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在知乎发表的文章介绍,北京大学现在进出校门要刷脸,但是他没有授权学校使用他的人脸识别信息,刷不了脸,进出学校需要门卫查验工作证后放行。因为查验工作证经常需要耗时十几秒时间,他往往直接跨过闸机栏杆就进去了,门卫大都认识他,一般不会拦截。
随着李植有关进出北大校门的文章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话题,再度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
五年前,全国各地高校百分之九十是实行自由出入制。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需要,各高校预约制开始实施。然而,疫情结束已经一年了,各地高校门卫管理“预约制”却一直在延续至今。笔者认为,为什么进入高校“预约制”为什么没有被取消,这一现象就是活生生的官僚主义思想主导下,形式主义在“惰政”上具体表现。
我们一直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而高校门卫限流,出入“预约制”则是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方”,与社会基本论调对立。试想,如果政府部门、企业、医院等各个单位机构都像高校实行预约制出入常态化,则整个社会就处在“围墙”之中,哪里还有社会的安全感?社会怎么能够交流进步?说白了,高校出入“预约制”,就是“围墙文化”的遗留下来的一块大“毒瘤”。
一、“预约制”在高校盛行,是官僚主义的表现。“预约制”是疫情时期的产物,高校以“安全为由”依旧延续至今,正是“领导”官僚主义的典型思维。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领导作风。有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等表现形式。疫情期间的预约制,不能随着社会形势而改变,一纸命令,领导说了算,怕担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们不能放下架子,倾听民声民意,研究“命令”以自保为主题,让“文牍”难以更改。
二、“预约制”在高校盛行,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从表面来看是某些领导对学校“安全”负责的责任性强,实际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预约制”从表面来看可能会减轻学校安全管理压力,但给诸多社会活动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社会进步。用轰轰烈烈的“门卫制”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安全主任制,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其根源是领导固步自封的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进而脱离现实社会,浪费社会资源。
三、“预约制”在高校盛行,是保护式主义的表现。以“安全”为由,看似“保护”了本单位的“安全”等利益,其实是以牺牲社会“大利益”为代价,获取本单位“小利益”。法律赋予高校有“预约”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是否被扩大化,很显然,就中国目前的法制水平来看,尚不能系统、准确地回答该问题。因而,这种保护主义形式的围墙文化“毒瘤”,不能一时间根治剔除。
结论
高校出入“预约制”只是这个社会的一面,它在其他单位企业等公共场所大量存在,这种“围墙文化”的遗瘤根深蒂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预约制”却是社会在倒退的“围墙文化”的大“毒瘤”,拆除“围墙”、打破“门卫制”,需要更多“围墙里的人”觉醒。铲除“毒瘤”、创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文:社政君//网络图片,侵权立删)
说的有道理只不过只能呵呵[好生气]
北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