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将领之西北军赵登禹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2-28 07:10:38

民国时期,日本人发动“卢沟桥事变”,以一个士兵失踪为由,在北平制造军事摩擦,和当地的第二十九军爆发激烈战斗,全面抗日战争正式打响。

第二十九军是冯玉祥西北军旧部,“中原大战”结束后,冯玉祥被蒋介石打败,西北军被瓦解,西北军大将宋哲元在张学良的扶持下,组建了第二十九军。后来张学良因为丢失东三省和热河,被迫宣布下野,因此平津地区就成为第二十九军地盘,在宋哲元的努力下,使第二十九军发展到十万人。

第二十九军大刀队

赵登禹早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由于身手好,在冯玉祥身边当警卫,他也号称西北军第一功夫高手,一把大刀使得很好。后来冯玉祥组建了西北国民军,赵登禹靠着战功升为旅长,参加了北伐战争,是一个实打实的硬汉,带着部队打了很多恶战。

西北军瓦解后,赵登禹加入了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长城抗战”爆发后,他率领的大刀队名声鹊起,杀得日本人狼狈不堪,他也因功升为师长。“卢沟桥事变”爆发时,赵登禹率兵坚守北平南苑地区,和日军展开血战,最终和老大哥佟麟阁一起牺牲在战场上。

1898年,赵登禹出生于山东菏泽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去世的早,是母亲把他和兄弟姐妹养大的。

赵登禹

赵登禹从小在家里干农活,到了他八岁那年,母亲觉得一家人不可能一个识字的都没有,所以就咬着牙省吃俭用,把赵登禹送到私塾,可惜也就读了两年,就因为穷被迫退学了。

1911年,当时国内到处爆发反清起义,导致各地战乱频发,土匪也趁机祸害百姓,赵登禹为了强身健体,就跑去拜了一个师父学功夫,这一学就是三年。

1914年,冯玉祥在陕西担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赵登禹和哥哥赵登尧,还有另外两个同乡,靠着一边走一边打短工的方式,从山东来到陕西,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每支部队都是人数规定的,而第十六混成旅兵源已经满了,赵登禹又不可能返回,所以就留在部队里面,但只有饭吃没有军饷发。

冯玉祥

1916年,冯玉祥在部队组织摔跤比赛,赵登禹连赢几场,这时候冯玉祥来了兴趣,亲自和赵登禹较量,但怎么也不是对手,此后冯玉祥就让赵登禹当自己的贴身警卫。

1917年,“护法运动”时期,北洋总理段祺瑞派冯玉祥率兵进攻南方的护法军,但冯玉祥不愿意和护法军作战,于是到了湖南常德后,就按兵不动,赵登禹在部队勤练武功。在一次外出行动的时候,赵登禹所在的小队遇到一只老虎,吓得其他人撒腿就跑,而赵登禹却不怕,他先是用枪把老虎打伤,然后冲上去用拳头不断捶打老虎,等老虎晕倒了,和其他人一起把老虎捆起来,此后赵登禹有了“打虎英雄”的外号。

赵登禹

1921年,冯玉祥率兵进入陕西西安,为了震慑陕军将领,冯玉祥劝陕西督军阎相文杀掉军阀郭坚,阎相文就让冯玉祥去处理这件事。冯玉祥给郭坚摆了一场鸿门宴,当时郭坚让随行的人都在外面,只带了一个警卫在身边,冯玉祥知道郭坚身手也不错,所以就在大厅的屏风后面安排了一个士兵埋伏,只要收到信号直接动手。

在接待郭坚的时候,赵登禹一直站在冯玉祥后面,由于躲在屏风后面的士兵太紧张,弄出了一些动静,郭坚感觉到屏风后面躲了人,于是就要摸身上的枪。这时候赵登禹发现情况不对,还没等冯玉祥下令,他就立马把郭坚摔倒在地给控制住,其他人也把警卫给控制住,最终冯玉祥下令枪毙郭坚。

张作霖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河南督军赵倜支持奉系张作霖,吴佩孚派冯玉祥率兵进攻赵倜,最终赵倜战败,冯玉祥当上河南督军,赵登禹在孙良诚团当连长。11月,曹锟和吴佩孚用明升暗降的方式,任命冯玉祥为陆军巡阅使,让他率兵进入北京南苑,到了南苑后,冯玉祥组建了“大刀队”,赵登禹负责训练士兵。

1924年底,“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冯玉祥趁吴佩孚率兵在山海关大战的时候,率兵在北京发动兵变,把北洋总统曹锟给软禁,导致吴佩孚在前线大败。兵变成功后,冯玉祥组建了国民第一军,赵登禹升为团长,不久又升为旅长。

1926年9月,北伐战争爆发,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加入国民政府,组建西北国民联军参加北伐战争,赵登禹继续担任旅长,率兵在陕西和刘镇华的镇嵩军作战。

宋哲元

1928年,冯玉祥担任国民政府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赵登禹升为第二十七师师长。

1929年初,北伐战争结束后,在蒋介石的压力下,冯玉祥被迫缩编部队,赵登禹降为旅长。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人联手反蒋,“中原大战”爆发,赵登禹担任冯玉祥麾下的第二十五师师长,率兵和蒋介石的部队作战。由于反蒋联盟内部不团结,再加上张学良率兵支援蒋介石,导致反蒋联盟战败,冯玉祥被迫下野,赵登禹率领残部就去山西南部接受改编。

11月,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宋哲元建立了第二十九军,赵登禹为第二十七师第一零九旅旅长,率兵在山西南部休整。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和日军血战,宋哲元派赵登禹前往上海考察军事,赵登禹回来后,在大会上对全体官兵说了第十九路军,在上海是如何和日军战斗的。

赵登禹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赵登禹率兵支援喜峰口战场,和日军血战三天,赵登禹在战斗中左腿受伤,但他坚持在前线指挥战斗。3月11日,赵登禹趁夜组织“大刀队”,偷偷潜入日军阵地,砍死了几百个日军,第二十九军“大刀队”一战成名,赵登禹也升为第一三二师师长,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不久后,第二十九军进入察哈尔省境内,赵登禹率兵驻守在张北县,日军多次派间谍在张北县搜集军事情报,赵登禹就抓捕了这些日军间谍,导致发生了两次“张北事件”。

1935年6月,日本人通过两次“张北事件”的发生,强迫蒋介石撤去宋哲元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职务,赵登禹就率兵去往北平。

第二十九军将领

1936年,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宣介溪,在北平被日本特务抓捕,赵登禹用武力威胁,才使日本特务放了宣介溪。

1937年7月,日军以一个士兵失踪为由,强行要进入北平附近的宛平城搜查,因此和第二十九军发现战斗,“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打响。当时宋哲元还在山东,第二十九军由副军长佟麟阁指挥,宋哲元还想和日本人和谈,但佟麟阁劝宋哲元不要在日本人面前太软弱,佟麟阁下令第二十九军还击。

佟麟阁

7月26日,佟麟阁和赵登禹率领五千人,在南苑和日军作战,赵登禹让佟麟阁撤到北平城内,但佟麟阁要和赵登禹一起战斗。7月28日,日军在飞机和坦克掩护下,对南苑发动进攻,虽然赵登禹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但双方实力悬殊大,南苑大部分还是被日军占领,赵登禹率兵撤往大红门。

在撤退的时候,赵登禹的车队遭到日军偷袭,在战斗的时候赵登禹中弹牺牲,终年三十九岁。7月31日,国民政府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军衔。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