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宁捡破烂不当市长,散尽80亿建博物馆,遗嘱内容令人敬佩

墨寒雪 2024-10-30 11:01:19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他曾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副市长,却毅然辞职下海;

他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却又散尽家财建立博物馆;

他收藏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抗战文物。

他,就是樊建川,一个用80亿财富铸就精神丰碑的人。

当他的遗嘱公开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副市长一生都在为一个更宏大的目标而奋斗。

那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樊建川做出这些选择?他的遗嘱又是什么呢?

【不寻常的选择】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在四川宜宾,34岁的樊建川刚刚被任命为市常务副市长。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位置: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然而樊建川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生于1957年的樊建川,从小就在父亲樊忠义的熏陶下,对抗日战争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樊忠义是一名抗战老兵,曾在战场上九死一生。

每当樊建川听父亲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心中就会燃起一团火: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让先辈的牺牲被时光淹没。

正因这份执念,樊建川当过知青,参过军,上过大学,最终凭借自己的能力步入仕途,即便坐在副市长的办公室里,樊建川依然感到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他。

1993年,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消息传开了:樊建川辞去了副市长的职务,在那个“下海”成为潮流的年代,很多人猜测樊建川是为了追逐更大的财富。

真相却出人意料。

原来,这位年轻的副市长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收藏抗战文物。

从报纸、杂志到老物件,只要与抗战有关,樊建川都视若珍宝,之所以辞去职务,是因为当官的工资太低了,不能支撑他的收藏梦想。

辞职后的樊建川白手起家,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凭借军人出身的严谨作风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樊建川的公司很快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许多建筑倒塌时,樊建川公司建造的房子却纹丝不动,被誉为“房坚强”。

事业有成后,樊建川并没有沉浸在财富带来的满足感中,相反,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收藏事业中。

他四处奔波,寻找抗战文物;他不惜重金,从日本人手中抢回珍贵史料;他甚至亲自前往日本,将市面上能见到的有关中国抗战的文物、收藏品几乎全部买下。

随着收藏品越来越多,就在这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樊建川心中萌生:建立一座博物馆,让这些文物重见天日,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身边人的强烈反对。

“建博物馆哪有赚钱的?”、“你是不是疯了?”面对质疑,樊建川却坚定地说:“我不是为了赚钱,我是为了让更多人记住历史。”

就这样,樊建川踏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他要用自己的财富,为民族记忆筑起一座丰碑,但建立一座博物馆谈何容易?资金从哪里来?

【收藏之路】

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每一份档案,都是民族记忆的一个碎片,但在樊建川眼中,这些并非冰冷的物件,而是承载着先辈血泪的见证。

从1993年辞去副市长职务开始,樊建川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从偏远山村到繁华都市,只要有可能找到抗战文物的地方,他都会亲自前往。

有时,他会在路边捡起一张破旧的报纸,仔细阅读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有时,他会花重金购买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生怕它们落入心怀不轨之人手中。

樊建川的收藏范围极广,从小到一枚徽章、一封家书,大到坦克、飞机,只要与抗战有关,他都来者不拒。

有一次,樊建川得知一批珍贵的抗战文献即将被拍卖,而且有日本买家放出话来势在必得,樊建川心急如焚,他深知这些文献的重要性,绝不能让它们流失海外。

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找到了那位神秘的日本买家,以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对方,最终成功拍下了这批文献。

许多老兵和烈士家属得知他的事迹后,纷纷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物品无偿捐赠给他。

有一位84岁的老兵,坐着轮椅来到樊建川的博物馆,将自己珍藏60多年的证书、奖章、飞行服等20多件文物赠送给了博物馆。

随着收藏品越来越多,樊建川意识到,将这些文物锁在箱子里并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这些文物应该被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铭记先辈的牺牲。

就在这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日本政府正在修改历史教科书,试图美化侵华战争的历史。

樊建川愤怒了,他深感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他下定决心:必须建立一座博物馆,用铁一般的事实来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用文物的力量来唤醒民族的记忆。

【建川博物馆】

2004年,樊建川终于下定决心要建立自己的博物馆,这个决定一经公布,就引来了一片质疑声,朋友们纷纷劝阻,但樊建川心意已决。

但建立一座博物馆谈何容易?

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建立一座博物馆需要巨额投资,而樊建川的大部分资产都是不动产。

为了筹集资金,他毅然决定变卖自己的办公楼、商场、加油站等产业,当时的樊建川已经是身价数十亿的富豪,但为了这个梦想,他几乎散尽了所有家财。

资金有了,接下来是选址问题,樊建川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地点,当地政府对他的计划将信将疑,担心他是借建博物馆之名行圈地之实。

樊建川不得不一次次解释自己的初衷,终于在2004年底,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政府被他的诚意打动,同意为他批地。

有了土地,樊建川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设计这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博物馆?他希望博物馆不仅能够展示文物,更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历史。

为此,他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终于说服了美国国家建筑师协会主席切斯特·怀东亲自操刀设计。

樊建川的计划是建立五个主题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和侵华日军罪行馆。

建设过程中,樊建川几乎每天都守在工地上,他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呈现历史的原貌,有时,为了赶工期,他就睡在工地的木板上。

终于,在200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60周年纪念日这天,五个主题馆同时开馆。

开馆当天,人们惊讶地发现,这座占地500亩的博物馆群落,展出的文物数量和质量都远超预期。

仅手写的文字资料就有30吨之多,书信超过40万封,日记有两万本,徽章更是多达百万余枚,其中不乏国家一级文物,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

参观者中,有老兵泪流满面,有年轻人肃然起敬,樊建川的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存放文物的建筑,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让历史变得鲜活,让记忆得以传承。

【大爱无疆】

建川博物馆的开放,只是樊建川事业的新起点,他深知,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收藏,更在于传播和影响。

为此,他不遗余力地推广博物馆,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观,组织学生研学活动,甚至为电影《唐山大地震》、《南京!南京!》等提供大量文物道具支持。

2010年,建川博物馆群每年盈余接近2000万元,总估值高达80亿,就在人们以为樊建川终于要开始收获回报时,他又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2021年,樊建川公开了自己的遗嘱:他决定在去世后将整个博物馆群无偿捐献给国家。

这意味着,他倾尽毕生心血和财富建立的博物馆,最终将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不仅如此,他还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并希望用自己的皮制成一面鼓,放在博物馆门口。

樊建川的行为,在他看来,收藏不是为了私人享受,而是为了传承文化,唤醒民族记忆。

他常说:“一个人要成长,记忆一定要健全;一个民族要成长,记忆也一定要健全,我就想做这样的一个敲钟人。”

如今的樊建川,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副市长,也不再是呼风唤雨的商界大亨,他更像是一个执着的守望者,守望着这片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土地。

即便是在公共场合,他也常常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仿佛对个人形象毫不在意。

但每次走进博物馆,他都会郑重其事地整理仪容,因为在他眼中,那里不仅有文物,更有无数先辈的英灵。

【结语】

樊建川散尽80亿家产,只为唤醒群众的爱国之心,只为完成心中的梦想,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他的选择,或许不被所有人理解,但无疑值得我们尊敬,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樊建川的行为十分可敬!

有些东西比金钱更宝贵,有些记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守护,樊建川铸就的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0 阅读:3

墨寒雪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