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年
一月
3日 全县大力开展节约爱国储蓄运动 大力提倡储蓄,使个人暂时不用的现金在建设事业中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
10日 成立县国营篁碧林场等八个场 即国营篁碧林场、国营汪二垦殖场、国营金鸡山垦殖场、国营洋田畈渔种场、国营宋家源水产养殖场、国营峰顶山药材场、国营永平园艺场、国营五都原料场。
二月
7日 全县四级干部大会召开 县委第一书记王成旅作了《反透右倾 鼓足干劲 全面开展春耕生产运动 为实现1960年全面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
三月
6日 创办县农业劳动大学 校址福惠公社汭口大队,初步计划设8个科系:农业系、畜牧兽医系、农业机械系、茶叶技术系、水利电力系、园艺系、水产系、农业经济系。
同日 全县掀起大炼钢铁群众运动新高潮 为了“大办钢铁”,县委先后抽调19500余名劳动力伐木烧炭,建炉炼铁,大片山林被毁。17日,全县干部职工为三万四千吨铁而战的广播大会召开,县委第一书记王成旅作了《为实现三万四千吨铁的任务而奋斗!》的报告。
四月
4日 县委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 下设办公室,由余长金任主任。
6日 成立县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委员会
15日 县委作出加强领导和积极办好公共食堂的几项规定 提出从县到社一律建立健全生活福利委员会;农村公共食堂一般以生产队或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以党团员、贫农、下中农积极分子为骨干的食堂管理委员会;建立民主管理制度;要养猪、种菜、养家禽等;大力改革炊事工具。
21日 中共铅山县第二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会议通过了关于王成旅代表县委所作的“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乘胜前进,为完成和超额完成1960年各项任务而奋斗”的报告决议;关于1960年铁煤生产的决议;关于开展夏收夏种运动的决议;关于开展夏收夏种运动中评先进单位、模范干部和优秀社员的决定。
查尔文出席全国第一次民兵代表会议 查尔文是县建筑队锯板厂厂长、民兵排长,他带领民兵完成了20多个项目的技术革新。会议期间,中央军委授予他“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子弹一百发。
六月
月底 县内发生水肿病 患者711人。
七月
2日 县委作出开展农村三反正风运动的指示 “三反”指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这次三反运动的重点是公社、大队和公社所属企业、财贸系统的基层干部,到1961年2月底结束。参加运动的单位共332个,揭发出犯有各种错误的党员和干部1092人,查处贪污金额3.98万元,浪费金额97.3万元,冒领粮食9.35万斤、食油1277斤。运动后期有103名党员、干部受到纪律处分。
4日 成立县委社会主义教育和三整运动领导小组 三整是:整社、整党、整团。
同年
全县精简干部224人,职工1711人
全县粮食减产 县人民委员会号召节约度荒“瓜菜代粮”。国家工作人员和城镇居民口粮定量减少到每人每月24斤,市场各种物资供应紧缺。
县麻风病防治所建立 地址设在汪二公社荷田大队。先后收容患者15人,进行免费治疗。
一九六一年
一月
4日 县代食品生产办公室成立 专门负责全县代食品的采集和制造方面情况的收集、技术指导、数字统计、上下联系等工作。
15日 全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召开 吕铭渤作了《用不断整风、不断革命的精神,为实现工业生产建设的持续跃进而奋斗!》的总结报告;表彰先进单位43个,先进生产者399名。
二月
7日至11日 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选举费荣兴为县长,陈金旺、张绍臣为副县长。
26日至3月4日 全县四级干部大会召开 县委第一书记王成旅作了《认真贯彻政策 坚决依靠群众 进一步鼓足革命干劲 为实现1961年以农业为基础的全面持续大跃进而奋斗》的报告。
三月
7日 全县农具修造专业会议在陈坊召开 会议着重检查了三个月来手工业生产情况,研究了农具修造、小商品生产和加强手工业具体领导等问题。
8日 “铅山工作”改刊 由原来的八开、定期改为十六开、不定期刊物。
28日 县人委制定农村集市贸易管理暂行办法 目的是为了有计划有指导地开展农村集市贸易,做到“管而不死、治而不乱”。
28日至30日 全县交通运输专业会议召开 会议检查三个月以来的工作,研究布置第二季度交通运输任务,克服松劲和畏难情绪,掀起支援农业生产的新高潮。
31日至4月2日 全县造纸专业会议在县造纸厂召开 会议检查了第一季度土纸生产,落实第二季度计划,研究了大抓改革和加强领导等问题。
四月
8日至12日 全县文教书记会议召开 会议传达贯彻了省委、地委文教书记会议精神,总结与交流了大跃进以来文教工作的经验。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研究布置今后文教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建设服务的任务。
吕鹏煜接任县委第一书记 王成旅调离铅山。
五月
8日 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评比竞赛运动 “三大纪律”指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八项注意”指同劳动同食堂、待人和气、办事公道、买卖公平、如实反应情况、提高政治水平、工作要同群众商量、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31日 开展全县基层干部复查工作 复查的重点是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领导骨干和掌握“四权”(党权、政权、军权、财权)的干部。复查内容是“四查”:查政治历史、查出身成分、查社会关系、查现实表现。
六月
27日 成立县青年工作运动委员会(青委) 吕铭渤兼书记,钱义文、石金凤任副书记。
七月
25日 县人民武装部党委成立 第一书记吕鹏煜,副书记崔彬。
全县九个人民公社调整为二十三个人民公社 并设立五个区工委。即永平区工委,辖永平、八都、陈家寨、五都、杨林、港东六个人民公社;紫溪区工委,辖紫溪、石塘、英将三个人民公社;福惠区工委,辖福惠、新滩、西坂、虹桥四个人民公社;鹅湖区工委,辖凤来、鹅湖、傍罗、石溪四个人民公社;汪二区工委,辖汪二、新安、桥北、湖坊、陈坊五个人民公社;河口镇人民公社。到9月止,全县增设8个乡:石垅乡、西坑乡、车盘乡、下渠乡、太源乡、浆源乡、篁碧乡、荷田乡。
汪二公社丰产水库竣工 灌溉面积一万亩。
九月
9日至18日 县委扩大会议(三级干部会)召开 会议传达了中央、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检查了1958年以来的工作,总结了三年大跃进的经验教训,研究了今年秋冬两季主要工作任务。
15日 县委决定恢复农村供销合作社 要求以农村公社为单位,建立供销合作社;商品交换集中的地方设立分社。社员股金是供销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认真贯彻“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
十月
3日 全县开展整风整社运动 贯彻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以鹅湖公社石溪大队和永平镇公社为试点,调整社队规模,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分三步:继续组织干群学习六十条(修正草案);发动群众检查政策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发动群众研究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
21日 全县开展“三、十、百、千、万”增产节约运动 要求在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农业生产计划的基础上,从现在到明年夏收,全县按照农村人口计算,每人生产三斤油、十元钱、百斤粮、千斤菜、万斤肥。
十一月
全县开展违纪案件甄别工作 县委成立违纪案件甄别小组,对1958年7月至1961年6月期间受过各种纪律处分的党员、团员和干部的违纪案件,分期分批进行复查甄别。
同年
继续精简职工,下放干部 全县精简职工2036人,下放干部47人,安置到农垦单位。
对部分物资实行凭票证限量供应 主要是部分工业品,包括15种棉、针织品和部分副食品。
一九六二年
一月
2日 全县开展“五比”大检查 “五比”指比完成全年农业生产计划、比冬季生产情况、比完成农产品收购计划、比生活安排落实、比整风整社及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开展情况。
15日 县编委制定《铅山县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方案》
县委第一书记吕鹏煜、书记崔凤舞赴京参加“七千人大会” 即中央工作扩大会议。
二月
21日至25日 农业劳模暨五级干部会议召开 会议总结了1961年农村工作,研究了1962年农业生产计划。吕鹏煜作了《认清形势 鼓足干劲 立即行动 开展春耕大生产运动 为誓夺1962年农业生产大丰收而奋斗!》的报告。
四月
5日 全县开展“三好”、“五多”竞赛运动 “三好”指农业生产计划完成好、农村人民生活安排好、执行党的政策好;“五多”指早稻种得多、播种面积多、杂粮多、超计划多、瓜菜多。
五月
6日 天柱山垦殖场并入武夷山垦殖场 7月1日划回县辖,恢复国营铅山县天柱山综合垦殖场。
12日 县委要求建立农村人民公社信用合作社 各公社最迟在六月中旬必须建立信用合作社。
30日 吴立华被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武夷山分校学生干部、共产党员吴立华在该校生产基地稍仓,为抢救被山洪卷走的同学英勇献身。校党委追认吴立华为模范共产党员,在学校开展向吴立华学习活动。
六月
23日至24日 全县发生严重水灾 粮食受灾面积达5072亩。7月2日、8月6日,全县再次发生严重水灾。
30日 县、社两级成立下乡人员安置委员会 安置委员会的具体任务是负责规划县、社下放人员安置工作;指导督促帮助社、队做好下放人员安置工作;处理下放人员提出要求解决的一些问题。
十月
9日 全县治山治水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贯彻了全区治山治水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今冬明春造林、水利工作任务,讨论提出了林业生产八年规划的初步意见。
增设伦潭乡
十二月
15日 全县开展以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为中心的整风整社运动 计划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从12月15日开始至1963年元月底结束,第二批从1963年2月3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
设立铅山县统计局
冬
进一步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政策 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的“一平二调”错误,巩固农村集体经济。
同年
武夷山石垅修建黄怀仁烈士墓
铅山县创作演出的歌舞《畲家礼物上北京》参加全省会演 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并选送北京参加演出。
一九六三年
一月
4日至10日 县政协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吕鹏煜当选为主席,刘振刚、朱凯、刘稼夫、祝正祥当选为副主席。
12日至16日 1962年度工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和社(场)大队、部分厂矿干部会议召开 会议总结了一年来工作成绩、经验,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部署了1963年各项工作计划,落实了农副产品大包干任务。吕鹏煜作了题为《认清形势 鼓足干劲 为实现1963年各项生产任务而奋斗》的报告。
三月
增设六个乡 即垄鹤乡、篁村乡、乌石乡、王村乡、沙畈乡、岑源乡。
四月
1日 县委制定关于贯彻中央和省委厉行节约和五反运动指示的方案 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把增产节约运动扎实开展起来;第二阶段结合增产节约运动,反对铺张浪费,整顿健全制度;第三阶段再结合增产节约和整顿健全制度,开展群众性的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运动。“五反”指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
六月
1日 全县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基本内容:抓以阶级教育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教育;抓阶级和阶级斗争;重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开展“五查”、“四清”,团结大多数人,一致对敌;重新教育干部、党员,整顿作风;落实“六十条”,坚持勤俭办社、民主办社的方针。
七月
1日 成立县物资局 与经济计划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体制。
八月
26日至30日 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选举费荣兴为县长,魏亦尧、庞芝轩、张绍臣为副县长,任承来为县法院院长,缪敏、邸格仔、费荣兴、雷瑞林、张兰生、李菊梅为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九月
27日 恢复县专卖事业管理处 酒类生产与经营均实行专卖管理。县专卖事业管理处和县贸易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十月
7日至21日 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认真贯彻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决定,以及省委、地委关于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集训干部,提高干部的阶级和思想觉悟,部署秋收冬种和其它农村工作。
十一月
26日 1963年农业先进单位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召开 吕鹏煜作了《认清形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
十二月
31日 恢复县劳动局 以加强对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劳动计划、劳动力调配和安置工作的管理。
同年
继续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全县精简职工1598人、干部221人,压缩城镇人口7750人。
一九六四年
二月
18日 全县开展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教育 教育对象是基层干部、党员、人民群众。教育活动到3月20日结束。
四月
27日 县委要求县直机关建立工作基点 提出除直接生产和直接营业的单位以外,县直各部门都应当到农村选择一至二个生产队或生产大队建立自己的基点,时间最少为一年。
凤来公社撤销 划归鹅湖公社管辖。
五月
15日 成立县旱涝保收稳定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委员会 崔凤舞任主任委员,魏亦尧、韩正生任副主任委员。8月,铅山县制订1965年至1970年农业生产规划和旱涝保收稳定高产农田建设规划。
财贸政治部、工交政治部成立
六月
16日 全县政治工作会议召开 吕鹏煜从当前全县农村形势,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意义、目的,怎样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三方面作了讲话;钱义文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促进党员、干部革命化,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报告。
七月
1日 全县开展第二次人口普查工作 具体要求:查清全县人口数字;查清人口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本人成分、职业;查清农业和非农业人口数字;查清今年上半年人口增长情况;建立健全户口管理、人口统计制度。全县人口总数为213508人。
2日 城镇闲散劳动力和社会青年开始上山下乡 全县先后有1119人下到农村生产队、国营农场和社办林场安家落户。
21日至25日 县委在陈坊公社召开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俱乐部工作现场会议 会议听取了吕铭渤作的报告,就学习毛主席著作、如何办好俱乐部进行了讨论和经验交流。评选了13名先进个人、3个先进集体、3个标兵俱乐部、1个模范读报组。
书记处撤销 原书记处第一书记复称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书记均改称为副书记。
十一月
19日 县委作出今冬明春几项主要工作安排 从即日起到本月底,抓粮油入库、征兵、冬种、冬管、冬耕、水利等工作,突出抓粮和征兵工作;十二月初到旧历年前,主要抓第一批面上社会主义教育和冬季生产;旧历年至次年春耕生产前,主要抓第二批面上社会主义教育,搞好植树造林、开展备耕大检查,掀起春耕生产高潮。
十二月
19日 全县开展今冬明春结合面上社会主义教育整顿基层民兵组织工作 整顿工作突出四个重点:大力宣传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贯彻阶级路线,纯洁民兵队伍;抓好武装基干民兵连的整顿,落实战时动员任务;抓好敌情较复杂和交通枢纽地区民兵组织整顿工作。
同年
西坑至桐木关公路竣工通车
一九六五年
二月
24日 全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分八个片召开 这是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也是全县第一次贫下中农阶级大集会。
三月
8日至11日 1964年度农业先进代表大会召开 崔凤舞作了《认清形势 总结交流经验 鼓足革命干劲 为全面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 争取今年更大丰收而奋斗》的报告。
江西省地质局912地质队在永平天排山组织勘探大会战
四月
17日 县委、县人委提出大搞样板田,多快好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意见 要求社社建立科学技术委员会,队队搞三田(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一组(科学实验小组)。
六月
6日 县委工作会议召开 即三级干部会。会议主要任务:突出政治、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鼓足干劲、搞好工作、搞好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大幅度增产。
湖坊公社桐子岭水库竣工 灌溉面积一万二千亩。
七月
1日 县委、县人委要求县直机关单位建立生产和业务基点 总任务是做好“三带、二交”,即带政策、带任务、带办法、交产量、交经验。
八月
15日 建立共产主义劳动大学铅山分校 校址设在汪二垦殖场许家,设农业、林业两个系。学习期限为三年。
县“四清”运动开始 “四清”指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铅山被列为上饶地区第一批开展“四清”运动试点县。县内第一批开展的单位有石溪、鹅湖、永平、福惠、新安、汪二、桥北、湖坊、紫溪、五都、石塘、陈家寨等公社,汪二垦殖场、武夷山垦殖场、县直机关、河口镇等16个单位。9月,中央、华东局、省、地、县各级机关干部近2000人组成工作队分别进驻试点单位。次年2月第一批基本结束,同月下旬第二批“四清”工作队1734人分别进驻陈坊、杨村、港东、八都、英将、虹桥、傍罗、西坂、新滩、天柱山等第二批试点单位。7月下旬,全县“四清”运动试点工作结束。
30日 县委提出1966年全县实现粮食亩产800斤的意见 要求大练农田建设基本功;狠抓早稻扩大复种面积;认真解决劳、畜力不够的困难。
垄鹤乡、乌石乡、岑源乡撤销 其中垄鹤乡划归石垅分场、乌石乡划归车盘分场、岑源乡划归下渠分场。
九月
康克清、汪东兴来铅参加“四清”运动 全国妇联副主席康克清在鹅湖公社江村大队参加“四清”运动,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在石溪公社孔家大队参加“四清”运动。
十二月
25日 政协铅山县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吕鹏煜当选为主席,刘稼夫、朱凯、祝正祥当选为副主席。
25日至28日 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选举费荣兴为县长,魏亦尧、庞芝轩、陈旺林为副县长,刘祥为县人民法院院长。吴海兴、平国有、李国庆、许礼金、雷金花、张曼玲、祝长福、叶潮海当选为出席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一九六六年
(1月——4月)
二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李树槐在傍罗参加“四清”运动
三月
26日 县委提出在社教巩固工作中训练党支部骨干和党员的安排意见 要求大队支部、支委以公社为单位集中训练7天;一般党员以大队为单位,利用7——10天的业余时间集中训练。
第七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5月——1976年9月)
一九六六年
(5月——12月)
五月
23日 县委发出关于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工农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 《通知》提出当前文化战线上的大论战,是一场十分尖锐的阶级斗争,是一场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大是大非的斗争。《通知》要求除每星期二、五的下午外,每天早上均为文化革命的学习时间。
六月
7日 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具体领导全县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组织干部、群众学习讨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有关社论,写大字报,声讨“邓拓黑帮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下旬,县委派出工作组分别进驻铅山中学、永平中学,领导“文化大革命”运动。
9日 县委提出关于全县当前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情况和深入开展运动的意见 要求继续大造声势、广泛动员;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动工农兵、革命干部、革命知识青年参加战斗;大力促进干部群众思想革命化。
13日 县委决定今冬明春抽调千名干部去外县参加社教 抽调的条件是:贫下中农、年龄25岁以下、社教运动中的积极分子、高小以上文化、身体好、有培养前途的社教运动积极分子。
29日 县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 正式成立铅山县贫下中农协会,与县委农工部合署办公。各公社、大队、生产队也相继建立贫下中农协会。
七月
3日至9日 全县财贸工作和财贸政治工作会议召开 傅有生传达了全省财贸工作和财贸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费荣兴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办好人民财贸》的报告,徐天亭作了有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报告。
19日 县委工业交通部更名 改称工交政治部。
八月
11日 叶忠祥接任县委书记职务 吕鹏煜调离铅山县。
全县中等学校学生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 县城“红卫兵”走上街头,破“四旧”,不少人被抄家、剪发、游斗。“四旧”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大批“红卫兵”上鹅湖峰顶寺“造反” 捣毁佛像,驱赶僧人下山,珍贵文物、经文、刻版被洗劫一空。随后,大雄宝殿和其他佛殿、僧舍共32栋,一万二千平方米被陆续拆毁。
九月
“红卫兵”代表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 全县共有100余名红卫兵代表赴京,接受检阅。
凤来大桥建成通车
十月
22日 成立县委学习毛主席著作办公室 丁燕生任办公室主任。
十一月
16日 全县农业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传达贯彻了省委、省人委在石城县召开的水轮泵现场会议精神,组织参观了陈坊、河口、石溪、罗溪、永平、永平垦殖场等七个地方的水轮泵、水利系统化、集体养猪等情况。
十二月
月初 北京大学“井冈山战斗队”的红卫兵到共大武夷山分校串连点火 分校师生一夜间成立了60多个造反派组织。不久,分成了“红色兵团”和“革命造反司令部”两大派。
冬
红卫兵组织开始“革命大串连” 学校停课闹革命。
一九六七年
一月
文化大革命运动转为“炮打司令部”阶段 河口民办中学红卫兵揪斗县长费荣兴,铅山中学红卫兵批斗县委副书记崔凤舞。全县党政领导干部被指为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遭到批判和斗争。城乡各种名目的战斗队相继出现,“炮打司令部”、“火烧铅山县委”的大字报随处可见。县委对运动失去控制。
二月
月初 上海“一月风暴”殃及铅山 县委、县人委机关大院的“风雷激战敢死队”、“红色勤务员兵团”和“县红卫兵总部”等造反派组织,首先夺了县委、县人委的权。接着,各单位“造反派”争相夺权,原领导人被视为“走资派”靠边站、挨批斗,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处于瘫痪状态。下旬,县城共有十一个群众组织成立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总指挥部。
县人民武装部奉命开始实行“三支两军”任务 “三支两军”指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
三月
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成立 该委员会由县人武部主持,由军队代表、干部代表、群众代表“三结合”组成,临时行使县委、县人委的职权。不久,在反对“二月逆流”的冲击下,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临时行使的职权受到严重干扰。
七月
全县“造反派”组织分化为两大派系 即:“铅山县红卫兵联络站”(简称红联站)和“铅山县中等学校红卫兵司令部”(简称中红司,后称三红司令部),两派发生激烈的派斗。
成立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 行使县委职权,马作元任主任兼县人武部政委。
八月
20日 “红联站”抢夺县人武部一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10月中旬,在“支左”部队劝导下,“红联站”上交了部分枪支。
九月
14日 三支部队来铅执行“支左”任务 这三支部队是人民解放军海字414部队、总字431部队和第20军6300部队。
十一月
10日 成立“大联司” 6300部队表态支持“三红司令部”,并以“三红司”为核心成立“铅山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司令部”,简称“大联司”。
同年
春,洪水致死3人;秋,连旱106天
一九六八年
一月
17日 成立“大联筹” 以“红联站”为核心成立了“铅山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筹备委员会”(简称“大联筹”)。当天“大联筹”举行了集会游行。游行队伍经过复兴街时与“大联司”所属群众组织“红财司”发生武斗,打伤13人。下午,“大联司”所属组织全部撤至金鸡山。晚上,“大联司”冲进县中队抢夺各种枪支19支。
18日 “大联筹”、“大联司”多次发生械斗 18日,两派部分成员在河口老汽车站发生武斗,受伤4人;19日,两派又在金鸡山石桥头发生武斗,打死1人;22日,永平“912联司”、弋阳蛇纹石矿“造反派”插手铅山派性斗争,导致两派组织在金鸡山又一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武斗,打死4人;2月25日,两派部分成员在金鸡山遭遇,打死7人,受伤1人;4月4日,两派少数成员在复兴街文化馆门口发生武斗,打死1人。4月6日,“大联司”开会追悼,并游行示威,两派又在商业局门口和县人武部驻地发生武斗,枪伤1人。
二月
中旬 “红联站”同永平“912联司”再次抢夺人武部一批枪支 副部长王瑞被打伤。
三月
月底 在江西省革委会筹备小组劝导下“大联司”上交了枪支 4月底,“大联司”再次抢夺了“支左”部队少量枪支和两只火箭筒。
四月
15日 成立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 由人民解放军驻铅支左部队对县公安机关实行军事管制。
五月
“大联筹”、“大联司”两派实行大联合 全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在铅山中学召开,会议呼吁两派停止战斗,实行联合。30日,开始收缴两派枪支、弹药。6月18日,两派实现形式上的大联合,成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总指挥部,简称“大联总”。
六月
20日 全县深入开展“三忠于”活动 “三忠于”指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7月,全县掀起“献忠”活动。人人挂“忠”字牌,戴毛主席像章,唱“语录歌”;家家贴毛主席像;早、晚向毛主席致敬。
23日 省革委会批准成立铅山县革委会 马作元任主任,叶忠祥、王殿生、梅耀南、杜贵虎为副主任。26日,铅山县革命委员会暨河口镇革委会成立(正式取代县委、县人民委员会),万余人在河口饭店门前广场集会庆祝。同时,各公社党委也被革委会取代。
脱离生产岗位的工人复工,学校开始复课
七月
2日 县革委第一次全委会议召开 会议通过关于更大规模地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新高潮的决议。
下旬 成立县工人武装指挥部 简称工武部,作为实行“群众专政”的机构。
县委各工作机构撤销 所属工作分别划归县革命委员会的“三部一室”,即政治部、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保卫部、办公室。
全县“三查”运动形成高潮 乱揪乱斗成风,河口一次就集合1000余名所谓的“牛鬼蛇神”化装游斗。“三查”指查叛徒、查特务、查顽固不化的“走资派”和一切反革命分子。
八月
武夷山垦殖场开展“三查”运动 大搞“逼、供、信”,全场被迫害致死的有47人,仅下渠分场就有15人。
整党建党试点工作开始 试点工作在新滩公社港洲大队和县人民银行进行。
秋
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贫宣队)陆续进驻全县各中、小学。
九月
8日 县革委会下发1966年、1967年高、初中毕业生安置问题的通知 提出坚决贯彻四个面向的分配方针,把广大革命知识青年安置到农村、边疆、工矿、基层去,当普通农民、工人,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上旬 县革委会在铅山中学举办第九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把在清理阶级队伍中揪出来的所谓“坏人”集中学习,交待问题,不少人遭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被逼自杀者1人。
30日 县革委会核心小组成立 马作元任组长,叶忠祥任副组长。1970年11月,中共铅山县委恢复,核心小组撤销。
十月
中旬 全县开展整党建党工作 主要在县直机关、厂矿和各公社(场)机关逐步展开。11月底,农村各大队全面开展整党建党工作。
19日 撤销傍罗公社 傍罗、塘尾、月塘、蔡家、石桥划归鹅湖公社革委会管理,青洲、上古埠、下古埠、鹅湖公社庙家大队划归石溪公社管理。
20日 铅山饭店改为县革委会招待所 财务纳入县财政预算。
下旬 县供销社与商业局再次合并 成立县供销公司,基层供销社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
实行国营商业独家经营 解散合作商店、下放从业人员、取消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市场物资供应紧缺,“走后门”之风一时盛行。
武夷山综合垦殖场划归县管辖 成立武夷山人民公社,与武夷山垦殖场合署办公。同时,场党委被革委会取代。至此,全县共有17个公社:河口镇公社、永平公社、陈坊公社、湖坊公社、汪二公社、福惠公社、新滩公社、鹅湖公社、石溪公社、杨村公社、东风(港东)公社、天柱山公社、八都公社、红星(石塘)公社、英将公社、继红(紫溪)公社、武夷山公社。
十一月
23日 成立县“五.七”生产建设营
十二月
永平开始建设小铜矿 日采选综合生产能力为600吨。
冬
农村实行扩社并队 由原23个社(场)、199个大队、2158个生产队合并为16个社(场)、124个大队、1051个生产队。
同年
城镇居民、知识青年大批下放农村 全县共下放城镇居民1832户计6312人,知识青年3026人,干部1022人,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批省、地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下放铅山农村插队落户。
一九六九年
一月
1日 铅山中学下放到河口公社管理 改名为“河口五.七中学”,学制“三.二”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两年。教学内容为学语录和搞“斗、批、改”。
7日 县革委会下发1968年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问题的通知 提出毕业生应当积极服从革命需要,去当普通工人、农民,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29日 县首届民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 马作元作了《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有方向,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就是胜利》的报告。
县委党校更名 改称为铅山县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二月
5日 县首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 叶忠祥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的报告。
三月
28日 县革委会、人武部作出大力培训“赤脚医生”的决定 计划当年培训“赤脚医生”2500名、工人医生90名、接生保健员1030名。
四月
5日 全县农业学大寨工作会议在汪二公社召开
10日 县革委会举办“三清两反”学习班 “三清两反”指清理阶级队伍、清财、清物、反贪污、反浪费。
五月
9日至13日 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由县革委会政治部群运组主持,称“铅山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选出常务委员11名组成常务委员会(未设主席、副主席)。
10日 县工人代表大会和红卫兵代表大会召开 分别选举产生代表大会委员会。
汪二垦殖场建立东方红公社 8月增设五都公社,继红公社复改称紫溪公社。
对基层党支部开展整党工作 县革委会对全县216个基层党支部分四批进行整党,时间从5月开始至9月结束。
九月
成立移民安置办公室 负责为浙江开化移民选择安置地点、建房和划拨生产基地等工作。全县共接收移民1860人,分别安置在汪二、新安埠和湖坊三个乡。
十二月
恢复公社党委
同年
河口起至凤来桥迄于二府堂的沙石防洪堤建成 全长1300米,高6米,可保护农田550亩。
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下令拆民房建新村 全县先后拆迁房屋106栋,涉及200户。
全县农村大办合作医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