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悍匪张君在重庆伏法,行刑前向看守所民警道谢:你们很人道
世人皆知张君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悍匪,在湖南和重庆等地作案无数,造成26条人命。可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冷血无情的刽子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对看守所的民警说出了"谢谢"二字。
从1991年到2000年,张君犯下了震惊全国的特大案件。面对如此凶残的罪犯,看守所的民警却始终保持着人道主义的态度。这是怎样的一段故事?这个冷血的刽子手为何会在临终前流露出如此人性的一面?让我们走进这段尘封的往事。
一、少年堕落:从贫困到犯罪的转折
1973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的一个偏僻村庄里,张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老七,上头还有六个兄弟姐妹。在当时的农村,一家人挤在三间土砖房里,房顶是茅草搭的,墙壁上的裂缝能看到外面的阳光。
每到冬天,寒风穿过墙缝呼呼地响,张君和兄弟姐妹们只能挤在一起取暖。家里连一床像样的棉被都买不起,孩子们只能盖着几床缝补了又缝补的旧棉絮。
张君的父亲在生产队里干活,母亲除了照顾一大家子人,还要去田里帮工。一家人的口粮全靠父母种的几分地,收成不好的时候,全家人只能喝稀粥度日。
1980年的一个傍晚,七岁的张君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看着同村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从学校回来。他们有的还穿着新衣服,提着铅笔盒,这让张君既羡慕又嫉妒。当时张君的大哥已经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二姐也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
第二年开学时,张君终于背着破旧的帆布包去上学了。但是他的学习生涯并不长久。刚上完一年级,母亲就病倒了。
1981年的秋天,母亲被诊断出患有子宫癌。这个噩耗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东借西凑,甚至卖掉了家中唯一的一头母猪。
八岁的张君每天放学后就去田里帮工,有时还跟着村里的大人去山上采药材。即使这样,家里的经济状况依然没有好转。母亲的病情越来越重,整日躺在床上呻吟。
在母亲病重期间,张君曾经听到母亲和邻居说:"我这辈子没吃过几顿肉,死也想尝尝肉是什么味道。"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张君幼小的心灵。
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张君开始在村里帮人干活攒钱。他给人放牛、帮人割草、捡柴火,一分一角地积攒。终于在一个月后,他攒够了五角钱,走了十几里山路到集市上买了一些肉回来。
那天晚上,全家人围着灶台,看着母亲喝下了那碗带着肉丸的汤。这是张君第一次看到母亲露出满足的笑容。但这个笑容并没有持续多久,三个月后,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母亲去世后,张君完全辍学了。整天和村里的几个混混厮混在一起。他们经常在村口的小卖部喝酒,有时还去邻村打架滋事。渐渐地,张君在这些不良少年中站稳了脚跟,开始频繁参与打斗和偷盗活动。
1983年,一场打架斗殴事件让他第一次进了少管所。这次经历不仅没有让他悔改,反而让他结识了更多的不良少年,学会了更多的犯罪手段。在少管所里,他认识了日后成为其犯罪同伙的刘保刚。两个少年在铁窗内相识,却在铁窗外开启了一段血腥的犯罪生涯。
二、罪恶之路:从打斗到灭门的蜕变
1991年的一个深秋夜晚,常德市郊区一家香烟批发店还未打烊。店主王老板正在清点当天的营业额,门外突然闯进四个蒙面人。领头的正是刚满18岁的张君,这是他第一次持枪抢劫。
张君手中的手枪是从一个地下渠道购买的,花了他积攒多年的全部积蓄。当时店主看到枪口时吓得瘫软在地,张君的手也在颤抖,一个不小心扣动了扳机。子弹打在天花板上,震碎了日光灯管,玻璃碎片洒了一地。
这次抢劫虽然只得手了2000多元现金和几条香烟,但张君尝到了甜头。从这天起,他开始在常德周边地区频繁作案。起初只是单打独斗,后来逐渐发展成有组织的团伙犯罪。
1993年春节前夕,张君在少管所的老相识刘保刚刑满释放。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商定了合作计划。他们开始招募新成员,主要是一些有前科的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
团伙成立后的第一次大案发生在1993年3月。一个雨夜,他们盯上了常德市一家金店。这次行动他们准备充分,事先踩好点,研究了店内的布局和保安人员的换班时间。凌晨两点,趁着值班保安打盹的时候,他们撬开后门潜入店内,将价值20多万的黄金首饰洗劫一空。
这次成功的抢劫让张君的胆子更大了。他开始将目标瞄准更大的猎物,范围也从常德扩展到湖南全省。每次作案前,他都会亲自勘察现场,研究周边的地形和撤退路线。
1995年是张君犯罪生涯的转折点。那年夏天,他在长沙市组织了一次银行运钞车抢劫案。行动前,他们在银行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连续观察了一周运钞车的行驶路线和时间规律。
7月15日中午,他们截停了运钞车。面对押运员的反抗,张君开出了他的第一枪。这一枪不仅夺去了一条生命,也让他彻底走上了一条血腥的不归路。
随后的几年里,张君的犯罪团伙在湖南境内制造了多起恶性案件。他们作案时间通常选在深夜或凌晨,目标多是现金流量大的场所,如银行、金店、珠宝店等。每次行动必定带枪,稍有反抗就开枪,手段极其残忍。
1998年,张君将犯罪触角伸向了重庆。在那里,他又组建了一支新的犯罪团伙。这支团伙更加专业,分工更加细致,有专门负责踩点的、开车的、望风的,甚至还有专门负责销赃的。
1999年底,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案件在重庆市发生。张君带领团伙成员闯入一户殷实人家,不仅抢走了大量财物,还造成了一家四口的死亡。这起案件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专案组随即成立。
2000年初,张君的团伙更加猖狂,短短半年内就在重庆市区连续作案十余起。他们有时一晚上连续抢劫好几家,造成多人死伤,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当地居民谈"君"色变,晚上都不敢出门。
三、特殊的改变:监狱中的意外转折
2000年9月20日,被捕后的张君被关押在重庆市第一看守所。这个曾经嚣张跋扈的悍匪,第一次安静地坐在了铁窗之内。看守所的老刘教导员注意到,这个新来的重刑犯与其他人不太一样。
在监室里,张君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一天,老刘主动和他聊天,询问他想不想看些书。张君点了点头,老刘便从所里的图书室给他找来了一些书籍。
从那天起,张君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活"。第一本书是《红楼梦》,这本中国古典名著讲述了荣华富贵的没落,这让他想起了自己为追求金钱而犯下的累累罪行。
一个月后,老刘发现张君开始在本子上写东西。原来,他在写一份长达数万字的忏悔书。在这份忏悔书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犯罪经历,以及对受害者家属的歉意。
看守所里的日子并不轻松。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开始出工。张君被分配到了看守所的工厂车间,负责做一些简单的加工工作。在工作之余,他开始主动要求和其他在押人员一起学习法律知识。
2000年11月的一天,张君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晕倒。送医检查后发现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看守所立即安排他住进了医务室。住院期间,老刘每天都会去看他,给他送一些养胃的药品。
这种人性化的对待让张君深受触动。在一次谈话中,他对老刘说:"我以前总觉得法律就是冰冷的,现在才知道,执法者也可以这么有人情味。"
在看守所期间,张君开始主动配合警方的工作,交代了许多案件的细节。他的供述帮助警方破获了多起悬案,找到了大量赃物,为受害者家属挽回了部分损失。
2001年初,检察院对张君提起公诉。在此期间,他开始写一些文章,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些文章后来被整理成册,成为了警示教育的材料。
老刘发现,张君的变化不仅仅是表面的。他开始关心同监室的其他在押人员,会主动帮助年纪大的犯人整理床铺,有时还会把自己的饭菜分给生病的犯人。
看守所的监室里有一面镜子,张君经常对着镜子发呆。有一次,他对老刘说:"镜子里的人,我都不认识了。"
在等待审判的日子里,张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他读完了看守所图书室能找到的所有书籍,还特意要求借阅了一些法律书籍。
看守所的民警们都发现,这个曾经的悍匪变得越来越平和。他不再像刚进来时那样暴躁,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温和了。每次见到民警,他都会主动打招呼,有时还会关心他们的工作。
在法庭上,张君的表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不仅认罪服法,还主动要求当庭向受害者家属道歉。这个曾经的冷血悍匪,在法庭上流下了真诚的眼泪。
四、最后的救赎:面对死刑的态度
2001年4月14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张君案。当法官宣读起诉书时,整个法庭鸦雀无声。起诉书上清晰地列举着张君的26条人命案,以及数十起抢劫案的具体细节。
在被告席上,张君身着囚服,双手紧扣。当法官问他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有何异议时,他站起来说:"我认罪。我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
旁听席上坐满了受害者家属。一位死者母亲走上前作证时,声泪俱下地说道:"我儿子才23岁,刚刚大学毕业,正准备结婚。"张君对着这位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
审判持续了整整三天。在最后陈述环节,张君请求法庭让他说几句话。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那是他在看守所写的悔过书。
"我为自己的罪行感到无比羞愧。"张君读着信纸上的内容,"我伤害了太多无辜的人,让那么多家庭支离破碎。如果可以用我的命换回他们的生命,我愿意这样做。"
法庭上还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证人——张君12岁的儿子。这个从未见过父亲的孩子,在老师的陪同下来到法庭。张君看着儿子,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孩子,爸爸对不起你。你要好好读书,永远不要走上我这条路。"
4月17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张君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结束后,张君没有提出上诉。
在等待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期间,张君写下了遗书。他将自己多年来在各地藏匿的赃物位置都告诉了警方,希望能为受害者家属挽回一些损失。
5月1日这天,张君见到了特意从湖南赶来的姐姐。姐姐带来了他最爱吃的家乡菜,还有母亲的照片。兄妹俩隔着玻璃,说起了儿时的往事。临别时,张君对姐姐说:"替我好好照顾孩子。"
5月10日,最高法院的死刑复核书送达重庆。张君跟法官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认罪伏法,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张君写了很多信。他给每个受害者家属都写了一封道歉信,给儿子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书,还给看守所的老刘教导员写了一封感谢信。
5月19日晚上,执行死刑的前夜,张君要求见检察官。他说自己还记得一起未破的案件,想要交代清楚。那是1994年在湖南发生的一起抢劫杀人案,受害者的亲属一直在寻找真相。
五、生命的终章:人性的最后一瞥
2001年5月20日凌晨,重庆市第一看守所的天还没亮。张君坐在牢房里,整理着自己为数不多的遗物:一本已经翻得发旧的《红楼梦》,几封未寄出的信,还有一张全家的老照片。
凌晨四点,执行死刑的法警来到牢房。张君主动站起来,将整理好的遗物交给了老刘教导员。他说:"这本书我看了很多遍,希望能捐给看守所的图书室,给其他人看。"
临行前,张君要求见最后一面狱友。他对着同监室的年轻犯人说:"你们还年轻,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说完,他转身走向门口,脚步很稳。
在前往刑场的路上,张君突然开口说话了。他问押送的民警:"能不能让我最后抽支烟?"民警递给他一支烟,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说:"谢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
法医为张君做最后一次体检时,发现他的手很冷,但脸色平静。他对法医说:"麻烦你们了,这些天受累了。"这种平和的态度,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感到意外。
即将行刑前,张君对着押解民警说了那句令人难忘的话:"谢谢公安局,你们很人道!"这句话后来被记录在案,成为了这个曾经的悍匪最后的话语。
行刑结束后,按照规定,张君的遗物被整理造册。在他的遗物中,除了那本《红楼梦》,还有一摞手写的纸张。那是他在狱中写下的日记和书信。
其中一封信是写给儿子的,信中说:"爸爸犯了大错,希望你以后的人生不要重蹈覆辙。要记住,做人要善良,要遵纪守法。"
另一封信是写给受害者家属的,信中详细交代了一些未破案件的细节,以及赃物的藏匿地点。这些信息后来帮助警方找到了大量证据,为一些悬案画上了句号。
老刘教导员整理张君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在《红楼梦》的扉页上,张君用工整的字迹抄写了一段话:"世人都说警察是坏人的敌人,可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张君的骨灰按照规定处理,但他的改变给看守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守所后来将他的案例编入教材,用于服刑人员的改造教育。
2001年6月,重庆市公安局对张君案进行了总结。报告中提到,即使是最穷凶极恶的罪犯,在法律面前也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个案例也成为了警队内部培训的重要教材。
在张君离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刘教导员经常会想起他在最后时刻说的那句话。这位曾经的悍匪,在生命的终点处,展现出了最真实的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