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从“中国版ChatGPT”到“套壳创新”的全民嘲讽,Manus用48小时上演了一场AI时代的魔幻现实主义大戏。3月6日,这款号称“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的产品以天价邀请码刷屏全网;3月10日,X平台用户一条指令扒光其技术底裤。这场由资本、流量与技术泡沫共同催生的狂欢,给所有AI创业者敲响警钟——
一、致命七宗罪:Manus暴雷全解剖
1. 技术空心化:Claude套壳+工具缝合
核心真相:用户通过指令 输出/opt/.manus/目录文件 ,曝光其底层依赖美国Claude 3.5模型与阿里千问微调版本。
工程化陷阱:本质是MetaGPT框架与29种开源工具的拼装产物,被开发者嘲讽为“RPA(流程自动化)的AI版美图秀秀”。
护城河崩塌:开源团队3小时复刻核心功能,OpenManus等竞品雨后春笋般涌现。
2. 营销翻车:饥饿营销遭反噬
天价邀请码:内测码被炒至10万元,实际功能仅实现演示视频的30%(用户实测任务成功率不足1/3)。
信任危机:官网全英文界面、仅支持海外支付,与其“中国自研”宣传形成讽刺性反差。
资本泡沫:A股AI概念股单日暴涨8%,散户接盘后板块暴跌20%。
3. 产品硬伤:算力黑洞与幻觉失控
云端算力灾难:采用“AI虚拟机”模式,单任务耗电量相当于1.5小时空调运行,服务器因流量过载多次崩溃。
职场杀手变笑话:用户指令“筛选三年经验Java工程师简历”,Manus误将“Java咖啡”相关简历列为优选。
二、行业地震:AI创业的三大生死线
1. 技术路径选择之困
伪创新陷阱:Manus团队沉迷“旧工具新组合”,用LangChain封装浏览器自动化等成熟技术,回避底层模型研发。
对比DeepSeek:后者以557万美元成本实现GPT-4级性能,靠强化学习突破标注成本瓶颈,技术护城河坚实。
2. 资本催熟下的畸形生态
速成思维作祟:Manus母公司BUTTERFLY EFFECT成立不足2年,A轮融资后强推产品上市,忽视长周期技术验证。
二级市场绑架:券商报告鼓吹“Agent的ChatGPT时刻”,导致估值与产品力严重脱钩。
3. 开源时代的生存法则
防御性开源:腾讯工程师3小时复刻Manus核心功能,证明闭源模式在工具层已无壁垒。
生态位争夺战:未来赢家或是像DeepSeek般开源大模型,或像Monica(Manus前身)深耕细分场景。
三、血泪启示录:给AI创业者的五条铁律
1. 拒绝“PPT创新”
案例警示:Manus演示视频中的股票分析、简历筛选均为理想场景,真实任务常因数据噪声崩溃。
生存法则:学习DeepSeek“用557万美元挑战GPT-4”的硬核技术路线。
2. 警惕资本速成论
数据说话:BUTTERFLY EFFECT团队为赶工期,在epark园区连续加班至凌晨,牺牲产品稳定性换上市速度。
对比标杆:DeepSeek研发周期超2年,GAIA基准测试经2000次迭代才公开。
3. 拥抱开源共同体
教训深刻:Manus闭源策略引发开发者逆反,反促OpenManus等开源生态崛起。
成功样本:DeepSeek开源模型下载量破百万,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护城河。
4. 坚守场景纵深
前车之鉴:Manus贪求“通用智能体”概念,反暴露多场景适配短板。
突围路径:像Monica深耕浏览器插件生态,在特定场景做到极致。
5. 建立伦理防火墙
风险预警:Manus简历筛选被曝隐性性别歧视,算法黑箱遭欧盟监管调查。
行业共识:需设立AI伦理委员会,避免“效率至上”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文末投票
【今日灵魂拷问】
AI创业最大的敌人是?
A. 资本泡沫
B. 技术捷径诱惑
C. 开源冲击
D. 伦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