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军区32团史料三

古风堂文化 2024-06-16 08:27:03

第三部分 第四十三地区队的编成及恢复与扩大十分区的斗争 上

一九四一年六月,日本侵略者首先对冀中大清河北我第十分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反复拉网大"扫荡"。我分区主力部队被迫撤出,转战冀中津沱河两岸。敌人筑碉堡、修公路、挖界沟、建保甲,把大清河北三角地区进行了细碎分割。而后,又逐村反复"剔抉"、"清剿",使我地方组织和武装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失。我根据地 "变质"。我各种抗日工作由公开转入地下。

根据当时冀中敌我斗争形势的发展,为迅速恢复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奉冀中军区命令,一九四一年十月在肃宁地区将第三十二团第二、三营和团直属队,改编为第四十三地区队,并立即进行适应对敌斗争的整训工作,积极准备重返大清河北,恢复十分区抗日根据地。

原第三十二团是大清河北一支人民子弟兵,大部分战士是永清、霸县、安次等县一九三八、三九年入伍的老战士,战士们听说改编为地区队,打回大清河北,恢复十分区,心情激动,精神振奋。但原三十二团曾遭受严重损失,补入定兴、新城一部新战士,需要进行整训。同时,敌人利用大清河天然屏障,在两岸大堤上修路筑碉,一个日军,三个伪军,一个伪军三个自卫队,一个自卫队三只狗,"十步一岗,五步﹣哨"。晚上梆声四起,此起彼落;灯光通明,俨如一条火龙。敌人企图以此阻止我军渡河北上。当时驻天津敌酋第二十七师团长原田熊吉中将扬言:一支麻雀也休想飞过大清河北。因此,第四十三地区队编成后,首先进行了整训。而后北进到文安、新镇、雄县大清河两岸地区。曾以连为单位,先后数次渡河,但均未成功。

一九四二年敌人对我冀中进行"五·一大扫荡",第四十三区队在分区直接指挥下参加了反"扫荡"。因二河套战斗遭受损失,将原一、二连合编为一个连。一九四二年八月,分区主力外转第四十三地区队才随新的分区指挥机关先后分散隐蔽进入大清河北,并创建了苇塘依托营地,使恢复十分区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两年的艰苦战斗和大量的、细致的群众工作及争取敌伪军的工作,到一九四四年春,大清河北形势有了很大转变,大部分地区由原来敌人的"一面政权",逐渐地变为敌我"两面政权"。但战斗伤亡很大。特别是义店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故于一九四四年三月,经上级批准,将第四十三地区队和第三十五地区队合编,仍称第四十三地区队。

由于正确执行党的以武装斗争为主的各项政策,十分区对敌斗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特别是一九四四年六月,我第四十三地区队和二联县大队共同配合攻克十分区中心地区的敌据点咎岗镇,迫退八杨庄之敌,使新(城)、雄(县)、固(安)、霸(县)接合部的米家务一带,变"两面政权"为抗日的一面政权,变隐蔽根据地为公开的根据地。使恢复十分区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形势的好转,一九四四年九月,分区部队进行了整编,将外围武装升编为主力和县大队。第四十三区队又进行了一次调整。根据党中央"开展大练兵"的指示精神,第四十三地区队与三个县大队的各一部组成练兵团,开展练兵运动,以迎接对日反攻。

一九四五年五月,我分区机关指挥小部队依托地道,战斗持续七昼夜,彻底粉碎敌人数千人对我米家务地区的进攻。从此,大清河北大部分地区的"两面政权"变为我一面抗日政权;米家务一带成为抗日根据地和对日大反攻的前进阵地。它标志着我大清河北恢复工作基本上告一段落,从而进入了准备大反攻的新阶段。第四十三地区队在重新恢复十分区抗日根据地和准备对日大反攻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第四十三地区队的编成及积极准备打回大清河北

一、第四十三地区队的编成

第四十三地区队于一九四一年十月在肃宁地区由三十二团团部和二、三营为基础编成。原二十九团营长红军老干部汪道贯任区队长,吴国华仍任政委。区队部设司、政、供、卫精干的机关,原三十二团 一营营长吴伯珍任参谋长,原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李孔亮仍任政治处主任,总支书记赵文明,供给主任冯裕华,卫生队长张金标,俱乐部主任于汝泰,组织干事孙立志,宣传干事肖侠,靳宗民,特派员郭学瑞。

区队辖四个连和一个特务连。每连下属三个排,约一百二十人,每连配备轻机枪三挺,长短枪百余支。

一连连长李树维,副连长戴洪章,政治指导员崔学文。

二连连长刘荣波,政治指导员何全志。

三连连长董振明,副连长冯兆贵,政治指导员王寿永。

四连连长王振华,副连长黄维昆,政治指导员尹俊廷。

特务连连长许爱民,副连长猴长江,政治指导员韩伯声。

连有支部,班有党员,排有党小组,党员约占40%。排以下干部都有较丰富的战斗经验。

二、整训

区队整编后,在饶阳、肃宁、河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整训。整训主要是进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消除当时存在的急躁情绪和恐惧思想,提高战术及军事技术水平,增强重新打开十分区局面的决心和信心,做好长期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

军事训练除练习投弹、射击、刺杀三大技术外,主要是反复演练过封锁沟,超越障碍、爬房、游泳和拿碉堡等攻坚作战的动作。在整训中,各级领导干部亲自组织指挥,保证了训练任务胜利完成。

经过整训,激发了指战员的战斗情绪,明确了区队的性质和任务,提高了部队的军事素养,为以后北渡大清河恢复十分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准备打回大清河北

一九四二年三月,分区政治委员帅荣亲自指挥第四十三地区队,由冀中河间地区出发北上,寻机北渡大清河。

1.袭击苟各庄

苟各庄位于大清河中段南岸,是联结下四十八村、白洋淀通往大清河北的交通要冲,敌人强迫民工在该村增筑碉堡。第四十三地区队第一、三两个连奉命袭击筑碉的敌人,夜时进攻苟各庄,守敌未敢抵抗,仓慌逃走。我救出了被敌人抓去的民工,捣毁了敌人的工事,当夜撤回大清河南。

2.到敌占区武装征粮

为减轻根据地内人民的负担,派供给主任冯裕华带领武装人员到任邱、高阳附近敌占区征粮。夜间将驻在村中的敌人包围,然后由干部向群众宣传国内外形势,动员群众交纳抗日救国公粮。将征集到的粮食连夜送到白洋淀附近。在运粮中曾与敌人遭遇,我牺牲干部一名,战士数人。

3.数次渡过大清河均未站住脚

为摸清大清河的情况,探讨挺进大清河北的活动方式,一九四一年三月至四月,区队汪道贯和政治主任李孔亮,分别率领一、三连进到大清河北岸。一连曾进到雄县高家场一带,并在高家场建立了秘密渡河点。三连进到霸县东南一带,一度进到刘庄、陈家柳活动了三天。虽然未能站住脚,但找到了个别隐蔽下来的地方干部,收容了少数我军失散人员,了解了一些情况。更重要的是锻炼了部队,提高了恢复大清河北的信心,摸索出了小部队分散隐蔽活动的一些经验,为以后返回大清河北恢复十分区创造了条件。

(二)参加一九四二年冀中"五·一"反"扫荡"

一九四二年五月一日,日寇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集中五万多日军和万余伪军,对冀中开始了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扫荡"持续了三个月之久。

敌"五·一"大"扫荡",使我军挺进大清河北的行动受阻。我第四十三地区队便在分区统一组织指挥下,配合兄弟部队在大清河南岸,与"扫荡"之敌展开了英勇搏斗。

一、二河套战斗

一九四二年六月,"扫荡"津沱河两岸的日军一部,移驻任(邱)河(问)大(城)地区。活动在任(邱)大(城)公路以北的第四十三地区队一、二连,在参谋长吴伯珍率领下向南转移。部队越过任大公路,夜间进驻恒道村。因该地区敌人已建立了秘密情报网,拂晓,驻小店的日军即向恒道村我军发起了进攻。在恒道村东,我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在反冲击中,我歼敌一部,缴获轻机枪一挺,掷弹筒一个,步枪数十枝。但在我军打扫战场时,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在火力支援下向我发起进攻。激战两个小时因我军恋战,没有及时转移,又遭任邱、河间增援的敌人的快速部队的合击。我一、二连在突围中遭到敌人层层截击,损失很大。一连政治指导员崔文学、副连长戴洪章等三十余人壮烈牺牲,四十余人负伤。

二河套战斗后,一、二连合编为第一连,李树维任连长,何全志任政治指导员。原二连连长刘荣波调东进总队。

地区队政委吴国华调走,李孔亮任政委。

二、参加边家堡战斗

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地区队政委李孔亮同志率领第四十三地区队三连,配合分区警卫连和教导大队,在司令员周彪、参谋长刘秉彦指挥下,在边家堡全歼了日军"剔抉队"八十余人,俘虏了"剔抉队"队长伊豆文雄。我区队缴步枪三支,掷弹筒一个及其他军用品一部。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战斗后当地群众纷纷送来整猪等大量慰劳品。干部战士要求乘青纱帐季节,打回大清河北去。

三、伏击修公路之敌

一九四二年六月,敌人在大"扫荡"期间,为推行其点线政策,封锁分割我根据地,强迫民工修筑梁召通往任邱的公路。大面积的庄稼眼看着被毁掉。应群众要求,一连在梁召以西伏击了在强迫民工筑路的敌人,毙伤敌一部,民工乘机散走,我缴获子弹一箱,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迟滞了敌人修路时间。

四、挫败敌快速"扫荡"队

敌人在"扫荡"中,企图以火力消灭或驱散我军,然后以摩托、自行车、骑兵组成的快速部队,进行包围迂回、堵击和追击。在反"扫荡"战斗中,我军曾吃过敌人的亏。一九四二年七月,敌人又出动快速部队到梁辛庄"扫荡",我第一连,接受二河套战斗的教训,依托村落构筑工事,与敌人展开激战,敌人数次向我发起冲击,均为我所挫。使敌人快速"扫荡"队的优势无法发挥。战斗从中午持续到天黑,敌伤亡二十余人,被迫撤退。夜间我军安全转移。

(三)分区主力外转。我地区队胜利进入大清河北,恢复十分区

一、主力外转

日军"五.一大扫荡",冀中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冀中十分区司令员周彪、政委帅荣率领分区机关大部和第二十九团被迫转移到平汉铁路以西。为迅速恢复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任命刘秉彦为十分区司令员、代理地委书记,吴建中为政治部主任。并直接受晋察冀军区指挥。下属第三十五、四十三地区队和四个县大队。

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调整了十分区行政区划。大清河以西平汉路以东为一联县:大清河以东忙牛河以西为二联县:牦牛河以东天津以西为三联县。还将八分区所属的文(安)新(镇)县划归十分区,为四联县。

二、调整组织

为适应分散活动和执行武装工作队任务的要求,第四十三地区队进行了组织调整,地区队的连改为大队,设正副大队长,正副指导员,大队仍设党支部;大队以设三至四个分队,分队设分队长和政治战士,设党支分部,政治战士任分支部书记。

在调整中,李孔亮调任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刘立甫任政委。地区队党政机关工作由总支书记负责,不另设政治主任。

一大队长李树维,政治指导员高云波;

三大队长董振明,副大队长冯兆贵,政治指导员何全志。

部队整编后,加紧进行了隐蔽活动的训练。在白洋淀组织干部学习了彭副总司令的电报指示,贯彻以武装斗争为主的游击战思想,着重研究了"两面政权"对恢复大清河北地区的意义。积极进行返回大清河北的各项准备工作。

整编后不久,根据分区指示,地区队在平西设后方留守处,由供给主任冯裕华、俱乐部主任于汝泰负责,主要负责地区队的武器修理、伤员治疗和轮训部队。

三、分散隐蔽通过天堑胜利进入大清河北,恢复十分区

一九四二年八月中旬,在分区统一指挥下,我地区队利用青纱帐季节的有利条件,分散隐蔽地先后进入大清河北。刘秉彦司令员带第四十三地区队三大队和分区特务大队,在分区民运科长刘广钰、文新县大队长储国恩等同志接应和当地群众掩护下,一船一船地渡过了敌人吹嘘的"连麻雀都不让飞过去"的天堑大清河,当晚,时值农历七月十五日,天高气爽,月明星稀,全体指战员精神振奋,在清脆的梆子声和"平安无事"的叫喊声欢送下,回到了好象离别了很久很久的自己的家乡﹣﹣大清河北。首先进入霸县以东三联县,并创建了胜芳苇塘依托营地。

区队长汪道贯带领四大队进入霸县以西二联县南部,后又活动在文安、新镇地区的四联县,配合县区武装和地方干部打击敌伪。与此同时,第三十五地区队也先后隐蔽进入一、二联县。这次由于准备充分,指挥得当,战术灵活,不仅突破了敌人的"天堑",胜利地渡过了大清河,而且站住了脚,使十分区的恢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一九四二年八月至一九四三年夏,地区队主要任务是分散隐蔽活动,配合地方干部开辟地区,也就是做恢复十分区的工作。群众见到我们,又惊又喜。房东向自己的子弟兵哭诉两年来在敌、伪、土匪蹂躏下度日如年苦难遭遇,但又担心我军力量太小,不能久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到一地,都召开各种形式的群众座谈会,逐人逐户、逐村地宣传国内外形势及抗日战争必然胜利,提高并坚定群众抗战胜利信心。

在对敌斗争上,以武装斗争为主,支持其它各种对敌斗争,配合地方干部建立"两面政权",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组织。由于我各级干部正确执行了党的各项政策,在打击与孤立敌人发动基本群众,团结社会上层人物以及争取瓦解伪军方面,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终于站住了脚。在恢复大清河北抗日根据地的整个斗争中,这一时期的斗争最艰苦、最复杂、最关键,也最生动。一着失算,随时都有被敌人消灭或逐出大清河北的危险。

1.创建苇塘依托营地

胜芳东西七十余里,河湖港叉,芦苇茂密,鱼虾肥,稻谷香。历来为绿林盘据的良好隐蔽地。一九四二年八月,刘秉彦司令员率分区特务大队和四十三地区队三大队,掩护地委、专署及分区机关从白洋淀东移到胜芳以西的大苇塘,当时我军完全轻装,每人除武器弹药和穿的一套衣服外还有五天的粮食,其他一无所有。进入苇塘,芦苇茫茫,无村无树,仅有的一两条羊肠小路,根本无法通行,有利我军隐蔽,不利敌人进攻,但也不利于我军活动。

初进苇塘,白天烈日当头,夜间露水湿衣,战士习惯地枪靠右肩坐地休息,可恶的蚊虫又来轮番"袭击"。后来逐渐学会利用芦苇遮凉、利用芦草铺地,进而利用芦苇搭建芦棚栖身避雨,后来机关和各个大队又修了靶场球场,练兵打球。分区、地委、专署机关以大苇塘为依托,组织指挥各联县对敌斗争,部队轮流来此休整,而后又分散活动到各地区打击敌人。一年前反"扫荡"中失散的我军政人员也纷纷到这里归队。为粉碎敌人对我们的进攻,还在苇塘四周构筑了工事,苇塘内设置迷陀路。敌人曾几次向我进攻,均未得逞。因此,苇塘成了我们重要依托营地。地区队各个大队均建有自己的营地。腾芳大苇塘对十分区的恢复工作起了重大作用。

2.傅家营顺利突围

区队长汪道贯带领一个分队驻雄县傅家营,由于叛徒告密,被驻咎岗的日伪军包围。激战三小时毙伤敌伪十余人,我突围时牺牲四人,通信员李凤春身负重伤,牺牲前还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

3.瑚琏店诱伏获胜

安次县调河头据点日伪军全部是骑自行车的快速部队,只要获悉我小部队行踪,便迅速进行奔袭,对我威胁很大。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和鼓舞这一地区活动的外围军,一九四二年九月,在刘乘彦司令员直接指挥下,四十三地区队三大队和分区特务大队,在瑚琏店设伏,先派小部队将敌人引出据点,当敌人进入我伏击圈时,我军突然猛烈开火,当场击毙日军小队长以下十余人,残敌企图固守顽抗,我军向敌人发起冲锋,敌仓慌溃逃,我缴获步枪十二支,自行车三十余辆,我无伤亡。

战斗结束后,分区立即召集了这一带外围武装领导人开会,把缴获的武器和自行车奖给了他们,这一战斗是我主力部队退出这一地区两年后所进行的第一次战斗,它大长了我军士气,大扫了敌人的威风,当地群众及外围武装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群众纷纷奔走相告:老八路回来了!一大队回来了!三十二团回来了!

4.文安洼保卫秋收

一九四二年十月,文安洼稻谷长势很好,日寇强迫群众把所有的稻谷全部送到"公场",不准留下一粒米。敌人还从外地抓来民侠,强迫他们为其收割稻谷,并经常派伪军、伪政府工作人员到各村进行检查,发现群众吃大米饭立即将锅砸碎,将饭抢走。并以"通匪"及破坏"大东亚圣战"论处。

为保护群众利益,第四十三地区队一大队奉命配合地方干部开展反抢粮斗争。部队每到一村就向群众宣传反抢粮措施,并利用夜间掩护群众收割。根据侦察得知,大留镇据点日军要把强征的稻谷运往天津。地区队长汪道贯带一大队,于十月二日到靠近大留镇据点的小南庄设伏。

十三日拂晓,日伪军共调集一千五百余人向我驻地扑来。汪道贯指挥部队占据有利地形。敌人进到村沿时,一声令下,集中火力向敌人射击,敌乱作一团。大队长命令一分队乘机反击敌人,宋分队长带全分队端着"三八"步枪,像猛虎下山冲入敌群,给敌以重大杀伤,敌人遭到打击后,调整兵力部署,从各方向步步向我逼近。我利用高房控制制高点,将院子掏通,墙上挖了射击孔,将胡同口用砖砌成街垒,各战斗小组占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经过一天的激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夜间我胜利突围。这次战斗毙日军指挥官一名,毙伤日、伪军数十名。我伤亡十余人,特派员石介三同志不幸牺牲。

小南庄战斗的胜利,震慑了大留镇一带的日伪军,鼓舞了文安县人民群众争取反抢粮斗争胜利的决心。老乡们说,有八路军给咱们撑腰,反抢粮斗争就一定能胜利。

5.巩固与扩大隐蔽根据地,开辟新地区

部队深入大清河北开辟和恢复根据地的斗争有了很大进展,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但敌人为确保三角地区战略要地,于一九四二年十月八日至十二月十日,又实行"第五次强化治安运动",检修碉堡、公路、路沟,更换了一部分伪政权、伪保甲人员,加强了特务组织,继续大量搜刮粮食,发行伪币,加强对我军进行"围剿"。

入冬后,青纱帐已倒,对我军行动非常不利。敌人强迫群众割芦苇,并对我苇塘进行围攻,妄图消灭我军或将我军驱赶到大清河以南。但是,由于我们正确地执行各项政策,我党我军不仅站住了脚,而且已在原十分区根据地的中心区﹣﹣板家窝、米家务一带建立了隐蔽根据地,利用合法斗争建立"两面政权",形势好转。

第四十三地区队掩护分区机关、地委和专署从大苇塘转移到二联县米家务地区,一大队由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李孔亮带领,到铁路西的房山县山区整训。三大队一部活动于胜芳附近苇塘与敌周旋。另一部分配合缑海楼东进总队活动于永清、安次地区。四大队配合四联县大队活动于四联县境内。部队在地方党一元化领导下,以分队(排或称大班)为单位分散执行武装工作队的任务,宣传群众,打击铁杆汉奸,争取伪军伪组织,协助地方干部建立"两面政权",巩固与扩大隐蔽根据地,并积极开辟新地区。

在恢复十分区抗日根据地及开辟新地区的工作中,主要是以武装斗争形式,配合其它各种斗争。而武装斗争又主要是积极主动打击敌人。因敌强我弱,因此仍主要是采取小分队分散隐蔽活动,以奔袭,化装袭击和伏击等战术,打击首要分子和铁杆汉奸,以收打一做百之效。从整体上看,是以分散避战为主,从具体活动上看,是主动开辟地区,由军队配合地方干部或军队单独进行建党、建政活动。既是工作队,又是战斗队。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敌人,扩大隐蔽根据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最后彻底消灭敌人,恢复、巩固与扩大根据地。

文安县大留镇据点的伪军,经过我们多次教育,有很大转变,但该据点的伪警长(外号"王阎王"),仍坚决与我为敌。为分化瓦解伪军,一九四二年冬,四大队组织精干的战斗小组,化装成赶集的群众,进入伪警察所,把伪警察全部缴械,就地枪决了伪警长。争取大留镇伪军和我们建立了联系。

为坚决打击铁杆汉奸,一九四三年春,我四大队一部设伏,击毙了作恶多端的文安县南孙村伪警察长。在我军武力威慑下,配合争取教育工作,苏桥据点的伪军头头张兰适兄弟,相继和我们建立了联系。分散活动在大清河北的三大队。积极对敌开展政治攻势,扩大了我党我军声威,争取了一些伪组织,为建立隐蔽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

6.争取红枪会

永清县五区和霸县四区,早就有红枪会这个封建迷信的反动武装组织。抗日战争初期红枪会曾被我军收编,但敌人占领了这一地区后,敌特反动会道门头子江洪涛,勾结当地红枪会首领张怀芝、冯金荣、赵玉民等人,打着"保家"的旗号,又重新组织起来,杀害了三联县县委书记高均等十余人,对我地方工作人员活动危害很大。但红枪会与日、伪军也有矛盾,敌伪经常索粮要款,他们为抗交粮款,又想靠我们抗击敌伪。

当时地委及分区首长指示,对红枪会实行"限制、瓦解和争取"的方针,由三联县县长孔庆英与第四十三区队三大队做争取红枪会的工作。大队长董振明会武术,曾于一九三八年在这一带做过红枪会的工作,并挑选条件好的二百多青年,编成一个连编入四十三地区队前身一大队,董任连长。董与该区红枪会上层人物保持有很好的关系。这次三大队进入有红枪会的村庄做宣传工作比较有利。

但在一次开会时,有几个歹徒突然冲进会场,被我严词劝阻。经过多次反复的工作,红枪会下层人员多数被我争取过来。但会首冯金荣仍执迷不悟。为打击会首冯金荣,争取红枪会广大群众,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日,我军对住在西羊马庄的红枪会大队部采取了突然袭击,活捉了冯金荣的儿子和五名大领师,经过教育,将冯子释放,冯金荣答应不再与我为敌。我们支持他们对敌伪抗派粮款。自此,与红枪会建立了较好的关系,扩大了我活动地区。

(四)贯彻北方局及冀中区党委指示,参加一九四三年总力作战,巩固与扩大隐蔽根据地,依托苇塘,开辟平南

一九四三年初,冀中区党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北方局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在冀西唐县张合庄召开会议,已确定到十分区任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的旷伏兆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提出要创造小部队隐蔽活动的经验和灵活打击敌人的多种战术,总结"两面政权"斗争经验,做好争取伪军和开展外围武装的工作,发展游击根据地。

三月,旷伏兆同志来十分区。

五月,地委及分区机关再次进入大苇塘,并在苇塘召开地委扩大会议,传达北方局指示及冀中区党委会议精神。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县委书记和县大队的政委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决定:

一、积极开展以武装斗争为主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克服单纯躲藏不敢斗争的右倾思想;

二、继续扩大并巧妙地掌握"两面政权斗争":

三、开展"单打一"、化装袭击、奔袭、伏击、村落连环作战等灵活机动的作战活动,巧妙地打击敌人;

四、打击敌人的经济掠夺,保护群众利益,改善贫苦农民的生活;

五、做好争取伪军的工作;

六、做好外围武装的工作等。

第四十三地区队为贯彻上述决议,在苇塘召开了军政工作会议。各大队轮换到苇塘进行休整,第一大队也由平西整训结束回到苇塘。

七月,地区队长汪道贯在负伤后休养时失踪,参谋长吴伯珍调走,王国治任参谋长;总支书记赵明文调走,王松龄任总支书记。

一九四三年七月地委决定利用青纱帐有利时机,对敌展开总力攻势,以恢复和开辟地区为中心目的,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党、政、军统一行动,以武装为开路先锋各项工作密切配合,其重点为平南地区,为迷惑敌人,一开始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首先以四十三地区队一部配合四联县大队,连续伏击霸县以东大清河敌运输船队,以四十三地区队大部在分区特务大队配合下袭击津西重镇杨柳青,将敌引向东南,尔后主力则迅速转向永定河北,开辟平南地区。

一、奔袭天津西郊杨柳青

为配合晋察冀山区秋季反"扫荡",军区命令十分区派部队袭击杨柳青,打击敌纵深的"王道乐土"。杨柳青是天津西郊的重镇,是敌人的"治安区",驻有伪警察总署,有伪警二百余人,火车站有日军七人,伪军十余人。确定由一大队和东挺支队及分区特务大队一个分队袭击警察总署,三大队袭击车站和担任警戒,并组成两个工兵组爆破铁路。战前派一、三大队长李树维、董振明对敌情、地形进行了侦察,并认真作了战前准备。

八月十二日由刘秉彦司令员和旷伏兆政委亲自指挥,从苇塘肖家堡出发经一夜急行军,到达杨柳青西北五里的青纱帐里,白天封锁消息绝对隐蔽。十三日晚十时向杨柳青前进。因地处天津近郊,敌人根本没想到我军会突然到来。一大队由西便门进镇,跑步穿过几条大街到达伪警察总署门前,和分区特务大队相配合发起总攻。由于我长途奔袭动作迅速,敌在仓惶应战中被捉,有的在梦中惊醒,还没闹清是怎么回事就当了俘虏。此战俘伪警二百余人,进行教育后全部释放。我边战斗边宣传,严格执行了敌占区政策和俘虏政策,作到秋毫不犯,给敌占区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天津郊区人民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八路军。此战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敌占区及大清河北军民的抗日热忱,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但也更加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此战始末,已在另一篇文章记述)

二、小分队依托苇塘牵制敌人

我军奔袭杨柳青震惊了天津敌人,敌紧急出动数千人,对我返回苇塘时跟踪追击,包围了苇塘。霸县敌人也乘机逐步向我三联县中心地区压缩。为牵制敌人,留下四十三区队一个分队和四联县大队相配合,坚持苇塘斗争,四十三地区队两个大队和分区特务大队避开敌之合围,进入到永定河北的固安县十一区,安次县第五、六区,宛平县三、四区开辟新地区。

坚持苇塘斗争的小分队,昼夜以战斗小组为单位,利用芦苇掩蔽,与敌人打麻雀战,夜间袭击苇塘周围据点之敌伪,与敌周旋战斗了七个昼夜,敌被迫返回原据点,围攻被粉碎,我共毙伤敌伪百余名,我无一伤亡,有力的配合了我军主力挺进永定河北开辟新区的行动。

三、开辟平南新区,扩大隐蔽根据地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不仅恢复了十分区大部地区,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的经验。为扩大隐蔽根据地,加强与平西、冀东各战略区的密切配合,地委决定开辟平南地区,并组织中共平南工委和平南办事处,以苏玉振同志为工委书记,刘广钰同志为办事处主任,第四十三地区队政委刘立甫同志负责军事工作。

平南地区包括固安北部、安次西部、涿县良乡宛平各一部和大兴县。在开辟新区中,仍以武装斗争为主,但大量的工作是作群众工作,作社会上层工作与争取伪军的工作。

1.捣毁大押堤伪据点

固安县十一区永定河北岸大押堤,驻有伪军一个中队和一个伪警察所,坚决事敌,作恶多端,是开辟平南地区的一大障碍,打击与争取该据点伪军对开辟平南地区具有重大意义。经过慎重考虑,确定以四十三地区队一、三大队担任攻克该据点的任务。

三大队长董振明同志知道永清红枪会藏有一把"宝刀",据说当年当地农民与八国联军作战,此刀曾立过战功,"宝刀"主人听说攻打敌据点,欣然借用。

九月三日,部队由地区队参谋长王国治率领从梁各庄出发,乘风雨之夜长途奔袭,先用"宝刀"断其铁丝网,越过沟壕,在火力掩护下登上围墙占领敌房顶,不到三十分钟结束战斗,全歼守敌,伪军政人员百余人全部为我俘获,经教育二十余人参加了我军,其余全部释放。此战共缴获长短枪七十余支,弹药和军用物资一部。

2.袭击宛平县榆垡镇伪警察所

宛平县榆垡镇驻有伪警备队和伪警察所。伪警备队中队长刘占元,在我攻克大押堤后,慑于我军的声威,对我态度暖味。伪警察所则坚持与我为敌,并诬告刘占元,刘对伪警察所非常愤恨。经我们做工作,刘占元表示"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当铁杆汉奸,并为我提供了伪警察所情报,答应我们打警察所时,警备队决不支援。十月十八日,四十三地区队一大队,由刘占元派人暗地与我带路,一举攻克了榆垡伪警察所,俘获全部伪警。经我方耐心教育后全部释放。

3.摧垮大辛庄一带伪大乡反动武装

夏季总力攻势结束,我主力暂时撤离平南,当地反动势力又有抬头,中间势力则向敌人靠近,宛平县大辛庄伪大乡反动武装、保甲人员一心事敌,不接受教育,平南工委报告分区后在分区司令员刘秉彦和四十三地区队政委刘立甫指挥下该区队两个大队进驻长安城再东渡永定河。大辛河一带的伪大乡武装妄图在永定河东大堤阻击我军过河。为消灭这伙反动武装,四十三地区队担任正面主攻,派外围军郑生部过河迂回到敌后,一触即溃。我缴获一批武器弹药,俘二十余人。

为扩大平南办事处的声威,由平南办事处主任刘广钰亲自对俘虏讲话,宣传抗日政策,公开亮出了"平南办事处"的旗号。讲话后将俘虏全部释放。从此,这一带伪大乡人员有很大转变,但大辛庄伪大乡长赵子如父子仍继续与我为敌,根据他作恶多端民愤极大又坚持与我为敌的情况,将赵氏父子抓获,以平南办事处名义发布布告,开列罪状,予以处决。此举对大兴、宛平地区的上层人物震动很大,给广大群众以很大鼓舞。自此这一带伪大乡及地主豪绅上层人物纷纷向我靠拢。

4.争取伪军伪组织,实施 "政治拉网" 战

在开辟平南的斗争中,为了分化瓦解敌人,广泛地展开了政治攻势。每到一地便进行社会调查,并分头召开各种群众座谈会,社会上层人士座谈会,宣传抗战的大好形势,我必胜敌必败。对坚决作恶的伪军伪组织人员,采取"先礼后兵","打拉兼施"。一般先通过其家属或亲友捎口信儿,进行规劝,或进行围楼喊话,尔后根据情况派人送书面劝告或警告信,对不接受教育的个别首恶分子,则坚决打击之。对一般人员采取快捉快放,再捉再放,以收政治攻心之效。因这一斗争对所有伪军伪组织都广泛普遍反复地进行,使其无一漏网,同时为了报复敌人在一九四一年夏季曾对我们实施的军事"拉网",所以当时我们称之为对伪军的"政治拉网"。

5.建立隐蔽根据地,推行"小本贷款"生产救灾

一九三九年,由于日本鬼子掘堤永定河决口改道,沿河北岸广大地区连年遭洪水之患,加之日伪野蛮掠夺,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同时这一地区是老敌占区,群众受敌人欺骗宣传,对我党我军有很多误解,要在这一地区唤起群众和我一道抗日,必须首先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据此旷伏兆政委及十地委指示,在开辟平南地区打击伪军伪组织的同时还必须以"小本贷款"生产救灾的办法解决基本群众吃穿问题,籍以发动群众教育群众,逐步建立隐蔽根据地。

"小本贷款"生产救灾,实际上是以少数粮食,主要是玉米和部份小麦种籽,借给贫苦农民,使其以它做点小本生意,从事生产,达到救济灾荒,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之目的。实际上后来既未"还本"更无"付息"。一般根据每户困难情况 "贷" 给玉米四十到一百斤,粮食除在当地地主恶霸份子强 "借" 一部份外,主要是四十三地区队战士干部用人背肩挑穿过数道封锁线从大清河两岸文、新和雄县地区远道运来,使群众深深认识到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才是人民的救星。当时小马庄一个老乡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真正可怜天下穷人的只有共产党八路军。自此这一带群众很快积极投入了抗日活动,利用其小商小贩合法身份在敌据点建立了情报站,在贫下中农积极份子中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堡垒户,并逐渐建立了支部,建立了两面村政权和小块隐蔽根据地。

未完待续

0 阅读:3

古风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