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探讨美国海军在红海的相关动态,以及其与未来可能和中国爆发战争的关联。过去15个月,红海海域成为美国海军的“试验田”,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叛军,向美国及其盟国的海军舰船、商船发射数百枚导弹和无人机,这是自二战以来海上军舰遭遇的最激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战斗。有趣的是,美国海军在红海激战的同时,仍将为太平洋冲突做准备视为首要任务,由此引发思考:红海战斗能为美国海军应对中国提供哪些经验教训?
据《战区》专栏报道,美国海军水面舰队在红海战斗中击落诸多来袭导弹和无人机,至今尚无一艘美国军舰被击中,成果斐然。在此过程中,美国海军作战能力有所提升,例如能更快调整舰艇雷达、更新战术并提供反馈,以往需四十天甚至更久的交战数据分析,如今一两天便可完成。
众多现役和退役军官认为,红海之战是美国海军准备与中国开战时的重要压力测试。一位不愿具名的现役水面作战军官表示,红海战斗所得经验教训,对高端战斗而言如同宝贵热身。尽管对手、战场及地理条件各异,但红海仍是积累经验、开展试验的关键之地。
美国人觉得,红海战斗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未来和中国可能的冲突。海军在红海沿海环境作战的经验,在南海或吕宋海峡等沿海冲突中或许有用,因这些地区武器交战区饱和程度更高。在沿海地区作战,追踪和拦截来袭火力时间短,若能在此环境执行任务,进入蓝水战斗时也能更好应对。并且,在红海应对无人机、导弹等威胁的经验,面对中国更先进同类武器时也有参考价值。
文化与人员层面的影响从文化和人员层面看,红海之战让美国海军水面舰队告别“和平时期”状态,船员切实感受到战争威胁。这有助于改变“安全第一”文化对认真备战的抑制,加强战术训练,提升熟练程度。在应对船员压力方面,冲突也为水面舰队提供重要经验,加强对水手健康状况的监控,确保其在战斗中保持良好状态。此外,美国海军电子战能力也从红海实战中得到提升,学会利用射频频谱在动能交战前占据优势,在整个杀伤链方面积累不少经验。
中美实力差距引质疑然而,有人指出,中国和胡塞武装实力悬殊。从装备和作战能力看,中国拥有众多先进武器,如多种反舰导弹,构建了复杂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若真开战,解放军突袭密度远超胡塞武装,美国海军舰艇的地空导弹等武器可能迅速耗尽,甚至可能丧失拦截中国来袭导弹的能力。而且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生产能力,面对与中国战争时的需求激增,略显力不从心。虽海军试图通过“可转移重装海上方法”解决海上重新装填问题,但在与中国激烈对抗时,武器供应仍是难题。在与中国的战争中,美国海军面临的攻击,不仅来自空中武器,还涉及水下、太空、空中、陆地和电磁等多个领域。
借鉴作用实则有限美军从红海攻防战获得的经验教训作用不大。原因在于,与胡塞武装作战,无法体会中国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亚超结合的导弹、鱼雷、隐形无人机和专业电子战武器攻击带来的考验。这如同成年人与3岁小孩格斗,声称学到集中精力、闪避技巧等经验,可面对泰森般的对手,瞬间就会被击败。未来高端战争形态,由对手的作战思想、作战体系、武器装备性能和战斗意志决定,并非与胡塞武装、塔利班或伊拉克民兵作战就能获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