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区速览·秦朝·内史(5)宁秦县、夏阳县、栒邑县

浊酒史话 2024-02-26 21:48:10

书接上回,我们来看看秦内史东部地区的县和城邑。

秦内史东部、北部县邑

武城东面的县是宁秦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在郑县和宁秦县之间,武城东面,渭水南岸、华山北山脚下,有一座城邑,名为平舒(今山西省渭南市华阴市西)。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 年,这年秋天,有朝廷使者从函谷关东面回来,走夜路经过宁秦县平舒道。当时,有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去路,说:“替我把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水神,hào)。”

秦始皇嬴政

随后,这人趁便对使者说:“今年祖龙(秦始皇)就要死了。”使者正打算问这人其中缘故,那人却放下玉璧,突然不见了。使者回到咸阳后,把玉璧呈给秦始皇,并说了遇到的这件怪事。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

在后世史书中,由于这个怪事和这条预言,平舒这个小城,似乎和秦朝的灭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历史果真如此,一年后,秦始皇去世。又过了一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掀起了反秦战争的序幕。再三年后,秦朝就真的在关东义军和贵族的打击下灭亡了。这条记载,或许就是当时的谶言,表达了当时天下人,特别是关东人士对秦朝统治不满,以及东方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的野心。

说完平舒,我们再来看宁秦县。宁秦位于华山东北方,河水及其支流渭水、上洛水交汇处的南岸,本为魏国之阴晋。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32年,迫于秦国的强大压力,此前在战争中失败的魏国,被迫将自己的西部城邑阴晋割让给秦国。由于这里处在秦魏两国接壤处,因此,秦国取“安宁秦疆”之意,将阴晋改名为宁秦,并在此设县。

之后,秦国在宁秦筑城。宁秦县城遗址位于华阴市卫峪乡段家城的瓦渣梁上,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120米,南北宽700米。该县城遗址三面邻崖,一面靠山,居高临下。当时,宁秦县城是秦国的边塞要冲,战可攻,退可守,是秦国进攻魏国的桥头堡。

绛侯周勃

宁秦县西北面,上洛水和渭水交汇处的西北岸,是秦国的怀德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北)。刘邦还定三秦,攻取此地后,将其赐给绛侯周勃作为食邑。食邑,即古代帝王授予臣子的采邑,本是春秋战国时卿大夫的封地,但秦汉以来,臣子实质性丧失了对采邑的治权,只能享受该地的租税收入。

怀德县东北方,上洛水北岸,河流由东西流向改为南北流向的拐歪处,是临晋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东南)。秦厉公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荔戎(西戎部落的一支),在其旧地设临晋县。临晋县东边就是黄河,黄河东边就是强大的晋国。春秋至战国时期,秦晋、秦魏两国就包括临晋所在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渭南市韩城市以下黄河段以西地区)展开反复争夺。最终,历经商鞅变法后,在秦惠文王时代,秦国击败魏国,彻底控制河西地区。

韩信临晋设疑兵破赵

楚汉战争时,韩信为了击败河东地区的赵国,在临晋设疑兵迷惑赵国。赵国中了韩信之计,将主力部队集结于临晋对岸的蒲坂(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西)。此时,韩信却率领汉军,在临晋上游的夏阳(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南)渡河,绕到赵军背后,一举击溃赵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夏阳县。夏阳春秋时名为少梁,本为梁国故地,秦穆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秦灭梁,攻取少梁之地。此后,因为地处黄河岸边的少梁地理位置重要,当地成为秦晋、秦魏两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战国初年,魏国强盛起来后,少梁为魏国所占。

秦魏少梁之战

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魏两国爆发少梁之战,秦国大胜。但此地仍处在秦魏两国激烈争夺中。秦惠文王八年,公元前330年,秦国再次出兵攻魏,全取河西,控制少梁。一年后,秦国在此设县。又过了两年,公元前327年,秦国正式将少梁更名为夏阳。

在临晋县和夏阳县之间的黄河岸边,有一座城邑,名为合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魏人于黄河西岸的合水(黄河支流,清初断流)北侧筑成,名为“合阳城”。公元前330年,秦国占领河西之地后,在此设置“合阳邑”,作为黄河“几字形”南段西岸的重要据点,用来打击河东的魏国。

秦魏反复争夺的河西地区

看完黄河“几字形”西侧的县邑,我们从宁秦县沿着河水向东走,在宁秦以东、函谷关以西、河水以南的桃林之中,有一座胡邑(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西)。公元前332年,秦伐魏,置胡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胡邑划属内史管辖。

让我们再沿着上洛水往上走,看看在上洛水两岸,秦国还设置了哪些县邑?

下邽县以北、怀德县西北、栎阳县东北,在郑国渠与上洛水交汇处的南岸,秦国设置了重泉县(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重泉县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1年设置。这年也是秦国从栎阳迁都咸阳的时候。

在上洛水东岸、合阳邑以西,秦国设置了征邑(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西南)。

秦晋彭衙之战

征邑北边,在上洛水和梁山之间,内史辖区靠近上郡的边界,秦国设置了衙邑(今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东北、合阳县西北),又叫彭衙邑。秦武公元年,公元前697年,秦伐彭戏氏之戎(可能为白狄的一支),在其故地设置彭衙邑。秦穆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25年,秦国派孟明视为将,进攻晋国,以雪两年前崤山战败的耻辱。秦晋两军在彭衙列阵开战,结果,秦军被晋襄公率领的晋军杀得大败。晋襄公命将领先且居追击秦军,晋军一路攻克包括彭衙在内的多座边境城邑,随后撤兵。

在郑国渠北边、征邑西南方,是秦国的频阳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秦国在频山以南设县,因县境在频山以南,故名“频阳”。另外提一句,频山在富平县东北隅薛镇以北,海拔1437米,为富平境内最高峰。

频阳县以西,中山(今仲山)西北、甘泉山东南,有云阳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西北)。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依商鞅之法,在境内设县,云阳即为其中之一。

带领周人迁都豳地的公刘

云阳县之北,内史辖区与北地郡交界之处,是栒邑县(今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东北)。栒邑县境,西周时为豳(bīn)地。周部族首领公刘曾在此地建国,开启剪商大业。周平王东迁后,平王将西土赐予秦襄公,豳地始为秦人所有。秦灭六国前后,秦始皇嬴政在此地设栒邑县,成为当地行政区划建制之开端。

云阳县和甘泉宫的西北方、栒邑县的西南方、泾水中游的西南岸,是漆县(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漆县之境,在商周时期为豳地。春秋初年,此地并入秦国。秦朝建立后,在此地设置漆县。

至此,秦都咸阳县以东、以北的县邑,我们已经全部看完了。下一回,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下内史辖境内,咸阳县以南、以西的县邑。敬请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史记》

韦昭注《国语》

《水经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