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收噩耗,航母命脉被掐断,敌人就在内部,核动力航母被玩废了

开心每一瞬间 2025-02-21 09:28:48

前言

真是离大谱,航母竟然能和货轮撞到一起!

2月12日,美国“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在埃及的港口附近,和一艘散装货轮撞上了。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又迎来噩耗,新法案的出台,或将导致航母的命脉被掐断,海军的敌人竟然在国会吗?

杜鲁门之殇

美国的《星条旗报》称:当天夜晚,在埃及的塞得港附近,航母和巴拿马的一艘货船“贝西克塔斯-M”号撞在了一起。

当时,的航母正在排队通过苏伊士运河,货轮是刚通过苏伊士运河,准备驶向罗马尼亚,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发生了意外。

虽然美国海军很快出来说,没人员伤亡,船也没进水,但航母水线以上的部位还是受了点伤,右舷靠近船尾的地方裂了道口子,旁边的管道也损坏严重。

听起来好像问题不大,但别忘了,这可是核动力航母,稍微有点损伤都可能埋下大隐患,更麻烦的是,“杜鲁门”号这次意外受损,直接打乱了美国海军的全球部署计划。

这艘航母可是美国海军的重要战力,事发前它刚和护航的“杰森邓纳姆”号驱逐舰结束在地中海的短暂休整,正准备重返红海,继续执行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护航任务,结果这一撞,计划全乱了套。

杜鲁门号最近的任务可不轻松,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海军在红海和也门胡塞武装打得不可开交,甚至被称为“二战以后最高烈度的海空作战”。

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更是处于“二战以来美国海军最紧张的持续战斗活动时期”,按理说,经历了这么高强度的作战,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才对,可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出了撞船事故,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航母上有士兵、有雷达,竟然还能和货船撞一起,有专家分析,可能是中东局势稍微缓和了点,美国海军官兵的心态也跟着松懈了,毕竟,长时间的高压作战,谁都会累。

尤其是在埃及周边海域,晚上航行时,值班人员可能放松了警惕,没及时发现航母和货船的航线重叠,结果就撞上了。

杜鲁门号之前在红海区域长时间部署,和胡塞武装斗智斗勇,官兵们一直处于高强度的防空反导作战状态,就算后来撤到地中海休整,长时间的压力也可能让他们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影响操作和判断。

这次撞船事故,表面上看是个意外,但实际上暴露了美国海军内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支训练有素、管理严格的海军部队,按理说不该在正常航行中出这种低级错误。

可事实摆在眼前,不得不让人怀疑美国海军的日常训练水平、船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甚至是指挥系统的有效性,这次事故,或许只是美国海军诸多问题的冰山一角。

内部隐患浮出水面

美国可是“世界警察”,经常在全球执行任务,士兵们天天高强度工作,让他们的身心疲惫不堪,2017年,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与菲律宾籍货船“ACX水晶”号相撞,导致7名美军士兵死亡。

美国海军调查后发现,舰员们的平均睡眠只有4.2小时/天,长期这样疲劳作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也大幅下降。

美国海军在训练上也存在严重问题,有前海军军官批评,年轻水兵过度依赖自动化系统,“离开屏幕就不会开船”,传统操船的能力严重退化。

管理体系也是大问题,美国海军程序和规定非常繁琐,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美军管理很差,70%的舰艇和40%的战机都服役超过50年了,用的还是上世纪的技术。

如果说以上问题是“慢性病”,那么,美国政治斗争所带来的影响,则是“致命一击”,国会里的政客,为了政治利益,把“反华”当作获取选票的工具,出台了一些看““爱国”、实则“害国”的政策。

比如《美国船舶法案》,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法案规定:将对在中国或中国盟友的船厂维修的船只征收高额关税,最高能到200%,政府货物必须用挂美国国旗的船来运输,对中国造的新船还要额外收停靠费。

乍一听,好像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的造船业,提升美国在全球航运市场的地位,可仔细一想,这完全是在给自己挖坑,为什么这么说呢?

冷战结束后,美国造船业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设备老化、人才流失,除了几家专门造军舰的船厂还能撑撑场面,其他的造船商几乎已经凉透了。

现在突然要切断和中国的合作,肯定会有大问题,每年,美国海军有35%的修护都是靠日本、韩国的船厂来完成的,如果法案真的实施,这些军舰就只能回美国维修了。

但美国的船厂根本接不住这么大的需求量,结果就是维修周期被拉得老长,成本还蹭蹭往上涨,据说,单舰维护成本能涨到2.8亿美元,这都快赶上造一艘新护卫舰的价格了。

军舰修不好,出不了海,自然无法去执行任务,这可能会导致海军的作战能力大打折扣,政客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搞出这么个法案,结果却让美国海军背了锅!

海军霸权的摇摇欲坠

曾几何时,美国造船业在全球可谓是一枝独秀,尤其是在冷战时期,造船业风生水起,1980年,美国拥有1930万名熟练工人,这些专业人才的涌入为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980-1991年,这短短11年时间里,美国就建造了27艘“提康德罗佳”级巡洋舰,无不彰显着造船业的辉煌,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造船业逐渐走向了衰落。

国际形势的变化,导致订单数量大幅减少,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制造业逐渐向海外转移,导致大量造船工人失去了工作,人才流失严重。

据统计,从1985年到现在,美国造船业相关领域的就业人口数量从300万减少到110万,减少了近70%,曾经辉煌一时的费城造船厂,如今也被改造成了城市公园,它见证了美国造船业的衰落。

如今的美国造船业,困境重重,造船厂的产能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美国海军舰艇的维护需求,美国海军舰艇数量众多,而且大量舰艇服役的年限已达三四十年,基本都要退役或大修。

但美国船厂的船坞数量有限、设施老化,实在难以承担这么庞大的维修任务。

杜鲁门号航母撞船后,就很尴尬,没地方维修,因为能容纳核航母的干船坞里,“斯坦尼斯”号正在更换燃料,大约耗时5年,“艾森豪威尔”号也才维修一半。

造船业的衰落,导致技术工人也变少了,年轻人对维护没有太大兴趣,技术工人后继无人,如今,美国造船业能“焊接特种钢”的技工,时薪已经飙升到了300美元,但依然无人问津。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舰艇的维修质量也难以保证,“华盛顿”号航母曾经在大修期间,遇到了缺乏零件的窘境,工人需要从其他战舰上拆零件来应急,实在荒唐。

结语

曾经,美国海军“无人能敌”,在全球纵横驰骋,成为了美国霸权的重要支柱,但如今,杜鲁门号航母与散货船相撞,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海军霸权的脆弱一面。

美国海军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内部矛盾,那么它在全球海洋的霸权地位将岌岌可危,或许,美国海军的霸权黄昏已经悄然降临,世界海洋格局,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