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梁粤Leo。
如果说2024年是“AI元年”,那么,2025年妥妥的就是AI应用的爆发之年。得益于Deepseek掀起的大模型开源浪潮,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小公司开始想要在本地部署轻量化AI大模型和AI工作流,用来提升工作效率。
但是,我们在本地部署大模型时,碰到最大问题就是显卡算力,尤其是对显卡显存要求极高。因为显存不仅是GPU的存储仓库,要负责存储模型的参数、激活值和梯度等。它还要负责在AI推理过程中进行数据的高速传输。所以,显存的大小和带宽会直接影响到大模型推理的速度和效率。
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显存的重要性和如何选择合适的显存,我们就以量化版的DeepSeek R1模型为例,来看一下不同规模的AI模型对显存的建议配置:

如果我们想要在本地部署14B Qwen DeepSeek R1这个模型时,我们就至少需要16GB的显存容量。而如果使用8GB显存的显卡,就会出现显存不足的问题,无法支撑140亿的参数规模,从而导致 AI生成速度大幅下降,甚至卡顿到无法运行。
在RTX5060Ti显卡上市之前,我们能选择的16GB显存显卡非常少,价格还很高。特别是对于非商用的个人来说,成本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就比如说前段时间我为了在Windows下能够部署Stable Diffusion和DeepSeek R1:14B模型,而入手的16GB显存RTX5070Ti就花了六七千呢。

现在RTX5060Ti上市了,最低只要3599元,就能轻松拿下16GB显存版。彻底打破了 “AI 创作 = 高价显卡” 的固有认知。以前想要部署14B这个量级的本地模型都需要花上万元搞电脑配置,现在不到7000就能搞定,大幅降低了AI创作的入门门槛。
RTX5060Ti凭借其16G大显存、强大的AI处理能力和出色的图形性能,为预算有限但有AI和游戏双重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全新的最优选择。
RTX5060Ti 相比上一代有哪些升级
RTX5060Ti采用的是全新一代基于台积电定制4N工艺打造的NVIDIA Blackwell架构,拥有4608个NVIDIA CUDA核心,36个第四代RT Cores(72 TFLOPS算力),144个第五代Tensor Cores(759 TOPS算力)。相比上一代RTX4060TI来说,核心数虽然没有很大提升,但升级的新架构和新一代核心技术,使计算能力的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还有新一代的DLSS 4全新的多帧生成技术和Reflex 2低延迟技术,都能让游戏体验更上一层楼。

在显存部分,RTX5060Ti给出了8GB和16GB两个版本的GDDR7显存,精细化适配不同使用需求。比如8GB显存版的用来满足追求游戏体验的用户,而16GB显存版本,则可以满足AI创作大显存的刚需。
更强大的AI计算能力(全新架构+16GB GDDR7显存)
全新的NVIDIA Blackwell架构和16GB GDDR7的超大显存为RTX5060Ti带来了更强大的AI计算能力。

NVIDIA Blackwell这个架构就是NVIDIA专为生成式AI模型的复杂需求而设计的。它通过第五代Tensor Cores(张量计算核心)、新型SM多单元流处理器技术以及第四代RT core(光追核心)等技术手段,让生成式AI和大规模计算任务的工作效率和性能能效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比如第五代Tensor Cores增强了FP4数据格式的兼容性和精度,能够在AI模型运行时大幅降低内存占用和带宽需求将内存需求,让AI吞吐量大幅提高。这也让RTX5060Ti的Tensor Cores 的AI算力达到了惊人的759 TOPS。相比RTX4060Ti(353 TOPS)提升了115%,相比RTX4070(466 TOPS)提升了62.9%。

另外,RTX5060Ti的16GB GDDR7显存真正解锁了AI创作的完整场景,比如像我一样的内容创作者可以利用“AI选题+AI数据分析+AI作图/AI剪辑等”工作流方式,提升内容创作效率。还有一些AI爱好者和学生群体,也可以在本地部署大模型知识库,生成个人专属的AI智能体,可以实现摆脱网络也能有极佳的使用体验。

另外,对于专业的高精度内容来说,RTX5060Ti的超大显存和高算力也能大幅提升创作软件的AI处理效率,比如AI降噪、AI防抖以及AI消除等等。
更流畅的游戏体验(NVIDIA DLSS 4和 Reflex 2)
得益于RTX5060Ti超强的AI算力和NVIDIA DLSS 4多帧生成技术,让RTX5060Ti的游戏体验获得了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光追画质下,帧率的提升十分明显。

DLSS是一套创新性的神经网络渲染技术,借助 AI 提升帧率、降低延迟并增强画质,是NVIDIA最引以为傲的黑科技之一。从早期的DLSS超分辨率技术(通过AI算法将低分辨率图像实时重建为高清画质,突破原生分辨率限制)到DLSS光线重建技术(运用深度学习模型逐像素优化光线追踪效果,消除传统光追的噪点与锯齿),再到革命性的DLSS帧生成技术(基于运动矢量分析动态生成中间帧,实现帧率成倍提升),直至最新的DLSS多帧生成技术(在帧生成基础上进一步突破,通过多帧时序分析实现更精准的帧插值,同时引入动态超分辨率与抗锯齿模块,在提升帧率的同时确保画面细节不丢失、运动轨迹更流畅)。为玩家带来了兼顾高帧率、低延迟与电影级画质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简单来说,DLSS 4技术就是RTX5060Ti通过自身的AI算力和NVIDIA训练的全新Transformer AI 模型,可以为游戏画面中的每个渲染帧的基础上通过AI额外多生成3帧,从原来的1帧变成了4帧。

从而提升游戏的帧率和响应速度,让我们的游戏画面过渡更自然,画质更好。
那么,有了DLSS 4技术加持的RTX5060Ti有多强呢?

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在2560x1440分辨率下开启最高画质+开启光追设置时,RTX5060Ti依旧能达到99.7帧,相比RTX4060Ti的游戏帧率提升巨大。
除了DLSS 4技术以外,NVIDIA Reflex 2也大幅提升了FPS类游戏的体验。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将鼠标、CPU、GPU以及显示器之间进行高效协作。

之前的Reflex 技术的降低延迟的方法是让CPU与GPU产生直接联系,减少中间过程。而这次的Reflex 2 则是将Reflex低延迟模式与全新Frame Warp技术相结合。它是根据最新的鼠标输入信号为第一需求,提前预判下一个需要渲染的画面。并根据原有视角画面进行预渲染和快速补帧。

因此, Reflex 2技术可以将延迟降低高达 75%,相比传统的原生渲染方式,极大的提升了响应速度和瞄准精度。同时,它还能解决鼠标快速移动可能导致画面撕裂问题。

另外,对于较为纯粹的游戏用户来说,选择RTX5060Ti 8GB显存版更为划算。不到六千就能拿下一台在 2K 分辨率 + 最高光追画质畅玩所有游戏的电脑主机。
总结: 3000元档「全能显卡」标杆
总的来说,RTX5060Ti是一款综合能力非常出色的甜品级显卡。它不仅适合预算没有那么充裕的用户,而且特别适合那些既有AI创作需求又有游戏娱乐双重需求的用户。得益于Blackwell架构对生成式AI的深度优化设计,RTX5060Ti在AI应用和游戏性能方面都有极佳的表现。无论是用于AI创作,还是游戏娱乐,RTX5060Ti都能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出色的性能,满足用户在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让它成为3000元档「全能显卡」标杆。
3000多的甜品卡,还不算黄牛加的价钱,以前3000多是能配主机的,所有的配件涨幅都不大,凭啥显卡能翻三倍,一台机器显卡占了一半多的钱,我只能说我580还能再战两年[笑着哭]
我老将4070ti能战到60系
5年前买的矿卡960还能再战5年[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