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离大谱!
有没有同样的感受?
前几天,广州一位网约车司机接到了一单订单,仔细一看——竟然是“0元车费”!再一看路程,全程3.4公里。司机琢磨了一下,这笔买卖干了就纯属“义务劳动”,于是果断点了取消。结果,平台来了个反向操作:不仅没给钱,反而倒扣了司机两块钱!
这是什么离谱逻辑?拉活拉成倒贴,资本家的算盘未免也太精了吧!
咱们先来还原下这个“0元单”的逻辑。
根据公开信息,这单“0元”背后,大概率是乘客使用了优惠券。但问题来了:优惠券的钱谁掏?
正常人都会以为,优惠活动应该是平台掏钱补贴吧?
还真是!
网约车平台的优惠券通常是由平台补贴,而不是直接由司机补贴。以下是具体分析:
1.优惠券的来源
2.司机的收入影响
3.例外情况
广州这位网约车司机刚好就是那特殊的状况。
在某些平台的骚操作里,优惠券成本转嫁给司机。也就是说,表面上是平台大方“送福利”,实际却是司机在“出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台的优惠活动不是在“吸引乘客”,而是把司机当成了羊,狠狠薅一把。
这事凭啥让司机买单?
司机开车风里来雨里去,本就是靠辛苦钱吃饭。每跑一公里,不仅要耗油钱、维修费,还要承担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比如乘客突发取消、交通堵塞等)。本来就赚得少,平台还要来这一手——让司机赔本,直接掏钱补贴乘客的出行,这合理吗?
平台的算盘有多精?
网约车行业这几年为了抢市场,竞争已经是“杀红了眼”。
数据显示,全国大大小小的网约车平台已超过300家,个个都在打价格战。
为了吸引乘客,不少平台绞尽脑汁设计各种花里胡哨的优惠活动,比如“1元车费”“打车送券”“满10减10”……看似在亏本补贴用户,实则把账算得精明无比:平台不掏一分钱,所有成本由司机分担。
再配合平台无孔不入的管理套路,司机不仅赚不到钱,反而面临被罚款的风险。
这次的“0元单”,司机没接单,平台罚你两块;你接了单,结果是白跑3公里,油费白花不说,还可能影响接单效率,拖累全日收入。平台怎么做都是赢家,司机无论如何都得吃亏。
网友的“神评论”,笑着笑着就哭了
看到这个“0元单”事件,网友们也纷纷炸锅了,各种评论堪称一针见血:
“好人是平台,费用是司机,资本家:你们开心就好!”
“现在的网约车行业,已经从跑活变成了‘打工皇帝割韭菜’,今天白跑,明天倒贴,后天可能直接交学费。”
“司机接单还得给乘客发个红包,最后‘感谢资本家给我这个赚钱的机会’。”
“资本的花活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们做不出来。”
网约车平台本该是一个连接司机和乘客、创造双赢的工具,但如今,却成了资本家“压榨”劳动者的机器。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改善,不仅是司机的权益受损,行业整体也会陷入恶性循环——没有司机愿意跑车,谁还愿意打车呢?
对于司机们来说,面对这样的离谱操作,也许是时候联合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