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多,很多人在看到报告上有肺结节的时候,可能都会有3个疑问:
怎么长肺结节了?
不会是肺癌吧?
我该怎么办?

带着这3个疑问,开始去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结果不搜不要紧,一搜就上头,越看越害怕,越看越迷茫。当然,结节性质的判断是一个综合因素的考虑,并不能简单的用一个答案来一刀切,每个人的情况不相同,一对一的分析才能更好的解决。
不过,我在公立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临床一线工作了40余年,病房和门诊也是一手抓,对于肺结节,也算是总结出了5句大实话,今天就送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肺结节,减少各位的焦虑。

1、近些年,门诊上的肺结节患者明显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前看不到的结节现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做检查的人也越来越多,基数多了,查出肺结节的数量自然也就多了。但是肺结节只是描述肺内部的一种情况,并不等同于疾病,更不能直接跟肺癌划等号,到底有什么问题应该由医生来判断;
2、体检发现的肺结节里,超过95%都是良性的,也就是说恶性占比甚至不超过5%,仅仅占很少一部分,大多数的肺结节是肺部陈旧的疤痕、小的良性结节、淋巴或者胸膜组织增大等,即使报告上提示有恶性可能,也仅仅是怀疑,而并非一定就是肺癌。即使是让很多人闻之色变的磨玻璃结节,虽然风险高,但是大部分依然是良性的,就算直径超过8mm,也不代表就是肺癌,更没必要一定要手术切除;

3、发现肺结节,但不属于高危人群,那么你的恶性风险在原本就不高的基础上,还会再降低一些。所谓高危人群就是有长期抽烟史或长期被动抽“二手烟”、职业暴露者、有家族肿瘤史、有慢阻肺或纤维化的患者,这些人的恶性风险会高一些;
4、随访和主动干预对肺结节患者很重要,一定要按时复查。通过一定时间的随访,对判断结节的良恶性非常重要,如果肺结节长期稳定,就可以排除恶性,比如随访2年没有变化的实性结节,可以判断良性,而磨玻璃结节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不过,单纯的随访属于比较被动的方式,说白了就是等着结节恶化然后手术切除,所以,对于肺结节患者来说,利用好随访时间,通过中药软坚散结,复查时结节缩小或者消失就可以彻底放心,我从医这40余年,可以说每天都有散结成功的患者,完全没有必要手术,大家要给自己一个不手术的机会;

5、建议未做检查的高危人群去做检查,可以及时排除风险,降低肺癌死亡率。上面已经提到了哪些是高危人群,可能有人会说,我的身体我知道,又没有啥症状,没必要做检查。然而肺部的特殊结构使得肺癌早期患者可能毫无症状,这也是为什么肺癌发现多是中晚期的原因,等到有症状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此时不管是治疗还是预后,都不会太好。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检查出的肺结节越来越多,一些地方的的确确存在过度诊断、过度手术的情况,但是我相信这仅仅是个别行为,更多的医生还是以患者的利益为第一位的,40余年来,我也一直秉承着:让患者花最小的代价解决最大的问题。

最后,希望你可以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的朋友或者朋友圈,让更多查出肺结节的朋友消除焦虑,用更理性更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肺结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