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的一天,杨靖宇在深山老林半人深的积雪里已经饿了五天五夜了,此前几个月,他一直率领残部在吉林濛江一带与日军战斗。由于敌人昼夜追击,密营被毁,战友们都牺牲了,如今只剩下他一个。
这几日,粮草耗尽,杨靖宇只能靠着树皮、草根和棉絮充饥。
几天后,日军发现了他的踪迹,之后包围了他。此时的杨靖宇身负重伤,靠坐在一棵大树上。
也许是觉得杨靖宇名气太大,日军决定招降他,便派了两个人过去。
这二人慢慢走近杨靖宇,其中一个对奄奄一息的杨靖宇说,“杨军长,你还好吗?”
杨靖宇慢慢睁开眼,看见来人,愣住了,“是你们?是你们带日本人来的?”
来人有些难堪,说:“杨军长,我们也没有办法。杨军长,大势已去,跟日本人合作吧。”
杨靖宇没有再说话,慢慢坐直,他拿出手枪,朝来人开枪,二人吓了一跳,想跑。但枪没响。这时,杨靖宇意识到,没子弹了。
二人镇定下来,一个说:“杨军长,你坚持了这么久,是条真汉子,现在跟日本人合作,也没啥可丢人的……”
“啪”地一声,杨靖宇一口痰吐在对方脸上,闭上眼,不再理他。
二人愣住了,擦干了脸上的痰迹,二人相互看了一眼,悻悻转身离开。之后向日军复了命。
见杨靖宇拒不投降,日军兽性大发,时任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对其中一名汉奸说,“开枪,干掉他!”
于是,这名汉奸得令,朝杨靖宇举起枪。
杨靖宇壮烈牺牲,时年35岁,这一天是1940年2月23日。
1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人。1932年,他奉命来到东北,组建抗日武装,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那时候,东北抗日形势极为严峻,日军凶残地镇压,连百姓都不放过。而杨靖宇靠着无畏的斗志与高超的游击战术,带领抗联士兵一次次击退敌人,成为了日军的心头大患。
可战争的胜利并非易事,抗联部队经常面临弹尽粮绝的窘境。为了保存实力,杨靖宇秘密建立了数十个“密营”,所谓“密营”,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是杨靖宇的一个独特创造,正是这些密营,成为抗联的生存支柱。
日本人也认识到,要剿灭东北抗联,很必需要破坏这些密营,斩断抗联的生命线,继而抓住杨靖宇。
可是,如何才能破坏密营呢?最好的方法,是从抗联内部入手。
他们盯上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程斌。
程斌,生年不详,从小跟随杨靖宇,跟杨靖宇有非常深的感情。他聪明机灵,作战勇敢,杨靖宇对他很器重,是杨靖宇最信任的部下之一。
1938年,程斌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掌管一支杨靖宇亲手创建的队伍。
可是,程斌的意志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坚定。
日军多次试图策反程斌,始终未果,直到他们抓住了程斌的“软肋”。日军俘虏了程斌的母亲和兄长,并把消息散布出去,威胁程斌投降,否则他的家人性命不保。
在这种情况下,程斌开始动摇了。终于,他投向了日军的怀抱。为此,他想说服一师政委李刺苏:“老李,现在我们弹尽粮绝,敌人又这么强大,不如……”
一听这话,李刺苏勃然大怒,“住口!”他坚定地说,“我们一定要跟日寇干到底!”
见李刺苏不合作,程斌凶相毕露,掏出手枪,对着李刺苏就是两枪,李刺苏倒地牺牲。
之后,这个败类便带着一部分队伍投靠了日本人。据统计,随程斌投敌的一师人员总计达115人,让抗联第一路军主力元气大伤。
他的叛变,让日寇大喜过望,日军任命程斌为队长,组成“讨伐队”,称“程大队”。这些原一师抗联战士,堕落成了围追杨靖宇最卖力的汉奸走狗。
程斌的叛变,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他不仅将抗联密营的位置和路线毫不保留地告诉了敌人,而且还亲自带领日军摧毁了70多个密营,使抗联部队彻底断绝了补给。
程斌和杨靖宇熟悉到什么程度。据老抗联战士讲,后来程斌积极参加日军对杨靖宇的围剿,那个时候,双方不用照面,只要一听枪声,就知道对方是谁了。过去日军不敢在山林里过夜,所以东北抗日联军白天再艰苦,晚上可以喘息、休整、转移。但程斌却带部队晚上连续追踪,这使东北抗日联军处境分外艰难,也是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力大减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身经百战、善于转移的杨靖宇的部队被打散,杨靖宇被穷追不舍难以脱身,如果没有程斌,鬼子根本做不到。因此,程斌是祸害杨靖宇和其他抗联战士的第一大罪犯。
2
杨靖宇壮烈牺牲,日军带着杨靖宇的遗体回去后,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出于好奇,竟下令剖开了他的腹部。看到胃里只有树皮和棉絮,这个鬼子感叹道:“这样的军人,怎么可能被打败!”
然而,故事并未结束。
杨靖宇牺牲后,程斌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日军的“功臣”。后来他随他的主子岸古隆一郎前往热河、山西作恶。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身为伪山西副省长的岸谷隆一郎用氰化钾毒死全家人之后自杀。程斌在枪杀了几个投降的日本俘虏后投靠了国民党,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抗日人士”,国民党方面也没有甄别。之后他成为国民党部队一名军官,继续为反动势力效力。
到了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程斌意识到大势已去,便改头换面,化名“陈子平”,混入了解放军,担任华北军区后勤军械处的一名科长。
程斌以为,自己可以就此掩盖罪行,过上“安稳”的生活。可历史不会放过他,正义终将到来。
1951年沈阳的一个雨天,程斌打着雨伞在街上行走,一个人为避雨躲到他的雨伞下,结果程斌发现,这个人他认识,是一名曾叛变的原东北抗日联军干部,叫刘其昌。抗战后,此人投靠了国民党军统,成为一名特务。
二人都认识,但当时都装着不认识,然后各自离开。
不过,当时镇反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反革命分子纷纷落网,刘其昌也被捕了。为了求生,他供出了程斌的线索:“陈子平就是当年害死杨靖宇的程斌!”
于是,公安机关立即展开调查,锁定了华北军区的陈子平,并将其逮捕。
面对铁证如山的事实,程斌再也无力狡辩。他低头垂泪,试图为自己辩解:“我也是被迫的……”
但无论他如何狡辩,他的背叛和罪行都已无法抹去。
3
程斌是围困杨靖宇时,两个去劝降的汉奸之一,另一个汉奸就是直接开枪杀害杨靖宇的张奚若。
张奚若,程斌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原籍辽宁本溪,1935年参加抗联,为一军一师部机枪连机枪射手。1938年6月他随程斌叛变,投靠日本人,曾在伪通化省举办的集中培训学习中获得特等射手称号。
1940年1月,他跟程斌一起追击杨靖宇,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被杨靖宇一枪打中受伤。之后,他便被送到沈阳治疗。
一个多月后他回到蒙江县城里养伤。当时,驻蒙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
于是,张奚若和他的结拜兄弟机枪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这二人也是汉奸)一起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跟着岸谷隆一郎去追击杨靖宇。
围困住杨靖宇后,张奚若和程斌一起被派去招降杨靖宇。被拒绝后,岸谷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
于是,张奚若随即朝杨靖宇扣动扳机,杨靖宇就倒在那棵拧劲树前的雪地上。
抗战结束后,张奚若也在国民党军队混了一段时间,解放后,他深知自己是杀害杨靖宇的凶手,新政府不会放过他,于是,是退伍回乡,隐名埋姓,在梅河口安家落户,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民。
“肃反”运动开始后,张奚若听到“风声不好”,便找到当年跟他一起叛变一起杀害杨靖宇此时也同在梅河口的王佐华,与他订立同盟。
张奚若对王佐华说:“不管什么时候千万不能说出我开枪杀了杨靖宇的事,万一有人揭出来,就由你扛着,你的老母亲我给你养,牢饭我给你送。我拉家带口的一大家子牵扯多,我要像你光棍一条,就顶着你去死。”
当时王佐华也很义气地答应下来。
不久,王佐华入狱,在狱中一直坚持“杨靖宇是自刎的”。
张奚若也果真给王佐华送了一次东西,为其老母送了一次柴火和钱。
随着风声越来越紧,张奚若将家搬至柳河县三源浦躲了起来。
1958年,当时参与杀害杨靖宇的汉奸、张奚若的把兄弟白万仁也入狱。白万仁与王佐华在镇赉劳改农场相见,两人经过交谈后,才意识到都被张奚若“蒙混”了。
1965年,王佐华在监狱开展立功赎罪活动中,揭发了张奚若是杀害杨靖宇凶手的事实。之后,王佐华病死在监狱里。
有关部门去寻张奚若时,但一直没有找到他。
到了八十年代,有人怀疑家住柳河县三源浦镇刘家大队二队的一个老汉就是张奚若,但他拒不承认。
其实此人就是张奚若,由于当年的当事人都已经去世,加之又没有DNA技术,所以,面对他的不承认,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有人问起关于杨靖宇的事时,张奚若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打老杨那天我不在场,到沈阳养伤去了,是白万仁他们打的”等等。
后来,有记者拿着《阵中日志》中的相关照片给张奚若看时,张奚若尤其敏感,对着照片中的自己和程斌等人,张奚若仍连连摆手:“上面的人是谁?我都不认识,中国人长的像的多了,让日本人看中国人长的还都一样呢。”
就这样,张奚若无惊无险地在农村度过晚年。
许多老抗联对此非常愤慨。杨靖宇当年的警卫员黄生发当年曾力主将杀害杨靖宇的凶手送上法庭,少年铁血队指导员王传圣也赞成这一主张,但经过法律咨询,据说一是早已过了追诉期,二是拿不出有效的证据。
于是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4
除了程斌和张奚若,出卖杨靖宇的还有两名汉奸。一个是张秀峰,另一个是赵廷喜。
张秀峰是一名孤儿,由于父母双亡人情冷漠,造就他从小寡言少语的性格。长大后,他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并有幸成为杨靖宇的警卫排长。杨靖宇曾经对他说:“你是孤儿,没有爹妈,我也没有儿女,你就和我儿子一样。”他不会写字,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杨靖宇不但让他学会了写名字,而且手把手教他认字。不仅如此,杨靖宇还教他唱歌,教他吹口琴,并亲手赠送给他一个口琴。张秀峰对这把口琴爱不释手,没事就拿出来把玩。
但就是这么一个深受杨靖宇疼爱的人,最后也投靠了日本人。
他为什么要叛敌,由于他自己三缄其口,外人不可得知。
反正在1940年2月1日,他携带机密文件、大小枪支4支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经费9000余元叛变投敌。
由于他跟杨靖宇每日朝夕相处,因此他的叛变是致命的,它使日军立即包围了杨靖宇的宿营地,追踪杨靖宇直至牺牲。
抗战胜利以及解放后,他一直隐藏得极好,甚至躲过了当年的镇压运动,一直平平安安地活到了八十年代。
1983年,他65岁生日时,竟然接受记者采访,大谈自己在抗联时如何英勇抗击日军,被俘后也没有投降,一直被日军关到抗战胜利。而对自己的投降以及出卖杨靖宇只字不提。
九十年初,他在东北老家寿终正寝,活到了七十七岁。
5
最后一个告密的人是赵廷喜。
赵廷喜原本是当地一个农民,在山上砍柴时碰到了杨靖宇。
那是1940年2月22日上午,杨靖宇在江县保安村以西五里的山里遇到了四个砍柴的村民。其中一个就是赵廷喜,另外三人分别是村民孙长春、辛顺礼、迟德顺。
由于居民点的警察不让砍柴的村民带食物上山,杨靖宇只好恳求他们回去带点食物和棉鞋,并答应多给钱。
赵廷喜劝他:“我看你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对投降的人不杀头的。”
杨靖宇平静的说:“我是中国人哪,不能作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赵廷喜答应回去给他弄点粮食,然后和杨靖宇分开。
赵廷喜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铁杆汉奸李正新。由于怕另外三人先报告了他们与杨靖宇的会面导致全家被杀,于是向李正新说出了此事。
李正新听后,大喜过望,马上向伪蒙江县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报告。西谷闻讯立即让赵廷喜带领自己和大批日伪军警宪特去围捕杨靖宇。
因为告密“有功”,后来赵廷喜干脆投靠了日本人,成为伪军一名排长。
但恶人自有恶报。抗战胜利后,他被我军抓获。
1946年2月,赵廷喜在白山市靖宇县被人民政府枪毙。枪毙时,我军战士特地将他带到杨靖宇的坟前将其处决。
6
杨靖宇的牺牲,是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中最悲壮的一页。而程斌等几人的背叛,则是历史上的耻辱。
杨靖宇的精神,早已跨越时间,成为永恒的丰碑。
1958年,杨靖宇将军的遗体与头颅在吉林通化靖宇陵园合葬,人民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公祭仪式。
而背叛者程斌和赵廷喜在历史的审判中,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只是。另外两个败类张奚若和张秀峰最后都寿终正寝,实在让人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