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成功夺权,为何却没有人起兵反抗?

一点儿历史事 2024-03-04 20:56:02

高平陵政变司马懿成功夺权,为何却没有人起兵反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先向大家阐明一件事情,那就是: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集团并不是没有人起兵反抗过。

就在高平陵政变结束的两年后,曹魏集团的王凌和令狐愚就曾经发动过以推翻司马家政权为宗旨的政变。

不过这两个人显然年轻太多了,他们发起的政变被司马家族轻而易举就镇压下去了。

曹魏大将夏侯霸等人也因不满司马懿而选择流亡蜀国。

公元249年,也就是高平陵政变成功的那一年,司马懿成功让所有曹魏统治阶级“无言”。

一些忠心于曹魏的大臣们甚至对这场政变连连叫好。

直到一年后,他们看清了司马懿的真面目,这才捶胸顿足,高呼“被骗了”。

也就是说,如果说高平陵政变是司马懿集团太会“伪装”,还不如说是作为失败者的曹爽集团过于“作死”。

正因为曹爽集团的“连环作死”,才让这个本应该执掌曹魏的政治巨头轰然倒塌。

关于曹爽,由于他的结局过于凄惨,所以后世许多人都报以同情,甚至唏嘘不已。

久而久之,甚至还出现了给曹爽翻案的说法:

按照他们的观点,曹爽非但不是酒囊饭袋,甚至还称得上是优秀的改革家。

他所想做的,无非就是通过改革提升寒门士子的政治地位,改变曹魏“世家大族掌控朝政”的局面。

也正因为他的做法触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才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

不过,我们仔细查看曹爽之前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就能发现,这位“改革家”提拔一群“闲人”,如李胜、何晏等人。

还十年如一日骄奢淫逸,没什么功绩,更称不上什么改革。

他最大的政治成就,就是一度架空了司马懿,夺了司马懿的军权。

在各类影视巨著里,曹爽也一直都是一个昏庸无道、碌碌无能之徒。

这里曹爽也有些冤枉,至少早年的曹爽真不这样,不然曹叡也看不上他。

历史上真实的曹爽,早年作为大将军曹真的儿子,初入仕途,就显示出一副老成的样子。

不仅如此,曹爽在做事情上很有他父亲曹真的性情。

PS:曹真也和电视上不一样,历史上的曹真很是能干,曾多次击败诸葛亮的北伐。

也正因为曹爽的出色,他才可以在曹氏一族年轻人中顺利脱颖而出,夺得曹叡的赞扬,并在曹叡死后成为与司马懿齐名,甚至高司马懿一等的辅政大

臣。

在权力中心的斗争漩涡中,曹爽虽然年纪轻轻,却展现了举足轻重的政治压迫力。

在曹爽及其党羽的努力下,司马懿被迫接受曹爽的提议,晋升为太傅,并把军权交了出来。

接着曹爽更是趁热打铁,马不停蹄地安排自己的兄弟掌管军权。

就连小皇帝曹芳,也被曹爽安排三个弟弟曹彦、曹则、曹凯软禁了起来。

大权在握的曹爽春风得意,一副曹魏集团实际老大的模样,洋洋自得。

这一系列复杂且流畅的操作不禁让我们发现曹爽其实是有一个政治家,甚至是权谋家的政治谋略的。

他依托曹魏集团统治阶级留下的强大血脉基础,碾压了司马懿的政治威望。

让司马懿再也没有了翻盘的可能。

因此,至少在这个时候的曹爽,真的和“自作孽”的形象一点也不沾边。

只可惜,在这之后,曹爽的“作死之旅”就这么悄然展开了。

曹爽作为一名政治权谋家,纵使政治手段优秀,可他却缺乏了最重要的一点:担当能力。

比起曹爽被许多人大书特书“改革家”的“同情观点”,大家最常见的其实是他之后拉胯的政治表现。

当曹爽大权独揽,实现“实权”生涯后,这位政治大家的表现堪称“不堪入目”。

独揽大权的曹爽全然没有了任何政治危机感,他大权在手,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的享受生活,政治上更是一塌糊涂。

他任命的所谓什么“政治人才”恰如何晏等人,除了会履行政治特权,圈占土地以外,一文不名。

按照正史记载,何晏甚至还不顾国家法律,公然跑到廷尉府,收走了一个与自己有过节的廷尉的印章。

这在一个有着成熟运转机构的封建国家里,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

而以上这种现象,在曹爽统治的十年时间里,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举动。

曹魏统治前期那些还活着的,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老臣大多受到了曹爽的排挤。

而曹爽所依靠的所谓的“人才”,例如何晏、李胜等人,都是些“草包投机分子”,一场高平陵政变如同照妖镜,把他们全都打回了原形。

这些酒囊饭袋甚至对司马懿造成不了哪怕一点威胁。

而曹爽最危险的一点就是,在他统治的十年里,是曹魏集团最腐败的年代,而曹爽就是里边的领头羊。

在这个内部矛盾激化且困难重重的帝国里,曹爽早就被人恨透了。

因此,在高平陵政变发生后,朝野上下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司马懿。

情况对曹爽极为不利,不过他依然比司马懿当年的条件好,至少他可以绝地反击。

只要曹爽可以安然撤离到许都,凭借许都的粮草和军队,他是有能力和司马懿一较高下的。

因为曹爽手里有一张非常重要的政治王牌——小皇帝曹芳。

就算曹魏帝国会因此陷入内战,就算曹爽军事才能比司马懿差一点,可曹爽依然有机会。

可就是这么一个“大司马”,在得到司马懿的“活命诺言”,竟然一枪不发,就把军权交了出去,简直就是一场笑话。

最后,曹爽也因为自己的天真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自己、党羽乃至全族被舒了一口气的司马懿尽数斩杀。

结语

很多人感叹曹爽最后悲哀的结局,对他报以同情。

可如果真的看看他之前执政十数年的“政治功绩”就会发现,他对国家造成的衰败,远比他的结局严重。

也正因如此,他才绝对不可能斗得过司马懿。

真正让曹爽走向陌路的,恐怕就是曹魏三代领导人的早亡,让这个缺乏能力的年轻人把持朝政,更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

这样的曹爽,成为司马懿垫脚石,也是必然的事情。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