌克兰也在努力修复和现代化改造剩余的米-24,但整体而言,米-24在乌克兰战场上,更多的是在现代防空火力下苦苦挣扎,其 “被打成筛子” 的说法,虽然并非完全准确,但也反映了其在现实中战场生存的艰难境地。

乌克兰米-24机队在冲突中已经损失了相当大的比例
米-24的悲歌,不仅是一款武器平台的没落,也反映了军事技术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的客观规律。即使是曾经的 “空中钢铁猛兽”,也无法永远屹立在技术发展的最顶峰。在现代战争环境下,任何武器装备都有其局限性和脆弱性。 Мi-24 在乌克兰战场上的遭遇,对于所有军事爱好者和军事研究者而言,都是深刻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