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允许玩手机,和被禁止玩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有多大?

浅墨轻吟 2024-12-14 15:23:2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对于21世纪的孩子来说,手机几乎是和水、空气一样的生活必需品。

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心智尚未健全,还没有得到完整的思维训练,如果过早接触智能手机,就会沉浸其中,甚至会上瘾。

但是你知道吗?对于孩子的玩手机问题,既不能过分放纵,也不能强行禁止,在一张一弛之间,还有许多门道。

对于从小被允许玩手机,和被禁止玩的孩子来说,他们长大后的差距有多大呢?

一、从小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

对于从小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来说,智能手机既是玩具,也是学习工具,更是他们接触和认识世界的好帮手。

手机是个双刃剑,既能帮助孩子,也会带坏孩子,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手机,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满足。

那么从小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呢?

1.一份信任和满足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得到家长的信任更让他们开心,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家长接纳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和家长之间的连接。

孩子会觉得,我的需求是能被爸爸妈妈看到的,我的愿望是可以被爸爸妈妈正视的,这种信任,能使孩子对家长存在一份濡慕和依赖。

2.得到一份玩具

对于孩子来说,智能手机里的种种奥妙,就像一个玩具一样,既新奇又好玩。

如果家长害怕孩子沉迷手机,那么孩子也会沉迷玩具,沉迷游戏,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最关键的是如何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关于手机的共同认知,让孩子意识到:手机是可以玩的,就像游戏一样,只要自己完成了爸爸妈妈的要求就好。

这种良性循环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玩手机的欲望,更能够使孩子在内心建立起一个循环机制:只要我乖乖听话或者达到爸爸妈妈的某个要求,那么我就能得到玩一段时间手机的奖励。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起期待-满足的思维,从而以后的学习中也能沉得下心。

3.拓宽了视野

在手机里,其实存在一个浓缩的世界,只要善加引导,教会孩子如何从手机中观察、学习,那么玩手机也可以变成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比一味的禁止玩手机来得好。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从小被允许玩手机,且能够注意方式方法,那么孩子就能从小对智能手机“祛魅”。

对于他们来说,手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爸爸妈妈会给自己玩。

这样长大后的孩子心智会相对健全,他们就不会做出如前些年新闻写的为购买新型苹果手机而卖肾的事情来了。

手机只是一个载体,一个工具,如果孩子一开始就被允许玩手机,那么他们就能善加利用这个载体,来达到娱乐、学习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小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和被禁止玩手机的孩子,他们的差距就在于这个过程。

从小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内心有一种安定的满足感,有一种愿望被实现后的平和和从容,他们就不会为了玩手机而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长大的孩子也从手机中见过更多“世面”,他们比不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多了一份幸福,这份幸福就来自于家长的信任和呵护。

二、被禁止玩手机的孩子

对于禁止孩子玩手机的家长们来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孩子因为玩手机患上“手机综合征”。

他们十分清楚,对于现代人来说手机就是“精神鸦片”,很多人在工作之余,都会沉迷于手机中的小视频、游戏,从而不可自拔。

他们明白手机的危害,也害怕孩子小小年纪就变成“低头族”,因此就干脆“一刀切”,直接禁止孩子玩手机。

但这样做的家长却没有意识到,凡事堵不如疏。

对于好奇心旺盛,经常接触外界资讯的孩子来讲,一味的禁止他们玩手机,那么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他们更加向往、渴望玩手机。

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在内心会有一份不安定的躁动情绪。

他们从小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需求也没有被正视,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私自利,只专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

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被满足过,那么长大后就会加倍满足自己,这就是所谓的用一辈子补偿童年的自己。

而且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玩智能手机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

如果同学们都能玩到,但自己却从来没有玩过,这也会使他们变得自卑,在和同学的交往时缺少话题。

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社交的兴趣,变得沉默自卑,这也十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前几个月朋友圈被一封《妈妈写给女儿的信》刷爆了,里面写到,孩子乞求妈妈能在假期给她玩一会手机。

但妈妈坚决不允许,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举例了玩手机的种种弊端,目的就是从根本上打消孩子想玩手机的念头。

但是,这样真的能使孩子打消念头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也许想不到玩手机的种种弊端,但是当下想玩手机的要求没有被满足,那么他们内心中对于手机的期待会一直存在。

这个期待会在以后的某个时间段被孩子自己发掘出来,然后疯狂弥补,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健全。

而且延伸开来,和玩手机不被允许一样,如果去游乐园,打游戏机,这些看起来会“玩物丧志”的需求也不被允许。

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十分低落,甚至还会加大患上抑郁症的风险。

那么,不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和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存在什么样的不同呢?

三、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首先就是心理上的健康。

对于孩子来说,长期不被允许玩手机,但父母却手机不离身,沉迷于手机中的APP,那么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低落,他们会对父母的权威有所怀疑。

长期下来就会使得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全面,孩子会有自卑感,会变得沉默不爱说话。

千万不要小看玩手机的重要性,对于小孩来说,这也代表着他们的快乐和期待。

其次就是会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变的生疏,孩子会认为父母的严格和不近人情就是不爱他们。

想想看,父母不允许孩子玩手机,但自己有时候都沉迷手机,这样怎么能说服孩子呢?

退一步说,孩子和家长都不玩手机,孩子会对智能手机更加好奇,这份好奇随着时间发酵,会变成一股欲望,在之后一次性释放出来。

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玩手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还不仅仅是以上这些。

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差距更加体现在青春期的时候。

按照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来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会逐渐觉醒。

他们会更关注“自我”,会更重视“自我”的要求和期待。

如果不被允许玩手机,短时间内孩子可能会迫于家长的权威暂时表现得很听话。

但是久而久之,这种不被尊重、不被公平对待的负面情绪累积多了后,孩子很大概率会变得叛逆,或者更不愿意和父母合作。

因为他们的“自我”没有被父母正视和满足,严重的是,孩子会因此变得不信任父母,不与父母亲近,这种隔阂在青春期时会发展成更大的叛逆。

四、过度玩手机的危害

其虽然玩手机是一种有益的益智活动,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控制他们玩手机的次数和频率,使他们过分沉迷手机,这样也是有许多危害的。

首先就是会使孩子沉浸在短视频APP或者游戏APP所带来的短暂的快乐中。

这种片段式的快乐,会使孩子无法养成专注的习惯。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做其他事,他们都会习惯性的要获取奖励,就像在玩手机的时候一样,不需要动脑,只需要被动接受信息,获得快感。

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会使孩子无法再培养良好的思考能力,也无法锻炼出长阅读能力。

因为他们在玩手机时,大脑已经习惯这种舒服的方式了,碎片化阅读和快速奖励会让大脑变得迟钝,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脑部思考能力,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好的。

而且虽然在玩手机上是堵不如疏,但是疏通太过就会变成洪水滔天。

如果不禁止孩子玩手机,但也不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和次数,就会使孩子沉迷其中,最后不可自拔,无心学习

结语

从小就不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在情绪、心理健康和价值观上,都会有所缺陷。

和从小被允许玩手机的来说,他们少了一份内心的安定和满足。

因此我们要告诉广大家长:应该在注意时间和方式的前提下,适当的让孩子玩手机。

同时用合理的引导和亲身的带领,让孩子能从手机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玩手机不仅仅只是玩手机,也可以是一种锻炼和学习。

那么,玩手机的孩子与从不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你明白了吗?

参考信息:

从小被禁止玩手机的孩子与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长大后有啥区别?

从小被禁止玩手机的孩子,与被允许玩手机的孩子,长大后有啥区别?

布谷妈妈 2023-10-18 16:15发布于山西育儿领域创作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