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新型F-47的改进方案已定——失败亦成定局

予锐谈趣事 2025-04-09 04:57:46

若几十年后有人如实撰写历史,关于特朗普总统近期揭幕的F-47“战斗机”,必然会大书特书波音公司那场赢得200亿美元开发合同的游说壮举——这家企业已成为项目灾难的代名词(参见KC-46加油机、星际线飞船、737MAX客机,更不用说T-7教练机)。

波音公司即将因刑事欺诈的联邦指控(罪名成立性极高)于六月接受审判,显然需要纾困。但鉴于空军官员近期对继续推进载人战斗机项目的质疑,此类救助绝非必然。

“你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特朗普在三月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合同授予仪式上说道。

当然,我们见过,最近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款命运多舛的F-35战机。回想2001年,五角大楼宣布F-35项目耗资2000亿美元,并计划于2008年服役。近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后,采购成本翻倍,项目总价逼近2万亿美元,工程师们仍在竭力解决其技术缺陷。

因此,F-47战机历史的后续章节很可能将充斥着成本失控的超支、未能兑现的技术承诺、不断延期的进度延误,以及最终在仅完成部分生产量时项目就被取消的结局。

预测F-47——"一个漂亮的编号",第47任总统如是说——将重蹈铺满美元的覆辙,似乎风险微乎其微。正如特朗普真实所言:"我们无法告知价格"。别以为如果在开发阶段发现该项目无法实现其大部分预期要求,空军就会收手并终止计划。空军随公告发布的新闻稿中声明:"此阶段将生产少量测试飞机用于评估。合同还包括具有竞争性定价的低速初始生产选项。"

换言之,一切早已内定。"低速初始生产"意味着分包合同将遍布政治版图,从而催生出一个不可阻挡的游说集团,确保未来任何试图在摇篮中扼杀这个面子工程的努力都将徒劳无功。

作为佐证,只需看看F-35——洛克希德在获准全面投产前就已量产约1000架。波音公司信心满满地认为生产周期不会中断,据报已投资20亿美元扩建其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工厂设施,而造价高昂的F-15EX(原为向卡塔尔推销而镀金的经典F-15升级版)将于今年在该厂停产。

特朗普盛赞该战机宣传中的性能优势,特别强调了其号称的雷达隐身能力:"美国的敌人将永远无法察觉它的到来",他说道。

自吉米·卡特试图取消B-1轰炸机项目转而支持F-117隐身轰炸机的时代起(当然我们最终两者都采购了),隐身技术就一直是航空发展的圣杯。当洛克希德的F-117小型轰炸机被宣传为在1991年海湾战争首夜就轻松穿透伊拉克防空网而未遭察觉时,这项技术的宣称似乎得到了验证。

直到后来,美国政府问责局(GAO)的一份报告才揭露,事实上这些飞机需要依赖一支电子战飞机编队的保护,它们错过了大部分指定目标,而且未能如宣称的那样摧毁萨达姆的防空网络。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塞尔维亚人运用巧妙战术和改进版的古老苏联地对空导弹系统,成功击落一架F-117并重创另一架。如今中俄两国都宣称已研发出探测隐形入侵者的技术——甚至有说法称中国的系统能被动利用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星链卫星阵列信号!

尽管如此,F-47的设计师显然将隐身性能置于首位,尽管诸如必须将所有炸弹和导弹内置等特性导致机身膨胀。因此,即使在目前公布的信息有限的图像中,也能明显看出其较大的正面轮廓。这不利于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机动性,对于一架战斗机而言,这些缺陷实属遗憾。

撇开这些吹毛求疵的批评不谈,F-47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据称它不会单独飞行,而是会与无人协同作战飞机(即无人机)相伴而行,用特朗普的话说,“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空军计划以每架约3000万美元的价格采购1000架此类无人机。

在F-47飞行员的总体指挥下,理论上他们至少能够与敌机交战、攻击地面目标或执行侦察任务。两家承包商——通用原子公司和安杜里尔公司已开始竞标首批CCA合同,自去年起就在贸易展会上展示各自候选机型的模型,同时通过社交媒体和行业媒体相互攻讦。

“安杜里尔就是国防界的希拉诺斯,”通用原子公司发言人马克·布林克利去年九月在华盛顿特区空军协会年会上嘲讽道,他提及的是帕洛阿尔托那家声名狼藉的初创公司——该公司曾欺诈性宣称仅需一滴血即可完成全面医学诊断。两家竞标方都应在今年夏天将原型机送上天空。

五角大楼内部人士对这一概念或至少目前的进展同样不以为然。一位长期观察技术雄心项目的资深人士向我透露,负责监督CCA项目的空军参谋军官可能很容易成为承包商的猎物。

“他们对通用原子公司或安杜里尔的怀疑远远不够。我看不到他们对投入如此巨额资金应有的那种质疑态度,”观察人士表示。

但愿这些轻率的狂热者们能好好思考一下为F-47“四分卫”飞行员设计操控僚机无人机所需的软件会带来哪些问题。毕竟,他们在F-35项目中的同行们至今仍在为“技术更新-3”焦头烂额——这是让该战机软件勉强达标的最新(失败)尝试。此外,还需考量F-47在实战中必然面临的其他难题,比如如何在敌人“发现你、追踪你并击毙你”之前存活下来,并成功进入部署无人战机及其导弹载荷的阵位。

“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无法理解,”这位观察者总结道。

去年12月,时任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暗示,空军可能无法同时负担下一代战斗机、协同无人机以及下一代加油机的费用,并表示“我们必须发挥一定创造力……以应对威胁”。但事实证明,正如历史必将记载的那样,根本无需任何创意之举。

0 阅读:16

予锐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