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外长访华收获贸易缓冲期,欧盟对美关税博弈陷两难

胡椒说国际 2025-03-31 16:52:52

法国外长巴罗3月28日结束上海行程时,带着中方同意延长白兰地反倾销调查期限三个月的承诺返航巴黎。这份临时协议为法国干邑行业争取到喘息期,却暴露了欧盟在美欧关税大战前的战略困境——既想联合中国抗衡美国贸易霸凌,又不得不在美方压力下妥协退让。

巴罗此次访华的核心诉求聚焦经贸领域。中国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原定4月5日截止的调查直接威胁法国价值15亿欧元的干邑出口市场。上海会谈后,中方同意将调查期限延长至7月,为法国酒商争取到关键谈判窗口。这一让步建立在中法产业链深度互嵌的基础上——中国是法国化妆品(占出口额28%)、航空设备(空客对华交付量占全球37%)的核心市场,而法国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的门户。

然而法国的喘息期代价高昂。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为应对美国拟对欧洲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的威胁,布鲁塞尔已拟定对美妥协清单:包括降低美国牛肉进口关税(现为45%)、放宽《数字市场法案》对科技巨头的限制、承诺对美清洁能源项目投资120亿欧元。这种绥靖政策引发成员国激烈争议——德国工业联合会警告,单方面让步将导致欧盟年损失240亿欧元,且无法换取永久关税豁免。

历史教训加剧了欧盟的焦虑。2023年日本为获得美国钢铝关税豁免,承诺采购5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并开放保险市场,但最终仅获18个月临时豁免;印度则被迫取消数字服务税并采购30亿美元美国军火,至今仍在“301调查”黑名单上。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交易型外交”的本质,注定欧盟的妥协只会刺激美方提出更高要价。

中法合作的战略价值在此背景下凸显。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报告指出,欧盟若想平衡对美依赖,需深化与中国在绿色技术(中企占据全球70%光伏产能)、关键矿产(中国控制60%稀土加工)等领域的协作。巴罗在上海特别强调中法核能合作进展,两国共建的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已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成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典范。

但欧盟内部裂痕制约其战略自主。德国总理朔尔茨4月1日突访华盛顿,试图说服美方暂缓加征汽车关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公开反对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强调“绿色转型不能牺牲产业链安全”。这种分化局面恰如联合国《世界公共部门报告》所警示的:多极秩序中,缺乏统一战略的联盟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1930年代以来最剧烈重构。法国收获的三个月缓冲期,不过是风暴来临前的片刻宁静。正如台积电在最新ESG报告中披露的“地缘政治风险系数”已升至历史峰值,企业界对美欧中三角博弈的担忧,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布局。欧盟能否摆脱“既怕美国制裁,又怕中国竞争”的困局,将决定21世纪国际经济秩序的最终走向。

0 阅读:74

胡椒说国际

简介:为你呈现不一样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