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丁致远叔婶的突然到来,丁致远在医院的手足无措,将其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本质暴露得一览无余,说得好听点,是过去那些年,他被曼黎保护得太好了,说得不好听点,他就是一生活的巨婴,离开曼黎后,他似乎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每天高谈阔论空洞的哲学外,他连怎么挂个专家号都不知道。他看不上曼黎的精明算计,但是他却不知道,庸俗物质的胡曼黎是如何看上他这位要啥啥没有,清高又清贫的书生的。
只是,丁致远的清高纯粹是装出来的,出身农村的他,为了在大城市立足,同时能够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他主动接近“会赚钱”又“好骗”的只有中专学历的胡曼黎,并向曼黎求婚,从此,他一心扑在学术上,而曼黎则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庭开支,不仅要上班挣钱,还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甚至对丁致远老家的亲人都照顾有加,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无怨无悔地付出了十几年,并育有一子,然而,她做梦也想不到,丁致远跟她的婚姻,竟始于功利算计,他把自己当作实现阶层跳跃的工具,而非因为爱情。
自从他学业有成做了教授后,便渐渐开始疏远胡曼黎,并拒绝与其亲密接触,被蒙蔽多年又一心搞钱的胡曼黎对丁致远的心思一无所知也没多想,直到出轨事件被揭穿后,她才开始认清真相。那么问题来了,“世俗”的胡曼黎又是如何看上“清高”的丁致远的呢?
胡曼黎对于丁致远的喜欢无异于《一个女人的史诗》里在苏菲之于欧阳萸,也无异于《沙尘暴》里的孙彩云之于关乔,好像文化水平低的女生,对于高学历的男生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其背后的心理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通常,高学历被符号化为能力、智力和自律性的标志,而学历差异可视为一种基因互补,从而增强后代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其次,社会普遍存在“高学历=高能力/高道德”的刻板印象。学历光环可能使女性对高学历男性产生整体性的正面评价,比如认为其更可靠、更有责任感。
对于卖保险的学历不高又想营销高精尖人设的胡曼黎来说,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通过与高学历者建立亲密关系,不仅可以弥补自身教育缺失的遗憾,也可满足对知识环境的向往,同时配偶的成功,也可让她间接获得社会的认同。
胡曼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纠正过来自己的认知偏见,原来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或高道德,也没有更可靠或者更有责任感,一个女人自我价值的认同,从来都不需要依附于一个男人,女性对配偶的选择还是要回归对真实情感需求的关注,而非对某一单一指标的盲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