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枫报考哈军工的不容易:张爱萍帮忙,英雄的孩子最终圆梦
引言: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说出英雄孩子的上学难处
在过去的日子里,英雄的名字总是闪亮亮的。彭雪枫,这位在抗日战争中勇猛无比的将军,他的故事现在还是被大家传来传去。但是,在他去世后很多年,他的儿子彭小枫在想要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却遇到了一个想不到的政治审查难关。一封没有寄出的求助信,悄悄地告诉我们这段大家不知道的事情,也让我们看到英雄的孩子在追梦的路上有多么坚强和不放弃。
1963年,年轻的彭小枫心里充满了对军事的热爱,他决定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个学校被叫做“军工的摇篮”,是很多有志青年的梦想之地。可是,命运好像并不想让这位英雄的孩子这么容易就实现梦想。政治审查,这个看起来简单的环节,却成了他上学路上的大障碍。得知政治审查没有通过,彭小枫心里特别失落和不明白。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为什么自己不能继承父亲的志向,为国家出力呢?
在彭小枫最难过的时候,是他的妈妈林颖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林颖,这位在战火中生下彭小枫的勇敢女性,知道儿子心里的委屈和不甘心。她建议,可以找找彭雪枫生前的好朋友张爱萍将军,或许他能帮上忙。林颖的话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彭小枫心里的困惑。他决定,为了梦想,为了父亲的荣誉,要试一试。
当张爱萍将军知道彭小枫的遭遇后,他非常生气。这位曾经和彭雪枫一起打仗、经历过生死的好朋友,怎么能容忍英雄的孩子在上学路上受到这样的不公平对待?他马上打电话,质问学校相关部门,为什么对彭雪枫的儿子这么苛刻?他强调,彭小枫是彭雪枫的孩子,是英雄的后代,他有权接受最好的军事教育,为国家出力。在张爱萍的坚持下,学校最后重新检查了彭小枫的政治审查材料,并且录取了他。这一刻,彭小枫心里充满了感激和自豪,他知道,自己离父亲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了解彭雪枫将军的传奇人生。1907年,他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的一个农村家庭,祖父的教育让他从小就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1921年,他投靠伯父并考上了南开中学,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路。在伯父的帮助下,他能够继续深造,学到了很多新的思想。1926年,他进入北京汇文中学,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读马列的书,讨论国家大事。从那以后,彭雪枫的心里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1934年,彭雪枫和张爱萍在革命的浪潮中相遇。他们想法一样,配合得很好,一起为革命事业努力。1935年,在红13团的艰难前行中,彭雪枫的腿伤感染了,走路很困难。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和张爱萍互相谦让骡子骑,显示了革命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1941年,“皖南事变”后,部队改编,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四师继续抗日,而张爱萍则被调到第三师。虽然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但心里始终挂着彼此,一起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1944年,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只有37岁。他的一生,都在战斗,都在奉献。在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三千多场战斗,杀了四万多名敌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立下了大功。他的牺牲,让很多人非常伤心,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彭雪枫牺牲时,林颖正怀着彭小枫。1945年,彭小枫在困难的环境中出生,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命运。在妈妈的照顾和教育下,他慢慢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青年。1963年,当他知道自己政治审查被卡住时,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和努力。最后,在张爱萍将军的帮助下,他顺利地进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他知道,自己肩负着继承父亲的志向、为国家出力的责任,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成父亲的遗愿。
彭小枫在军校的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对军事的热爱和专注。他努力学习军事理论,积极参加实战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能力。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进入军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官。他知道,自己不仅代表了个人的荣誉和梦想,更代表了父亲彭雪枫的精神和遗愿。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继续家族的荣耀。
小编想说: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里很长时间都不能平静。彭雪枫将军的勇敢事迹让我非常敬佩,而彭小枫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有多么坚强和不放弃更让我感动。他们父子两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和担当。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像他们那样去战场上打仗,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那种不怕困难、一直向前的精神。让我们记住历史、怀念先烈、珍惜现在、开创未来!让英雄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