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感情用事往往会导致仁慈,而乱世之中的仁慈则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从这一点出发,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的行为,实在难以理解。
据野史记载,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一说是因为曹操曾对关羽有恩,另一说则是诸葛亮故意设计。但不管哪种说法,都不是历史真相。《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但这样做也导致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
当时的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因此,刘备追兵到达华容道时,曹操大军已经离开,根本没有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一说法。
,在《三国演义》中,华容道情节被塑造成了关羽为了义气而放走曹操的故事。当时正值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丢盔弃甲,大败而逃。诸葛亮命令关羽在华容道拦截曹操,并立下了军令状。曹操果然从此处败逃,关羽放过曹操,成就了自己义气深重的美名。
然而,这个情节也有明显的弊端。首先,它过于神化诸葛亮,让人觉得他作为一个人物不真诚。其次,它让关羽的行为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关羽私自放炮对方的最高统帅,心里还有没有自己的责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战场上,这是里通外国的典型。第三,它也影响了人们对于诸葛亮的认识,因为他立下的军令状并没有被执行,这显然是因私废公的表现。第四,这个情节也让关羽信服诸葛亮的过程不太合理,因为关羽对诸葛亮早年颇有成见,而这个神话故事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三国演义》虽然为我们演绎了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但其中的人物唯有瑕疵。因此,如果更好地去品读历史人物,不妨去接近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