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指责当做沟通,把打击当成爱。讽刺、挖苦、挑刺,将语言变成了利刃,一刀刀割伤孩子。

有个男孩,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他的父母总是不满意。这次考试,他得了全班第三,父母却说:“就这成绩还沾沾自喜呢?第一名才是你应该有的水平!”男孩心里委屈极了,他努力学习,可父母眼里只有缺点。久而久之,男孩变得焦虑、抑郁,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这可不是个例,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经常被指责的孩子,大脑会释放大量压力激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情绪失控,甚至精神失常。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父母的指责,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刃,一刀刀割在孩子心上。

我一个朋友,她妈妈总是骂她笨。可有一次,她生病了,妈妈整夜守在床边,给她喂药、量体温。事后朋友才明白,妈妈的指责,是希望她能更好。可孩子感受不到这份爱啊!他们只看到父母的指责,感受不到背后的关心。爱,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一味的指责,只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打破指责怪圈,还孩子健康童年要学会欣赏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就像邻居家的小女孩,喜欢画画,画得还挺有意思。可她妈妈总是说:“整天就知道画画,学习呢?”其实,孩子在画画上表现出的创造力和专注力,不正是值得表扬的吗?多给孩子一些正向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被欣赏,自信就会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做个“不扫兴”的父母。孩子开心的时候,就是他们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我见过一个女孩,家庭条件不好,可她总是笑眯眯的。问了才知道,她父母从来不扫她的兴。她想买个奶茶,父母说:“好啊,注意别喝太多。”她画了个奇怪的妆,父母笑着说:“还挺有个性的。”这种支持,让孩子充满了自信和活力。反观那些扫兴的父母,孩子一有开心的事,他们就泼冷水。长此以往,孩子只会变得自卑、消极。
学会聆听,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孩子和你分享事情的时候,他们需要的不是你的说教,而是你的倾听和理解。就像心理学家李中莹说的,要“移情式聆听”。当孩子和你诉说痛苦时,你不是一味否定,而是积极回应。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被理解,才会愿意和你分享心事。
多欣赏、多支持、多聆听,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父母规》
1)从此刻起:
我要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不是批评、指责、埋怨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鼓励和赞美才能带给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评、指责、埋怨只是在发泄我的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
2)从此刻起
我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
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3)从此刻起:
我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
而不是急于评断孩子。
因为我知道聆听才是最好的沟通。
4)从此刻起:
我要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5)从此刻起:
我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使孩子。
因为我知道强制打压只会带来孩子更强烈的叛逆和反抗;
6)从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7)从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孩子一起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因为我知道脾气和暴力只代表我的无能和对孩子的伤害;
8)从此刻起:
我要积极主动的处理好与爱人的关系,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绝不让夫妻矛盾影响和伤害到孩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夫妻关系和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9)从此刻起: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10)从此刻起:
我要多为孩子种善因,行善事。
因为我知道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11)从此刻起: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
都是我的问题,我是一切的根源;
12)从此刻起:
我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爸爸(妈妈)
深深地祝福全天下所有父母越来越慈爱&智慧~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故事。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哦!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