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依据网络小说修行兼谈道家思想的滥觞

文化虚而待物者 2024-03-09 23:06:32

道家思想不同于诸子百家中其他的学派,特别是相对于儒墨法而言,先秦道家著作太少,而且那时候不叫道家,叫“黄老学派”;也不如兵家、农家,纵横家那么独特,老子一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让道家不屑于和其他学派打嘴仗,齐威王“稷下学宫”,他办学的“大纲”是黄老:黄老是主干,其他诸子百家思想是黄老的分支,这是很有眼光的。

道家追求的境界不是能说会道。道德经是被逼无奈写下来的, 这一点和其他学派热衷于著书立说完全不同,道家顺应自然,见素抱朴,涵光自晦。庄子在《大宗师》中阐述“婴宁”时,对一个人的禀赋做了区分,他说“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才华横溢的人其实离道很远,“为道日损”,什么时候返璞归真了,就可以“行于大道”。

网图侵删

那么前人的“大道”,后人怎么感受到?自古以来就有人质疑《道德经》,大约从汉朝汉文帝时期开始,谁手里拿的版本是“真的”,谁的“断句”准确,到底是先有《德经》还是先有《道经》,官司打到现在,莫衷一是,尤其是马王堆出土帛书后,有些人更是理直气壮的否认老子,从否认《道德经》,到否认老子这个人存在与否。

佛家有个公案,那就是六祖慧能不识字也读不起书,他自小打柴给饭馆送赚钱养家,一次在送柴时遇到一个吃饭的商人在读《金刚经》,一听就开悟了,而吃饭都不忘念经的商人却一辈子谈不上悟佛。

道家在悟道上和上面的公案类似。万事万物都有它的“道”,人只是造化的一个节点,道不会偏爱人,也不会排斥任何有灵众生,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传说就是乌梅成精,青城山下白素贞,白蛇开悟也知道去先许仙报恩。皓首穷经,咬文爵字那是儒家的事,整天钻在故纸堆里考证肯定不能悟道,不进红尘沾染,何谈断去红尘?

所以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修行在个人,不在书本,儒家的书也是自然造化,道家的《道藏》、《云笈七笺》处处都有儒家的笔墨。人分南北,佛性何曾分南北。佛家有此见识,道家也一样。“名相”本是儒家人为造作的,修行人不该有儒家的人,道家的人;那么同时也不该有儒家的书,道家的书,你行于道,哪怕念《三字经》都是圭皋,你悖于道,立个善人牌坊徒惹鬼笑。

历史上“阴阳”来自于《易经》,太极却来自于太乙,儒道很难截然分开。道家一部最主要的著作《周易参同契》,难道是为了注释儒家的《周易》?“君子善假于物”,《西游记》看似佛,实际含道,《封神榜》神佛漫天打架,老百姓给小说里的形象建立牌位供起来,也没什么不好。

0 阅读:14

文化虚而待物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