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04年1月1日,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
不过皇帝的位子也不是好坐的。恒玄这边还没坐热,刘裕就在自己的老家京口率领一批北府兵旧将聚众造反,而刘毅、何无忌等人也在各地纷纷响应,并推举刘裕为盟主。刘裕很快显示出自己的政治手腕,向四方发出一篇慷慨激昂的檄文,声讨桓玄的罪状,说桓玄的罪恶超过了当年篡位的王莽、董卓,又夸张地宣布了反恒势力的一片大好形势。这篇檄文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收买人心、震慑人心的作用。
仅仅一天,一支一千七百余人的军队已经在京口组建起来。并在刘裕指挥下挥师西进,推进到竹里(今江苏句容北)。他们的人数虽然很少,但几乎全是由在战场上如狼似虎的北府老兵组成。
在几百年后的南宋,当一代词雄辛弃疾走到当年刘裕起兵的京口,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中有这么两句,说的就是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而此时的恒玄却失魂落魄,手足无措。恒玄身边众人都认为刘裕兵力甚弱,不足为惧,不过是临时凑起的一群乌合之众。桓玄却说∶"刘裕英雄盖世,堪称一代帅才。跟他一起起义的刘毅是个亡命之徒,连饭都没得吃的时候,赌博的时候却敢下百万的赌注,何无忌是一代名将刘牢之的侄子,这三个人聚在一起,后果不堪想象。"
果然,当年三月,刘裕就斩杀了桓玄两名骁将吴甫之、皇甫敷。二将战死的消息让桓玄惶恐不安,派遣桓谦等率兵二万进驻建康城外的覆舟山以阳刘裕军。刘裕命令部下吃饱以后,把剩下的粮食全扔了,颇有当年韩信背水一战的气势。在此激励下,全军怀着决一死战的态势,进至覆舟山。刘裕又派遣那些羸弱的士兵爬到山上遍插旗帜,迷惑敌军。桓谦的士兵多为北府兵,一向畏惧敬重刘裕,毫无斗志。
刘裕把士兵分成几队,突击桓谦军。这时,刮起了东北风,刘裕命令全军顺风纵火,刹那间风助火势。烟雾弥漫,向楚军方向席卷而去。
在强烈的攻势面前,桓谦大败,桓玄不敢再战,乘船西逃。
后来,桓玄在西逃过程中,被益州都护冯迁所杀。406年三月,刘裕迎回安帝复位。为奖励刘裕再造晋室之功,刘裕被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从此掌握朝政。
东晋偏安江南以来,一直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公元 409 年,南燕君主慕容超兵肆虐淮北,掳去东晋两郡太守及百姓千余家。刘裕因此上表要求北伐。同年三月,刘裕挥军北进,讨伐南燕。
从琅邪经大岘山(山东沂水北),直捣临朐、广固,是北伐的捷径,但是,这条道十分险峻,必经之路穆陵关,仅能容一辆车的宽度,有"齐南天险"之称。很多人十分担心,对刘裕说∶"如果燕军派人把守大岘山隘,同时坚壁清野,我们贸然前往,不仅不能完成北伐的任务,很可能抛尸荒野。"刘裕却胸有成竹地说;"鲜卑人目光短浅。只图眼前利益。他们以为我们远道而来,十分疲惫,且粮草供养有问题,肯定不能与他们持久对抗。我敢打保票,他们肯定采取进则守临朐,退则守广固的方法,绝对不会守险清野。"
果然,刘裕率军越过大岘山隘,南燕并未派兵把守,大军如下山猛虎一般直扑燕都门户临朐(山东掖县)。刘裕以奇兵直取了临朐。接着,晋军攻占广固外城,刘裕一边修筑长围,一边采取分化瓦解之策,招降纳叛,同时,晋军的北伐,让在鲜卑残暴统治下的各族老百姓非常高兴,纷纷向晋军提供支援,南燕民众每天背负着粮食前来归附刘裕军的不下干人。公元410年二月初五,被围8个月之久广固被攻克,慕容超被生俘,送至建康斩首,南燕灭亡。
南燕刚刚灭亡,此时被招安为广州刺史的卢循和他的妹夫徐道覆率部又叛刮,徐道覆率军从赣江顺流而下。北府名将何无忌迎击,兵败溃散。
何无忌阵亡,朝野震惊,大臣们甚至打算保护皇帝北上去刘裕军中。刘裕急忙率领数十亲随昼夜兼程赶到建康,东晋朝廷这才安定下来。但是,刘数妒总刘裕功大。不听刘裕劝说。饼然率领驻刊在建康的于力车出战。结果大败于桑落洲,几乎全军覆没。从而造成偌大建康只有几千守军,且多为北伐归来的疲惫之师。而卢循军达到十几万,舟车绵延百里,楼船高十二丈,军势浩荡,这是刘裕对敌交战史中力量悬殊最大的一次。刘裕也不禁大惊失色。然而,刘裕拒绝了大臣逃跑的要求,增修堡全。加强防御,同时派军进攻卢循的后方根据地番禺。
卢循看到建康久攻不下,又知是刘裕守城。不敢再战。逐分兵略地。自已转进江西;分兵攻江陵的徐道覆被刘裕之弟刘道规击败。刘裕见叛军势弱。亲自率领大军攻击卢循,在大雷附近的江面上展开大战。刘裕派轻舟攻击卢军的大船。又用伏兵火攻。卢循大败逃走。卢循一路被刘裕的追兵连败,逃到交州,终被交州刺史杜慧度击败,投水而死。
公元412年,刘裕出兵讨伐刘毅。刘毅兵败自杀。随后,刘裕又相继平定了诸葛长民、司马休之等军事集团。内部平定了,刘裕又派朱龄石前去平定了刚分裂没有多久的西蜀谯纵割据政权。
自此,刘裕消灭南方各大割据势力,统一南方,后方算是完全稳定下来了。实现了东晋南朝史无前有的大一统。刘裕个人被加封为太傅、扬州牧,可以享受"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待遇。在古代,臣子拜见君王必须必须取下佩剑、脱鞋入席,小步快走,自报职务姓名。而刘裕见皇上却可以免去这些礼节。这种待遇可是位极人臣的大员才有资格享受的,汉初名相萧何就享受过这个待遇,但自曹操代汉以后,这三种待遇往往是权臣篡位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