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最开始出现时,预制菜被无数人和资本所看好,似乎成为了某种未来趋势。
可随着央视315打假晚会上的揭露,人们彻底被“劣质糟头肉梅菜扣肉”所震撼,纷纷“粉转黑”,开始大力抵制起预制菜。
而原本大赚特赚的预制菜巨头,也是瞬间跌落谷底,市值不断蒸发...
那么,预制菜究竟为何会人人喊打?以后又该如何改进?
预制菜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下,时间成为了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寻求着各种能够提升效率、节省时间的方式,而饮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成为了人们追求便捷的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预制菜应运而生,并迅速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餐饮行业的一股新兴力量。
所谓预制菜,顾名思义,是指经过预先加工处理后的菜肴:
它通常采用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对各种食材进行清洗、切配、调味、烹饪等预处理,然后采用急速冷冻或其他保鲜技术进行保存,最后通过冷链运输到销售终端。
消费者购买后,只需进行简单的加热或烹饪,即可享用美味的菜肴,预制菜的种类繁多,涵盖了中餐、西餐、火锅、烧烤等各种菜系,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在这个追求效率与便捷的时代,预制菜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俘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心。
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预制菜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去菜市场挑选食材,也无需繁琐的洗菜、切菜等准备工作,更不需要高超的厨艺,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轻松搞定一顿美味的饭菜。
这无疑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生活效率,让人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
对于不擅长烹饪的“厨房小白”来说,预制菜更是他们的福音。
无需担心火候的掌握,也无需纠结调料的搭配,只需按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轻松满足自己的味蕾,也避免了“黑暗料理”的尴尬。
面对预制菜带来的巨大便利和诱惑,很少有人能够拒绝,因此预制菜的出现,可以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敏锐的资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大量的资本开始涌入预制菜行业,推动着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上游的食材供应、中游的加工生产,到下游的销售渠道,整个产业链都得到了资本的加持,一时间,各种预制菜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预制菜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疫情的爆发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疫情期间,人们的出行受到限制,外出就餐的频率大大降低,居家烹饪成为了主流。而预制菜凭借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首选。
就这样,在疫情的催化下,预制菜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在众多预制菜企业中,苏州味知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堪称行业巨头之一。
味知香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注于半成品菜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公司旗下拥有“味知香”和“馔玉”两大品牌,产品涵盖了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鸭肉、水产等多个系列,数百种菜品。
味知香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线、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销售网络,迅速在预制菜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公司采用了“经销为主,直营和加盟为辅”的销售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产品覆盖了农贸市场、商超、便利店等多种销售渠道。
然而,就在预制菜行业蓬勃发展,味知香等企业高歌猛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却给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2024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劣质糟头肉梅菜扣肉”事件,将预制菜行业的乱象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据央视报道,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在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时,使用了劣质的糟头肉作为原料。
而糟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颈脖肉,由于含有大量的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属于猪肉中品质较差、价格较低的部分。
在正常的肉类加工过程中,糟头肉的腺体等部分是需要进行修割处理的,但一些不良商家却将其直接用于制作梅菜扣肉,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除此之外,央视记者的暗访调查发现,一些预制菜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条件堪忧,甚至有工人直接用脚踩在肉上进行操作。
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跌落谷底
“劣质糟头肉梅菜扣肉”事件的曝光,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毕竟,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选择预制菜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快捷,是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节省时间,而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
一时间,关于预制菜的安全性、行业乱象、监管缺失等问题,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各种质疑和担忧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场风波对预制菜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相关企业的股价应声下跌,其中便包括了味知香等行业巨头。
资本市场的反应,直接体现了投资者对预制菜行业前景的担忧,而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危机。
预制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逐渐从“便捷神器”变成了“问题食品”的代名词,甚至被一些人“妖魔化”,视为洪水猛兽。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预制菜行业想要重拾消费者的信心,重建市场秩序,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而其中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无疑就是确保预制菜产品的食品安全,这是预制菜行业的立身之本,也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
企业必须从源头上把控原料的质量,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标准和供应商审核机制,杜绝劣质、不合格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
同时,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生产规范,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生产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和检测手段,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除了保证食品安全,预制菜行业还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预制菜在餐饮渠道的“伪装”现象:
近年来,随着预制菜的普及,一些餐厅、酒店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出菜速度,开始大量使用预制菜,却将其当作现炒菜品出售给消费者,而且价格往往与现炒菜品相差无几。
这不仅让那些餐厅、酒店名誉变差,预制菜同样遭受影响。
总而言之,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尽管预制菜以其便捷性、高效性,被认为是未来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预制菜行业要真正走向成熟,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才能让预制菜真正成为消费者信赖的便捷、安全、美味的选择。
信息来源以及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