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媒:稀土断供的影响来了!
在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棋盘上,稀土资源早已成为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2025年4月,中国对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犹如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波及全球产业链,而这一战略举措背后,是中国对国际博弈规则的深刻理解与精准运用。
稀土断供:击中美国军工命脉
稀土元素,这一被誉为“军工维生素”的战略资源,在现代国防科技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F-35战斗机的隐身涂层、雷达系统,到“战斧”导弹的耐高温性能,稀土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美国却在这一关键领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全球90%的中重稀土精炼产能集中在中国,而美国本土连分离重稀土的工厂都未曾建立。当中国挥动稀土出口管制的大棒,美国军工企业瞬间陷入困境。外媒也纷纷表示:稀土断供的影响来了!
F-35战斗机生产线因缺少镝、钆等稀土材料被迫停摆,工厂库存告急,五角大楼甚至开始讨论“拆退役军舰取稀土”等极端方案自救。这一场景,无疑是美国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忽视自身产业链完整性的生动写照。稀土断供,不仅仅是对美国军工产业的一次重击,更是对其全球战略布局的一次深刻警示。
民用工业受挫:全球产业链震动
稀土断供的影响,远不止于军工领域。在民用工业方面,美国同样遭受了重创。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宣布“技术升级停工”,背后真实原因却是电机必需钕铁硼磁体断供;英特尔亚利桑那州芯片厂库存仅够维持45天,用于晶圆清洗的钆化合物价格3天暴涨80%。这些案例,无不揭示了稀土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更为讽刺的是,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加州芒廷帕斯矿区,开采的矿石中有60%需跨境运输至中国加工。在“关税战”的猛烈加码下,港口堆积如山的矿石成了摆设,矿场老板的无奈之言:“我们就像卖原油的乞丐,离了中国连汽油都造不了。”这不仅是美国稀土产业的悲哀,更是其全球产业链脆弱性的真实写照。
组合拳出击:C919量产突破与波音危机
在稀土断供的12天里,中国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打出了另一记重拳:全面停购波音客机。这一举措,直接打在了波音的软肋上。中国市场曾占波音全球销量的25%,如今这一重要市场的流失,无疑是对波音的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国产C919客机的量产迎来了突破性进展。2024年交付14架,2025年计划生产50架,2026年直冲100架大关。目前,国产客机的航电、发动机、座椅配套产业链已初步成型,上海飞机制造厂正24小时轮班赶工。C919的崛起,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中国在全球航空市场话语权提升的重要标志。
战略威慑:现代跨国斗争的新维度
中国在稀土上的反制、尖端生命科技上的突破,正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欧洲汽车制造商为确保稀土供应,被迫接受供应商的“捆绑销售”;日本半导体企业组团来华谈判,试图保障其稀土需求。这些现象,无不表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用稀土和国产大飞机向全世界宣布,现代跨国斗争中真正的“战略威慑”,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射程,而是无声的、无形的产业链掌控力。这种掌控力,不仅体现在对关键资源的控制上,更体现在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引领上。
稀土博弈,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中的一次重要实践。它告诉我们,只有掌握关键资源、构建完整产业链,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中国,正以稀土为支点,撬动着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