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是杨贵妃红颜误国,还是杨国忠以权谋私?

阅史明心 2021-03-17 22:55:27

导语: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这是历史上公认的观点。安史之乱是的主人公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历史上众说纷纭。每一个观点都有自己的理由。看起来都很合理,但终归有一个根本原因。

有人说安史之乱是因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经历大风大浪之时,似乎都能找到女人的身影。

【一】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繁华随风飘散。

安史之乱前,唐朝可谓一路顺风顺水,前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紧接着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到了武则天唐朝开启贞观之治。

有了祖上这么多代的努力奋斗,到了唐玄宗这一辈,唐朝迎来了开元盛世。可以说开元盛世唐朝达到了顶峰时期。

从版图上来说唐朝所控制的疆域范围,是不输给元朝的。虽然成吉思汗征战的范围更加广阔,但终究是打完就走。

而唐朝征服西域之后,是取得了对西域的实际控制权。这一点在古老的封建王朝还是很不容易的。

东边唐朝征服高句丽。北边匈奴大面积疆域也被唐朝所控制。唐朝此时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以至于唐玄宗没了理想,开始过上声色犬马的生活。

大唐的繁华虽然不只是表面现象,但几百年的繁华,在动乱面前显得无比脆弱。安史之乱几年光景,大唐的繁华便一去不复返。

经过这一场动乱的洗礼,唐朝国力迅速衰退。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对于当时社会来说可谓是一场浩劫。

唐朝的都城长安,皇宫被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杜甫有诗为证: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安史之乱不仅导致整个中原地区进入大萧条。唐朝对西域边疆的控制也荡然无存。吐蕃趁机做大,唐朝从此面临内忧外患。

虽然安史之乱对于唐朝来说是一次劫难,但对于江南地区来说,可谓是一件好事,由于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渡。江南的繁华逐渐超越北方。

【二】杨贵妃与杨国忠

安史之乱的责任怪杨贵妃?

《长恨歌》是白居易为唐玄宗与杨贵妃书写的诗。其中不乏对唐玄宗宠幸杨贵妃的嘲讽。比如这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这句诗把唐玄宗作为一名君王,却终日与美女厮混,不理朝政的昏庸,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一点来看唐玄宗确实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乃至人们把安史之乱的责任推给杨贵妃一介女子身上。这一点马嵬坡兵变就说明了人们心中的诉求。

唐玄宗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携将士和大臣一同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众将士人心涣散有兵变的动向,唐玄宗只好忍痛杀了杨贵妃稳定军心。

当然安史之乱杨国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安禄山独掌军权,获得唐玄宗的宠信。身为宰相的杨国忠内心嫉妒。

安禄山与杨国忠因此面和心不和。杨国忠终日在唐玄宗身边,近水楼台先得月。这让远在边塞的安禄山没有安全感。

与其哪一天被杨国忠灭掉,不如先发制人起兵造反。此时的安禄山手握重兵,已经具备谋反的客观条件。

安禄山在起兵造反之初,打出来的口号也是忧国之危,讨伐杨国忠。由此可见两人交恶已久,所以安禄山造反,杨国忠是有责任的。

【三】本质原因并非如此

安史之乱的本质原因是唐朝对外扩张。

虽然有人把安史之乱的原因,归结为杨贵妃红颜误国,或者杨国忠以权谋私。这只是导致安史之乱的一方面因素。

安史之乱的本质原因,是唐朝对外扩张的结果。唐朝成立初期,军事制度一直实行的是府兵制度。

府兵制度有一个特点,士兵不用交税,平时没有战役的时候,要务农。到了战时府兵才会集结,听从朝廷统一调令。

这样做有个好处,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军费的开支。但这种府兵制度随着唐朝连年对外扩张被废弃。

唐朝对外扩张到什么程度,安史之乱之前,唐玄宗派大将军高仙芝,一路远征到帕米尔高原,与远在中亚的帝国进行交战。

这种连年对外作战,府兵制度显然是不适合的,所以李林甫建议唐玄宗把府兵制度取消了,换成了募兵制度。

募兵制度导致军费开支巨大,同时将领与士兵长期相处,军阀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再叫上唐玄宗又准许藩镇自性掌管财政。

导致藩镇逐渐演变成以前的诸侯国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藩镇的实力迅速崛起,超过了唐朝的皇室实力,动乱也就在所难免了。

结语:

总之,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本质原因既不是杨贵妃红颜误国,也不是杨国忠以权谋私,而是唐朝对外扩张的结果。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END

【历史像一壶陈年老酒,需要细细的品,在这里,静下心,我带你穿越那千年往事,回来,你会更加粉嫩。关注你的老朋友:阅史明心】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1-04-06 15:02

    李隆基早死二十年就是千古一帝

阅史明心

简介:明心老师,文史作家,阅史明心唯一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