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美国政坛风云再起,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当地时间 4 月 18 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证实,特朗普团队正研究解雇鲍威尔的可能性。有媒体爆料,特朗普有意让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接替鲍威尔。这场风波将 “央行独立性” 这一关键议题,推到了全球投资者的聚光灯下。鲍威尔究竟因何引得特朗普如此不满?若鲍威尔被换,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何种影响?美联储的独立性又将走向何方?
一、矛盾激化:特朗普缘何急于解雇鲍威尔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不满由来已久。早在其第一任期,就因鲍威尔 “既加息又不配合” 的货币政策大发雷霆。近期,随着特朗普重返竞选舞台,对通胀、利率、经济增长等议题格外 “上心”。他迫切希望美联储降息,以此刺激经济、股市和就业,为自己再次入主白宫增添筹码。然而,鲍威尔秉持以经济数据为导向的原则,坚决不轻易妥协。
4 月 17 日,美联储发布报告,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引发通胀压力。这犹如火上浇油,令特朗普极为恼火:自己要求降息,美联储不仅拒绝,还指责自己搞通胀。于是,次日白宫便传出研究 “解雇鲍威尔” 的消息。本质上,这是特朗普一贯 “甩锅” 作风的体现。当政策推行效果不佳时,他倾向于寻找替罪羊,而坚持独立立场、不肯 “听话” 的鲍威尔,自然成了首要目标。
二、制度约束:美联储并非总统 “下属”
那么,美国总统真能随意炒掉美联储主席吗?从法律层面看,并非易事。美联储主席的任命与罢免流程,与普通内阁官员大不相同。其职位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确认,任期 4 年。更为关键的是,美联储是独立于白宫的联邦储备系统的一部分。
复杂之处还在于,鲍威尔不仅是美联储主席,还是联邦储备委员会(FOMC)成员,其任期至 2028 年才结束。即便被免去 “主席” 一职,他在 FOMC 中仍拥有投票权。这意味着,特朗普若想让鲍威尔彻底 “下课”,不仅要找到坚实的法律依据,还需承受巨大的政治和市场压力,付出高昂代价。
三、继任人选:凯文・沃什能否胜任
传闻特朗普属意的接替者是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乍看之下,他有过美联储理事经历,似乎具备一定资历。但深入探究,问题重重。沃什缺乏扎实的经济学学术背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多次判断失误。而且,他身为雅诗兰黛继承人的女婿,背景饱受争议。此外,他公开支持弱化美联储独立性,主张 “政治控制货币”。
这样一位专业背景欠缺、立场偏向政治且过往表现欠佳的人选,要执掌全球最重要的央行,诸多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对此忧心忡忡,质疑他能否胜任这一关键职位。
四、市场震荡:鲍威尔被解雇的连锁反应
一旦鲍威尔真的被解雇,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引发市场 “大地震”。高盛曾发出警告,若鲍威尔遭炒,美联储独立性被削弱,市场将迅速作出反应。美元可能因投资者对美国货币政策中立性信心受挫而急剧贬值;黄金等避险资产会因投资者寻求安全港湾而价格飙升;美国国债收益率或大幅波动,甚至引发新一轮抛售潮;美国股市的 “信心基石” 也将被动摇,2018 年 “圣诞崩盘” 的惨状可能重现。
更为严重的是,这一举动将动摇全球对 “美元体系” 的信任根基。央行独立性堪称全球货币体系的 “定海神针”,美国若带头破坏,其他国家央行势必受到冲击,全球金融稳定将面临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五、经济逻辑:特朗普主张的偏差
不少人或许疑惑,身为成功商人的特朗普,经济判断不应更精准吗?实则不然,特朗普的经济主张多源于政治直觉,而非严谨的经济逻辑。例如,他推行减税、加关税,同时要求降息。短期内,这看似能刺激股市和消费,但长期来看,极易推高通胀、削弱财政能力、加重债务压力。而美联储作为经济的 “守门员”,必须在风险与增长间寻求平衡。
鲍威尔坚持不轻易降息,实则是坚守专业底线,维护经济的长期稳定。若换上一位对特朗普言听计从的主席,非但无法解决经济问题,反而会使经济风险更难把控,陷入更深的困境。
六、结语:捍卫美联储独立性
美联储的核心职责是服务于整个经济体,绝非某位总统的政策 “工具”。特朗普在选战中展现强势无可厚非,但倘若真将美联储变成 “政治打手”,美国失去的将是全球投资者的信任。这种信任一旦丧失,想要重新赢回,难如登天。
鲍威尔能否顶住压力,美联储的独立性能否得以维系,在 2024 年美国大选的关键节点下,不仅关乎美国国内政治走向,更紧紧牵动着世界经济的敏感神经,未来局势,充满未知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