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被一副挽联打动,忍不住问:这谁写的?

朝三暮四人心变 2024-12-22 10:02:59

【前言】

1972 年 1 月 10 日,陈毅的追悼会于北京八宝山举办,毛主席在张茜的搀扶下,抵达了追悼会会场。

毛主席环顾四周,看到的尽是花圈与挽联,忽然,有一幅挽联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他慢慢地走过去,轻声念完后,转头询问道:

“这副挽联写得挺不错,那是何人所写呢?”

“是张伯驹先生。”张茜回答说。随后,张茜给毛主席讲了陈毅和张伯驹的关系,而这幅挽联,恰是张伯驹命运出现转折的关键因素。

那,张伯驹到底是什么人呢?他和陈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情谊呢?

【一幅不同寻常的挽联】

从1970年开始,陈毅老是被腹部疼痛折磨着,还伴有腹泻的情况,虽说吃了药,可病情不但没变好,反倒腹痛变得更严重了。

1971年1月的某一天,陈毅的腹部猛然间产生极为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厉害,他只得又一次住进了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后,最终被判定为结肠癌。

在周总理的部署下,陈毅前往北京日坛肿瘤医院进行医治,那段时间,他的身体慢慢好起来了,有时还能出去走走。

没过多长时间,在一场座谈会上,陈毅讲完话后,猛然间,一股鲜血从他的鼻孔里狂涌而出,他当场就昏迷不醒了。

打那以后,他就没再能从床上起来过,病况愈发严重,老是处于昏迷状态。

1972 年 1 月 2 日,李先念去看望陈毅,这时的陈毅好像突然精神好了起来,意识特别清楚,并且和李先念讲了几句话。

1月6日,陈毅与世长辞,他在临终之时留下的最后话语为:“……不断前行……打败敌人……”

听到老战友去世的讯息后,刘伯承伤心至极,他跌跌撞撞地跑进屋子,双目已看不见的他只能用手当作眼睛,一边摸索着一边呼喊着:

“陈老总啊,我刘瞎子可离不了您这根‘拐杖’啊!”

1972年1月10日,陈毅的追悼会于北京八宝山开展,毛主席在张茜的搀扶下,抵达了追悼会的礼堂。

毛主席朝四周看了看,到处都是花圈与挽联。忽然,有一幅挽联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他慢慢地走过去,轻声念了起来:

“执剑如云,为坚盾,忠心难改,军威扬淮海,德泽留江南,万民皆悲悼,遥看锦绣山河,长别华夏。”

挥戈阻日,设尊俎之会,豪气未泯,此生无憾,天下有功,九泉当笑慰,且待全新世界,红旗处处扬。

随后,毛主席扭头问道:“这副挽联写得不错,是谁写的呀?”张茜回答说:“是张伯驹先生写的。”

然而毛主席环顾了一番,并未见到张伯驹:“张伯驹来了吗?”张茜回应说:

张伯驹是陈毅生前的好友,他没到场。这老两口从吉林回来后,既没落实户口,也没找到工作,状况相当糟糕……

说着说着,张茜的眼眶早就泛红了,毛主席听了之后,又把目光投向那幅挽联,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转过身来对周总理讲:

“恩来呀,这事儿你去管一下,得赶紧给解决喽!”

“主席您放心,我肯定会尽快把事情办好!”

与此同时,张伯驹得知陈毅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捶胸顿足,整日以泪洗面,他特别渴望能够亲自去看看老友的最后一面!

因种种缘由,张伯驹未能前去参加,他只能透过报纸看着陈毅的遗像,看着看着,便又轻声哭了起来。

追悼会结束后,那副挽联被广泛传播,才短短十来天的时间,张伯驹的工作就得到了解决,他被聘请成为中央文史馆的馆员。

这副挽联,无意间成了张伯驹命运出现转折的一个契机。

【名帅陈毅与名流张伯驹】

张伯驹属于中国近代“四大公子”中的一员,在这四公子里,除了张学良外,另外三位都对名利看得很淡,不关心政事,一心沉醉在文化艺术当中,是有名的雅士。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乃是袁世凯的表弟,和袁世凯在一个朝廷里当官。在这样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张伯驹,为了继承父业,曾经到军队里担任过职务。

眼见着军阀相互混战,国家的局势每况愈下,张伯驹深感失望,从此不再参与政事,而是把精力放到收藏古人的墨宝真迹上。

张伯驹对书画艺术那是痴迷得很呐,为了避免中国的国宝文物被弄到国外去,他啥都不顾了,哪怕花大价钱,也要把书画作品给买下来。

曾经富甲一方的他,因这些珍贵艺术品,差不多耗尽了全部家产。1956 年,年逾六十的张伯驹,更是有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举动。

他把自己珍藏许久的书画宝贝毫无保留地捐给了国家,这里面有唐代李白的《上阳台》、隋代展子虔的《春游图》、元代赵孟頫的《章草千字文》等等。

得说一下,张伯驹了解到毛主席喜欢“三李”,也就是李白、李贺、李商隐,之后呢,他把自己珍藏的李白《上阳台》的真迹送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特别喜欢这幅墨宝,看了好多天。不过,毛主席心里装着天下,觉得这幅墨宝不应该只归个人所有,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的风采。

于是,他写信给张伯驹,说要把那幅墨宝送去博物院。张伯驹知道后很是感动,就把自己花高价买来且珍藏许久的不少墨宝捐给了国家。

除了钟情于书画艺术并为之奉献外,张伯驹也是京剧艺术的喜爱者和传承者。

他作为北京京剧艺术研究社的副主任委员,积极挖掘并整理传统戏目,同时组织了众多场演出,为传承和弘扬国家戏剧表演艺术这份遗产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张伯驹和陈毅元帅的结识,是因为他们都喜欢围棋。张伯驹老早就对陈毅的诗人名声很钦佩,心里一直盼着能跟他见个面、聊一聊。

1950 年,张伯驹特意赶到上海想要拜见市长陈毅,可真不凑巧,那会儿陈毅有事去了南京,张伯驹没能见着。

在1957年初夏的时候,陈毅去参观了一个书画作品展览会,这个展览会上有很多有名的作品,陈毅特别感兴趣。

据工作人员讲,陈毅了解到会展上诸多真迹是张伯驹捐赠的,并且这次会展也是他牵头组织的。

陈毅对其极为称赞,其后,他专门去见了张伯驹,一见面,陈毅就拉住张伯驹的手讲道:

“您在保护国家文物方面做出的贡献着实让人钦佩,这个展会让参观者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意义非凡啊!”

两人刚一见面就特别投缘,聊得那叫一个高兴。聊天的时候,他们察觉到对方都特别喜欢围棋,热爱得很呢,接着就痛痛快快地下了好几盘棋。

起初陈毅刚到北京的时候,短时间内居然寻不到能和他对弈的人,而张伯驹的现身,使陈毅充分地享受了下棋的乐趣。

自那之后,张伯驹变成了陈毅家的常来之人,他们常常一起吟诗作对、对弈下棋,彼此之间的情谊一天比一天深厚。

在诗词和围棋的天地里,两人的友谊与默契实现了最佳的阐释和提升。

【患难之中更见真情】

就这样,张伯驹这人,不惜散尽家财去购置国宝,还把自己所收藏的珍宝都捐给了国家,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投入了诸多心血。然而,世事难料,他一度没了工作,生活也变得艰难起来。

他本想向周总理、陈老总等领导诉说,可他也清楚他们承担着国家的重大责任,每天要处理众多事务,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个人事情去给他们添麻烦。就这样,这份痛苦和无奈一直被拖着。

1961 年,张伯驹被安排到吉林工作,他心里觉着,自己得跟陈毅告一下别,随后就动笔写了封信给陈老总寄去了。

有一天,一辆小轿车停在了张伯驹家门前,张伯驹正觉纳闷的时候,从车上下来的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陈毅副总理专门派我来接张先生和您夫人去家里聚聚、聊聊过往,二位请上车吧!”

“哎呀!”张伯驹在感到惊讶的同时,更多的是被触动。自从陷入落魄境地后,他深切体会到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好多以前的好朋友都有意躲开他,甚至还假装不认得他。

张伯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压根没想到,现今自己居然还有一个愿意跟自己做朋友的人,这让他心里一下子就暖和起来了。

老友再度相逢,相处模式跟以往毫无二致,在陈毅的劝解下,张伯驹的心结逐渐被解开。

两人谈了好长时间,到了分别的时候,陈毅跟他的妻子把张伯驹送到门口,彼此说着保重的话,很是不舍。也正是因为陈毅的这番开导与关怀,让张伯驹又找回了以前的那种活力。

20世纪60年代,张伯驹陷入了困境,而这一回,陈毅同样遭遇了不幸。张伯驹知晓后,心里特别着急,赶忙给陈毅写信表示慰问。

得知陈毅生病的事儿后,张伯驹急得眼睛都哭红了,心里特别担心。而躺在病床上的陈毅,也一直惦记着老友的状况。

没过多久,张伯驹得知陈毅的两个儿子将要成婚,他用心绘制了两幅梅花图送过去,以此表示庆贺。

陈毅把这两幅画放床前,看到画就想起人来,时不时地给孩子们讲他和张伯驹的情谊,讲张伯驹为国家做的贡献,还叮嘱孩子们:

“不管碰到啥样的风浪,都得把革命信念坚定住。”

正是张伯驹和陈毅的情谊,正是张伯驹给陈毅写的挽联,也正是毛主席、周总理的关心,使得处境艰难的他,生活出现了转变。

老友陈毅离世后,张伯驹常常一个人在书房里坐着,回想着和老友一块儿相处的那些事儿,每次想到这儿,张伯驹的眼泪就忍不住地往下流。

张伯驹因极度悲痛,右眼失明了,不过经过手术医治,他的右眼慢慢好了起来。

这一天,张伯驹家里来了个客人,这人是受陈毅的妻子张茜的托付,过来送个物件。

这物件,乃是陈毅生前和张伯驹酣畅对弈的围棋,张茜期望借这种方式,给张伯驹带来慰藉并予以纪念。

张伯驹瞅着跟前的围棋,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跟陈老总对弈的那会儿,他清楚这里头蕴含着非同一般的深意,这实在是太宝贵啦!

他眼中含泪,点了点头,用力地握住对方的手讲道:“多谢你,也多谢张茜同志。麻烦你帮我给她带个话,我盼着她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工作顺利、有所成就!”

【结语】

两人凭借艺术相识,通过诗词相互了解;一个是著名的帅才,一个是知名的雅士,尽管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展,然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装着国家和民族的大义,正是这种共同的兴趣与追求,以及这份忠诚和担当,使得他们的情谊愈发深厚且纯净。

张伯驹为陈毅悲泣. 党史博览

盘点十大元帅的不同葬礼:毛泽东前往吊唁陈毅  来源:新华网

题目:《名帅陈毅与名流张伯驹》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一位是名帅陈毅,另一位是名流张伯驹。

张伯驹的命运因一副对联而改变。  【《文史博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