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陈氏厚儒支陈玉平陈主编向【中华家谱馆】捐赠了一本【陈氏厚儒支族谱】
下辑录族谱前言以及相关照片,内含海安陈氏祠堂,有想建设祠堂而没有头绪的可参考一二;
陈氏厚儒支族谱-前言
国必有史,家必有乘。家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与国史、州志一起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命史、发展史。
家谱,以表谱形式记载着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以及祖先事迹、宗族文化。家族、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生动而真实地丰富了浩瀚的社会史。家族又能超越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迭、州县的变迁,用血缘亲情凝聚在一起,生生不息,世代延续。
欣逢盛世,祈盼复兴,撰修家谱,尤有意义。
饮水思源,寻根问祖。参天大树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通过家谱,让本族后辈明本源而知祖德之功,了解我们的祖宗是谁,根在何方;知晓家族迁徒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支系分野、人口变化,从而拯断救绝,以利后续,保证家族繁荣发展。
敦亲睦族,凝聚血缘。因为家谱缺失断代,将会随着家族瓜陆绵延,分支久远,人口众多以致同族宗亲,形同陌路。通过撰修家谱,不但可以明辨世系,延续血脉,更能够让全体族人怀敬宗族之情,凝聚家族力量,同呼吸共命运,弘扬祖德,增进亲情,扶贫济弱,共建和睦兴旺大家族。
齐家治国,教化子孙。家谱所载,不仅有家族世系年表,往往还珍贵留存先祖代表性人物的事迹、家族成员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还有历朝历代积累的祖训庭规。内涵丰富,积极向善可以弥补其他教育途径的不足,激励本族后辈效仿先人,奋勇向上,建功立德,光前励后。亦可敦促族人,以家族公德,约束修为,提升素养,有益社会,神益于国家法律、社会道德。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近年来,全国各地宗族联络、撰修家谱蔚为风气,方兴未艾,以传承家族历史,丰润家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当下经济社会繁荣、道德文化昌盛的标志。陈氏乃中华大姓,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分布甚广。历史上名人辈出,灿若星汉,为中华民族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吾祖厚儒公世居海安春秋诸侯会盟之地立发,艰难立足,打拼谋生,繁衍至今,旺族既成矣。
《史记·陈杞世家》记载,陈胡公乃膜帝舜之后,封之于陈,陈胡公子孙以国为姓,生息衍续,今全国有陈姓七千多万人口。陈胡公既是陈国始君,又为陈姓始祖。陈姓七千万,始祖唯胡公。陈国封于河南,陈氏源流淮阳颖水,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颖水流域,泛称颖川,乃陈姓最集中之地,天下陈姓皆以颖川堂为号。
千年绵腿之中,陈姓一支流徒国之东南立足海安东乡立发,旧址景家庄。虽无家谱记载,幸有口碑传世,远祖名讳事迹,供于流年。能够依靠口传和族老回忆并确信的本族最近一个分支,为清道光年间太祖陈公厚儒府君置业兴家于立发柿棉树,厚儒公当尊为海安东乡立发陈氏支系始祖。须奥千古事,转瞬百代人。陈氏厚儒公一脉艰苦创业,绵延不息,族人分布于海安城东之立发、韩洋一带。在此繁衍生息已十代。
厚儒公一支未见家谱流传,家族世系和祖宗公德,仅凭口口相传。但这种记忆显得模糊而脆弱,定然会随着族老离世而愈加漫患。族人聚议皆认为有必要撰写海安陈氏厚儒支族谱,以期理清世系,认祖归宗;尊亲敬祖,传承历史;承前启后,光大族望。
由于本支缺少历史信息,族人分布较广搜集家谱相关资料比较艰难。幸得族中长者、精英,社会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撰修家谱的核心成员多次协商讨论,促进撰修工作。我们多次返回故里,走村探户,访贤问老,获得许多宝贵的信息,如尊厚儒公为本支始祖即由族老(7世一7)陈玉富提供。关于家谱的体例我们广泛学习、研究,听取专家的意见,决定采取简洁明了的世系图、人物年表编排法。根据宗亲一致意见,本支记忆最久远的祖先即厚儒公,本谱尊厚儒公为一世始祖,后世依次排列。先祖许多生卒年代无考。后代一般有详细记载我们视各位宗亲提供的信息,能详则详。我们一方面依循旧例,谱系以父系为纲,依次展开。另一方面移风易俗,将诸如招婿入赞、养子立嗣等同宗脉。关于人物事迹年表,我们反复征询宗亲意见,尽可能将宗亲提供的资料详尽选用但因信息不畅,资料缺失,以致杰出宗亲人物事迹挂一漏万。附录中选登了部分陈氏文化,供大家参考。陈氏本支史无家训,与本支兴旺发达殊不相称,我们初拟了陈氏厚儒支家训,并得到广大宗亲认可,希望宗亲共同遵守并发扬光大。附录文章、文物等旨在丰富本支历史文化,希望宗亲积极提供,再修时补录入册。
《海安陈氏厚儒支族谱》编委会
2021.10
最后再次感谢陈玉平先生为【中华家谱馆】捐赠族谱,【陈氏厚儒支族谱】由市委宣传部、史志办和报社协助编辑,内容通俗易懂,体系科学合理,想要编修现代家谱的可参观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