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以其才华在文坛上留名,但其实,苏轼在对联上,也有所研究。一天,他和黄庭坚一起外出游玩,在路上看到松树下有一棋盘,二人便停下脚步,对弈起来。
下了一会儿后,突然一颗松子掉在了棋盘上。过了一会儿,又有一颗掉了下来。苏轼盯着松子,漫不经心地说:“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完,他看着黄庭坚。黄庭坚心里也明白,这是在让他对下联呢。黄庭坚抬起头,环顾四周,寻找下联的“素材”。
放眼望去,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边有几棵柳树。微风吹过,柳树在水面上荡漾,有一渔夫在树下垂钓。这一画面,让他瞬间来了灵感。
于是开口说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说完后,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刚才的棋局。
当然,除了这个外,还有苏轼讽刺一个和尚的故事。苏东坡闲暇时,就喜欢外出游玩,周边的寺庙山道等,都有他的身影。
有一次,他到了一所寺庙,听说住持行为不端,喜欢敛财,他十分反感这种行为。而偏偏这住持每次行事小心,让人抓不到他的把柄,难以送他去官府,受到惩罚。
这住持早就听说苏轼的名声,对他殷勤款待,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甚至死皮赖脸想要苏东坡写一副对联,供他贴在庙里,吸引更多人。
苏东坡本想直接拒绝,但转念一想,挥笔写下了: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这副对联,被住持高高悬挂于寺内,不料许多文人看到后哈哈大笑。原来,这对联隐藏了两个字谜,谜底便是“秃驴”。
这类对联故事,其实还有很多,这些故事能够流传至今,既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对联的热爱和娴熟运用,也反映了对联确实受人们欢迎。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便是一个因对联结缘的故事。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富商小姐名李悦水,年轻貌美又有文采。她亲生母亲从小就去世了,父亲娶的续弦,对她平日更是冷言冷语,想要快点将她嫁出去,挑的亲事不是给人做妾就是嫁给比她年长十几二十岁的。
在一次次失望后,她决定自己寻找一位如意郎君。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用对联这种方式。一是可以直接看到另一人的才学,二是难度不大,但需要随机应变能力。
于是就在府门前贴了她的对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周围人来人往,停下来凑热闹的人也有许多,不过看到对联都有些望而生畏。
因为这副对联将汉字的拆分和重组的技巧运用进去,“寺旁言诗”中的“寺”字还与前文的“寺”字相呼应,引出诗句“明月送僧归古寺”,可谓十分复杂。
过了一个时辰,都还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李小姐正想下次再试时,一位公子向前,说出了他的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半句,将“林”拆分成木,还与下一句“林下示禁”相呼应,,再引出“斧斤以时入山林”十分巧妙。
对出来后,这位公子自我介绍说他名叫赵瑜金,偶然路过此处,见到这副对联,便想尝试一下。
在之后的接触中,李小姐发现和赵公子兴趣相投,相处融洽,便两家互相商定了婚期。
洞房花烛夜那天,赵公子看着眼前美丽的新娘,想到二人因为对联而相遇,便想要出一副对联让新婚妻子对。
他想了想,说出:鑫字拆开全是金,将自己的名字,化用进了这句对联。
李小姐沉思一会儿后答道:淼文合成半是水。水金相生,寓意智慧和财富的结合,十分符合二人的新婚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