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它东临东海,南濒象山港,西接绍兴市,北隔杭州湾与上海市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宁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宁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井头山遗址更是把宁波人文起源的历史往前推进到8000多年前。唐代时,宁波称为明州,后来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与日本、高丽均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以下是宁波市及下辖县区的古称及历史信息:
宁波
• 句章: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建句章城,是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城市。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实行郡县制,设句章县,隶属会稽郡。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句章城为孙恩义军所破,遂迁治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隋开皇九年(589年),并鄞、余姚等3县入句章,隶属吴州。
• 鄞:原始社会末期到夏朝初期,宁波部分区域被命名为“鄞”。春秋时期,“鄞”分成鄞、句章两地,属于越国的领地。秦灭六国后,设会稽郡,下设鄞县。西汉末年,王莽代汉自立新朝,曾将鄞县改为谨县。东汉建武初年,又恢复为鄞县。
• 明州: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立明州,析原鄮县地分置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明州为余姚郡,唐乾元元年(758年),仍复为明州。五代十国时,宁波境属吴越国,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吴越国武肃王钱镠升明州为望海军节度。宋建隆元年(960年),吴越降宋,改明州望海军为明州奉国军。
• 庆元: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升明州为府,改称庆元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庆元府为庆元宣慰司,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庆元路总管府。
海曙区
海曙区在历史上长期是明州、宁波府等治所核心区域一部分,无特定单一古称。境内的海曙楼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名称取自唐代杜审言诗“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之句。海曙区所在区域秦代属鄞县、句章县等,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句章城迁治小溪后,部分区域属小溪所在地范围,唐时曾属鄞州、鄮县等,明清时属宁波府鄞县等。
江北区
• 句章:江北区在秦代时属句章县一部分。
• 江北岸、筱墙: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刘牢之在三江口建筑军事防御的土城,后因土墙上生筱竹,后人称为筱墙。江北区因地处姚江、甬江北岸,自古就有“江北岸”之称。
镇海区
• 望海镇:唐元和四年(809年)置望海镇。
• 静海镇:乾宁四年(897年),望海镇改名静海镇。
• 望海县:五代梁开平三年设望海县。
• 定海县:后望海县改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于昌国县故地新设定海县,为避免重名将原定海县改作镇海县。
北仑区
北仑区在唐元和四年(809年)属望海镇,乾宁四年(897年)属静海镇,五代时属吴越国。宋时属明州,部分区域与定海县等有隶属关系。元时属庆元路,明清时属宁波府定海县等,直到现代才逐渐独立设区。
鄞州区
• 鄞: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初期,已出现“鄞”这一地名。秦代设鄞县。西汉末年,王莽曾将鄞县改为谨县,东汉建武初年恢复为鄞县。
• 鄮县:唐武德八年(625年),鄞州废为鄮县,治小溪,隶越州。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鄮县归属新置的明州管辖。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改鄮县为鄞县。
奉化区
• 鄞县、句章县:秦汉时奉化属鄞县,晋至隋先后属句章县。
• 奉化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析鄮县置奉化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明州府改称宁波府,仍为奉化县。
余姚市
• 余姚:秦代设有余姚县。西汉初年属吴国,七国之乱平定后,恢复会稽郡仍为余姚县。东晋时期改称余姚,宋代更名为余姚县。
慈溪市
• 句章:春秋时属越国,秦代属会稽郡句章县。
• 慈溪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析鄮县置慈溪等县,慈溪自此设县。
宁海县
• 宁海: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宁海县。
• 宁川:南宋时,宁海被时人称之为“宁川”。
• 缑城:宁海别名众多,“缑城”是其影响最久、流传最广的别名。
象山县
• 象山县:唐神龙元年(705年),置象山县,初隶台州,764年划隶明州。
总的来说,宁波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现代经济于一体的城市,无论是探索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欣赏其美丽的自然风光,都能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