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侵删
雪晴和母亲再一次发生了冲突。
原因是母亲住院,提出让雪晴照顾,看到雪晴有了一丝迟疑后,她大发雷霆,责备雪晴“太不孝”。
“我把你养这么大,生个病需要你搭把手,你都不愿意,真不知道要你干啥!”
看到母亲的态度,雪晴也很是委屈:得知母亲生病的那一刻,她早饭也顾不上吃,就立即放下手头的事情匆匆赶到了医院,在母亲跟前不停地忙前忙后;而弟弟,看到雪晴后,打了声招呼就离开,自此,再也未见过他露面,就连住院手续,也是让雪晴去办理。
对此,雪晴曾开口问了一句“弟弟在忙什么?怎么来了一会儿就走”,母亲听到后就一直拉着脸,她声称雪晴若是不愿意照顾她就算了,没必要再变相说她儿子的不是。
母女两人就因为雪晴的这一句话便置了气,尽管面对面坐着,也互相不再多说一句。
其实,雪晴心里也非常不平衡:母亲对她和弟弟的态度真的是天差地别。
暂且不说未婚前,母亲对她的“苛刻”,自从结了婚,但凡家里遇到了任何事情,母亲就会给她打电话,不是让出钱就是让出力,只要她稍微不顺母亲的意愿,就会引来母亲的责怪;而对弟弟,虽说母亲为他做了很多事情,又是买房,又是出钱、出力地带孩子,但每次有事,哪怕弟弟对母亲不管不问,母亲不仅从不生气,而且还会处处维护她的这个儿子。
就像上一次母女两个人发生冲突,也是因为母亲做手术、住院,整整半个月,弟弟就露了一面,而雪晴,尽管一直在床前寸步不离地照顾母亲,但只要她说了一句弟弟“不好”的话,母亲就立即和她翻脸。
这是母女俩冷战了一上午后,在雪晴问母亲午饭吃什么时,她主动和雪晴说的一句话。
听到母亲这样说,雪晴心里更加酸涩。
在母亲眼里,弟弟要赚钱,弟弟的生活不易,弟弟可以因为“忙”不用在医院,但雪晴不行,因为“我养了你,你就要尽孝。”
对于雪晴,母亲也从不会考虑她平时忙不忙、累不累,她若是不在、家里又会是什么样。甚至在照顾母亲期间,母亲会时不时地关心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家被照看得怎么样,但对雪晴嗷嗷待哺的小女儿,从未提过一句。
有时,雪晴也想不明白,自己在家里、在母亲心里是怎样的存在。
从小到大,她似乎都未被母亲重视过:不但吃穿用,都是让弟弟优先“选择”,而且在读书方面,尽管自己成绩非常优秀,而弟弟学习一塌糊涂,她也依然得早早辍学务工,给弟弟赚取学费、零花钱。只因为她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花再多的钱也是“枉然”。
就连自己的婚事,她也没有做主的权利,哪怕她有中意的人,对方对她再好,最终她也没能拗过母亲,只好在母亲的安排下,嫁给了隔壁村一个比她大五岁的男人。
“娘家婆家离得近,以后有了事情可以互相帮衬。这都是为你好!”
这是母亲在劝说雪晴的婚事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其实,雪晴心里也清楚,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一是当时弟弟谈好了对象、要建新房娶亲,而男方承诺会给三十万的彩礼;二是母亲害怕自己嫁得远,以后就“指望不上”。
这也是她在婚后,多次被母亲变着法子要钱时,逐渐悟出来的“道理”。
雪晴低着头问母亲。
她其实心里已有答案,但还是想亲耳听到母亲否定自己,哪怕是母亲嗔怪着说一句“傻孩子,乱想什么?哪能不在意你?”
然而,像往常一样,她迎来的依旧是母亲满不在乎的语气:不就是让你照顾我一下吗?你看你,不是嫌弃你弟,就是说我不疼你!我把你养这么大,难道就不能让你伺候了?
母亲的说法让雪晴不由得心塞,她不再反驳,也不再去过多的解释,而是轻轻地回了一句:我来医院也那么长时间了,今天晚上我就得回去,家里的店忙、妮妮也小,大军和婆婆两个人应付不过来,要是回去得晚了,估计还得被数落一顿。
未曾想,听到雪晴的话,母亲瞬间就发了飙: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就把我扔在医院不管了吗?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妈生了病,还在一个劲儿地想着婆家!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白眼狼!”
看到母亲因愤怒而涨红的脸,雪晴忍不住泪目:
“好吧,我就是不孝,妈,你想怎么骂就怎么骂吧!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做再多,你就是看不到,而你儿子就算什么都不做,依然是你心里的宝贝蛋!暂且不说你这两次住院,你儿子就只露了一次面,结婚这五年,我对您什么样您难道不清楚吗?可您呢,您从来都没有问过一句我在婆家过得怎么样、受不受气,平时一有事,除了找我要钱还是要钱……我也过得不容易,您知道吗?您是把我养大了,但到底是把我当女儿看,还是一个有需要时随叫随到的工具?从小到大,您动不动就说我是别人家的人,既然如此,您这次住院,就让您儿子好好照顾你吧,我可是外人!”
说完了这番话,雪晴给母亲放下了三千块钱,之后,便离开了医院。
母亲住院让女儿照顾被拒:“妈,我可是外人!”
雪晴的经历,还是让我颇为心酸的。
对有些女孩子来说,似乎从未被父母真正的“爱”过。也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她们一直都在被刻意的忽略。
而一旦父母遇到了难处,却又第一时间想到不曾被“善待”的女儿。
倘若这个女儿有一丝迟疑,那便成为了父母口中的“不孝”。
世人常说,照顾/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应该尽的义务。
这句话是没错,但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照顾父母不该成为一个孩子专有的“任务”,而应该是所有子女共同所承担的责任。
就像雪晴的母亲住院,不该是雪晴一个人去照顾,雪晴的弟弟也应该到床前尽孝。
儿子既然可以一时忙工作、顾不上,为什么女儿就得时时刻刻地守在床前呢?
换言之,父母把儿女同样拉扯长大,暂且不说父母相对偏爱哪个孩子,若是要给父母尽孝,那么,儿女至少得一视同仁。
生活中,会有一些父母,就像雪晴的母亲那样,总觉得生了病,就得女儿照顾,即便自己的儿子从未露过面、也未有过一丝关心,她们也绝对不去苛责。
在这些父母的眼里,她们衡量子女孝顺的标准已经不仅仅是看子女的行动了,而是她们脑海里一厢情愿的“想当然”:只要她们执意相信被偏爱的孩子孝顺,那么,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孝顺,她们都会认同,并且还容不得其他子女说半句不是。
这种情况下,纵然被偏爱的孩子什么都不做,哪怕ta对父母不管不问,父母依然会觉得ta孝顺。
因为对有些父母而言,若是偏爱一个孩子,一定会一直偏爱下去,即便他们明知道这个孩子“靠不住”,也不舍得指责一句。
就比如雪晴和弟弟,因为母亲的刻意偏袒,一个就算辛苦照顾了住院的母亲,也不被母亲重视;而另一个即便自始至终从未露过面,依然被母亲百般维护。
这种对子女偏颇、有失公允的做法,真的好吗?
很多人会说,女儿是嫁出去的人,平时很难在父母身旁尽孝,反倒是儿子,会时时在父母身旁陪伴,所以,父母若是生了病、身体不适,作为女儿,总要比儿子多做一点。
是,对于有些远嫁的女人来说,或许平时对父母尽的孝心不如自己的兄弟,但,父母不该以此为理由,过分的“绑架”女儿。
父母可以要求女儿照顾,但也请理解一下女儿的生活;
父母也可以不去考虑女儿是否情愿,但不要一边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女儿的照料一边又觉得女儿不如儿子重要。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哪怕是她照顾父母时,父母一句“辛苦了”也足以让她得到慰藉。
父母们都希望子女懂事、明理,其实,子女也一样希望父母可以懂事、明理。
因为,只有父母与子女都能发自内心地互相体谅,同时父母对子女尽量一碗水端平,就不会让子女有太多的怨言。
亦不会,让亲人之间越来越疏远。
樊胜美[呲牙笑]
面对自私的人要学会说不!这个结局我舒服了。
你瓜,你弟出一分,你就出一分,否则,你宁愿抛大街,也不要管!管的越多,只要你某一次差点火候,就是罪犯!
现在很多都是这种情况,老人有事怕儿媳妇嫌弃,有点屁事就给女儿打电话,自己的家产都给儿子,存折老早就给儿媳妇,儿子不孝天经地义,女儿稍有不周就得遭受道德谴责。为儿子付出一切,就得从女儿身上找回来,反正豁豁得不是自己家。
这种择性的养这么大太多了!
反正都是女人,生个女儿继续祸害。
我不想看分析,我只想看她妈是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