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守卫大明鞠躬尽瘁,为何明英宗就是容不下他?

一点儿历史事 2024-03-12 19:27:49

于谦守卫大明鞠躬尽瘁,为何明英宗就是容不下他?

作为一代救世名臣,于谦最后惨遭明英宗杀害,这种结局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

一、令人迷惑的明英宗

虽然笔者对当年明月先生很是崇敬,却不能苟同他赞扬明英宗的行为。

受到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的影响,许多人都以为明英宗其实是个好人,只不过运气欠佳。

但笔者要告诉大家的是,纵观整个明朝,明英宗实在是配不上“英”这个字。

就拿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于谦来看吧,于谦京城保卫战一战成名,挽狂澜于既倒,个人威望绝对没人敢质疑。

而且最宝贵的是于谦为官廉洁,从不与他人同流合污,更不求虚名,是一个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二、可以“封神”的于谦

按照品行和才能,于谦完全可以在中华文明史上“封神”。

可就是因为于谦的正直,所以他才会在明英宗被俘,国家危难的时候毅然支持郕王朱祁钰(也就是日后的景泰帝,下文以景泰帝称呼)继位,安邦定国。

也正是因为于谦的刚烈,他才会在所有人避战的时候主动请缨,甚至不惜得罪主流投降派。

在当时,这些投降派并没有回想丧气,徐有贞更是在朝堂上坚称“日观天象,将有大劫,只有南迁才可以躲避”。

好在朱祁钰明事理,没有听他的。

于谦京城保卫战胜利后,徐有贞成了众人眼中的“小丑”。

这也让徐有贞彻底记恨上了于谦,为他日后陷害于谦埋下了伏笔。

三、小人徐有贞

徐有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不仅脸皮厚如城墙,还非常喜欢搞小动作。

为了官位,他积极接近大学士陈循,看到于谦得势,他更是不惜讨好于谦门人(于谦毫不知情),并得到于谦认可。

于谦之后上奏景泰帝,想要让徐有贞担任国子监祭酒职位。

好在景泰帝明察秋毫,断言徐有贞不是善人,因此拒绝了于谦的提议。

因为景泰帝的支持,于谦在之后的朝堂上几乎一帆风顺。

不过由于于谦一心为国,所以在景泰帝最危难的时候,于谦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景泰八年,由于景泰帝膝下无子,擅长投机倒把的徐有贞联合石亨等人成功策划了夺门之变。

而第一批知晓此事的于谦却并没有告知景泰帝,甚至当儿子于冕要求出战的时候,于谦也严厉斥责了他:

“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

心忧社稷的于谦不是不明白,以明英宗的小心眼,自己以后一定会遭到清算,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漠视。

PS:明英宗估计到死都不知道,早在景泰帝无后之后,曾多次与景泰帝密谈,册立朱见深(明英宗之子)的事。

四、明英宗可能是一个好人,但绝对不是个好皇帝

明英宗复辟第五天,于谦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在徐有贞提出要杀于谦的时候,明英宗还假意惺惺地表示:“于谦,社稷之功臣也”。

但听到徐有贞回复:“不杀于谦,此举无名”后,明英宗立刻选择顺水推舟,诛杀了于谦。

这里徐有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逻辑陷阱:在他的逻辑里,于谦是一个要谋反的逆臣。

可于谦当时深受朱祁钰宠幸,并且一心为民,根本不可能自立为帝。

不过,徐有贞的这些做法也让明英宗成功跑偏,认为:只有诛杀了于谦,自己才算是正式成功。

后来在大臣李贤的旁敲侧击之下,明英宗才彻底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五、从来不提夺门之变的徐有贞们

明白事情始末的明英宗还是不愿意相信,李贤无奈之下只好挑明:

“朱祁钰病重,而且无后,唯一有资格继承大统的就是您的儿子朱见深,而朱见深只有十岁,他继位不也就相当于您继位么”

因此,夺门之变不仅不是必要的,反而是最有危险的道路。

如果出现什么差错,明英宗轻则废黜太上皇身份,严重的话更会连坐子孙。

而且,如果于谦真的有谋反的心思,当时掌管兵部,统帅京师兵马的于谦是完全有能力将这场夺门之变扼杀在摇篮里的。

这可是完全合乎礼法的,因为当时的景泰帝才是真正的皇帝,明英宗做的事情才是谋逆。

只可惜,为了大局,于谦最终选择了按兵不动。

于谦之所以扶持朱见深,就是因为明白景泰帝死后,明英宗早晚会有复辟的一天。

可惜,明英宗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徐有贞等人的“忽悠”下最终错杀了忠臣。

历史,总是让人愤恨!

好在正义虽然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于谦最终名垂千古,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