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才子辈出的年代。
谈及中国绘画史,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影响了后世好几百年。
董其昌的成就,可谓说他是明代画坛中的最高权威者,对明清的绘画发展起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董其昌的书法亦是堪称一绝。
他的书法标新立异,在明朝书坛可谓是独占鳌头。
对于书法的造诣上,董其昌曾说过:“书法之法,首先在于用笔。若学书人不懂得如何掌握笔法,那终究也是一场空罢了。”
然而书画大师董其昌的人生,却分裂成了好几个角色。
他是中国艺术史上杰出的大师,然而在私底下,他却是一个横行霸道的恶霸和淫棍,人品与书品,可见是万万不可混为一谈的。
凡才子,多高雅。
但像董其昌那般倚财仗势、横行乡里而最终激起民变的人,却是极其罕见。
作为一位在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大师,董其昌的人生却充满了争议性。
董其昌
董其昌的成长历程1555年,董其昌生于松江华亭,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
董其昌出身寒门,他这一生的成就,皆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与读书拼来的。
十七岁那年,董其昌参加松江府会考,因字体不工,导致成绩失利,只能屈居第二。
从此开始,董其昌发奋学习书法。
因家中贫穷,董其昌无银钱买来笔墨纸砚,他便找来家中的白袍练字,家里所有的床褥、蚊帐、白衣等都成了他挥毫泼墨的纸张。
最初学字,董其昌临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帖》,而后又陆陆续续学过钟繇、王羲之等名流大家的书法。
十年磨砺,董其昌的书法小有所成。
在这个过程中,董其昌又开始接触山水画。
董其昌本人并非是自小便极具天赋的天才,他的起点,是以古人的佳作临摹开始的。
有了先前临摹书法的相关经验,于绘画一事上,董其昌学习的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笔法。
没过几年,董其昌的山水画倒也渐入佳境。
黄公望
1589年,董其昌高中进士,因书画技艺精湛,得入翰林院。
过没多久,因其师田一儁(jùn)去世,便由董其昌担任太子朱常洛的讲官,其身份地位扶摇直上。
田一儁身为太子的老师,董其昌在社会上的地位极高,再加上他自身书画双绝,回到地方上他依然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
仗着自己“太子讲官”和“翰林院书画大师”的身份,董其昌以鉴赏书画、作书作画等各种方式,“明码标价”地攫取了一大笔私人财富。
泰昌元年,朱常洛即位后,董其昌以“帝师”身份回到朝廷,任“太常少卿”之位。
朱常洛天启五年,董其昌转任为南京礼部尚书。
一年后,为避魏忠贤势力的陷害,董其昌便辞官退隐。
崇祯五年,董其昌再出仕,“起故官,掌詹事府事”。
时年,董其昌早已七十七岁高龄。
董其昌心中被书画所系,又深知朝廷内党派斗争之恶,早已无心功名仕途。
崇祯七年,董其昌回归故里。
勤能补拙,终成书画大师
若说董其昌的书法成就,可称其为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家。
董其昌善于汲取,他的书法是集各家之长于一身,因此他在当时又有一番有“邢张米董”之称。
董其昌书法的风格,得益于他对大量名师大家的不断临摹,并从中加以自己的风格以融会贯通,变化出另一种属于自身的“艺术风格”。
细细究来,可发现董其昌的书法从运笔再到笔画的呼应上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董其昌曾说过:“作书法时,不仅讲究字型、字体,更应粗细有别,掌握好下笔力度,如此方可有所成。”
从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起笔多以藏锋为主,收笔时候却以露锋为主,技巧纯熟,变化颇多。
如此独特的运笔方式,便是董其昌的个性之处。
董其昌的这种风格在当时十分流行,亦有不少学者学习他的这种写法,但能将其笔法掌控得如此分毫不差的,却终究只有董其昌一人而已,一笔一划,皆在其掌控之中,足可见其用笔精到。
董其昌的作品不计其数,其中临仿古人的诗帖也占了其中一大部分,颜真卿的《与蔡明远书》更是曾临过五百本。
颜真卿除此之外,董其昌的行草书造诣极高,其中大多是受益于颜真卿、赵孟俯与杨凝式等大家之作。
于草书上,颜真卿的《祭侄稿》对其影响最甚。
尽管如此,董其昌却并非一味在笔迹与风格上刻意地模仿。
细看董其昌的书法,始终以正锋出笔,极少有拙滞之笔。
他对自己的草书,一向以来都是十分自得的,世人亦评价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中综合了晋唐以来各家之风,董其昌糅合了自身个性的解放,自成一体,因此其书风大多可见飘逸空灵,更是别有一番风华。
董其昌的书法追求者甚多,就连清代的康熙皇帝都是以董其昌的风格为“重中之重”,以至于形成了董其昌在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作为中国书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董其昌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强调以“淡”为核心,崇尚天然与文人的情趣,再结合笔法、章法与字形等方面,给人以一种清新俊逸的书法风格,其高超的运笔技巧亦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董其昌的书法主张,改变了前人崇尚规矩与格法的风尚,追求“创造”。
这种“创造力”,既体现在他个人的审美意象中,亦体现在他的书法行迹上。
康熙
董其昌之“南北宗说”说起董其昌的绘画艺术,其提出的“南北宗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董其昌将禅宗的“南北”之说直接套用于中国绘画史,可谓是“前无古人”。
他将注重画作功夫基础的归入“渐修”的北派,而把讲究文人气息的归入“顿悟”南派,此论调给中国的画坛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明代的画坛历史上亦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理论观点在当下那个年代并无太大争议,甚至在董其昌这一“口号”下,民间还掀起了一股“复古”风尚。
在董其昌看来,只有先体味古人绘画的技法,再按自己的笔墨形式和趣味融化贯通,才能“臻至化境”。
他说,“画家初学绘画,应当以古人为师,而后再以世间万物为师。唯以万物为师,技艺方能精湛,而后过古人。”
董其昌本人是极其推崇“南派”的画作为画家正统的,而贬斥“北派”为行家画。
若是从董其昌所临摹的大师来看,他本人是多偏向于“南派”的。
而若说他临摹古人的学习过程,说董其昌是“北派”亦不为过。
早年时期,董其昌多练习宋元画作,重其意而不求其迹,更多专注于心灵与思想的表现。
董其昌的山水画作极其出色。
他描绘事物的笔墨灵动,格调高雅,以水墨氤氲表现的山水空灵迷蒙,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以简约而疏淡的方式绘画出来,给人以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董其昌的绘画成就,一定程度上来说和他书法的用笔取向有着互相依赖的关系。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董其昌在书法中的用笔方式、结构等在绘画中都得到了完全的体现,实现了“书画相生”的美感。
他的绘画作品风格鲜明,画作时多以淡墨为主,层次分明,对于墨色的浓淡与干湿也把握地恰到好处。
比如在董其昌的《山水图册》中,他没有刻意着色,反而以“留白”的处理方式来突显出自然本身的空灵美感,使人们得以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
董其昌:变态的淫棍在艺术史上,董其昌是巧夺天工的书画大家。
而在关于他个人的品德上,百姓们却称董其昌为“变态的淫棍”。
年少时期,董其昌因家境贫寒曾吃过不少苦头。
自从得志之后,董其昌的生活便也过得极其奢靡。
退休之后,董其昌回归故里,以他当时二品大员的身份,再加上与朝廷许多高官的良好关系,在当地自然是无人敢惹。
除了对书画的艺术之外,董其昌另外一大爱好,便是沉迷女色。
董其昌为官多年,私财极多,家中有良田多亩,平日生活穷奢极欲,还在乡里欺男霸女,十分好色。
时届花甲之年,董其昌房中仍旧妻妾成群,新欢不断。
晚年时期,董其昌更是荒淫无道,一味沉浸于房中之术,淫靡成风。
董其昌崇尚修仙之道,甚至不惜奸淫童女,以采阴补阳。
董家人在当地无恶不作,然而倚仗着官府相护,竟也无人敢管。
董家行径愈发令人发指,实在难以想象,如此诸多恶劣之事,竟会出自才艺绝然的大师之手。
即便早已儿孙满堂,但董其昌对女子美色的贪婪却与日俱增,说是“采花贼”亦丝毫不为过。
董其昌的为人品德,与其书画成就之高雅实在大相庭径,是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强抢民女:自作孽,不可活
董其昌府中雇佣了一帮爪牙专门与他为非作歹,平日里霸占百姓的良田不算,就连董家的下人都仗着董其昌的名头敲诈乡邻,作恶一方。
董其昌为人霸道,当地凡是胆敢忤逆他心意的,或是利诱威逼,或是设计陷害,总归各种卑贱的手段层不出穷,若是不达目的,便决不罢休。
明万历四十四年,董其昌六十岁出头的年纪,竟看中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
这女子正是陆绍芳佃户的女儿绿英姑娘。
这绿英生得正是青春年华的大好年纪,长相亦是生得十分动人。
董其昌垂涎其美色,时常自诩为“风流人物”,竟寡廉鲜耻地想求娶绿英进董家给他做小妾。
多次索要绿英无果之后,董其昌生了歹意。
再一次被陆绍芳拒绝之后,在董其昌的默许下,他的儿子便带了200多个家丁和打手,趁着三更半夜之时直闯进陆家,竟如此胆大包天地地强行将绿英带回了董家。
此事一出,董其昌的劣迹再次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陆绍芳护女心切,一气之下便将董家告上了县衙。
县衙虽知董家张扬跋扈,但迫于董其昌及其背后的官家势力,也并不敢管董家的事情。
最后由几位乡绅邻里亲自出面与董家周旋之后,此事也终是不了了之。
陆绍芳无奈,但鸡蛋终究碰不过硬石头,也只得忍气吞声。
董其昌如此败坏伦理的事情传播开来,当地的百姓都十分痛恨董家的恶劣行迹。
松江的百姓中,有人编了一首名为《黑白传》的故事让说书人每天都在市井当中传唱,之后还在百姓之间广为流传,就连三岁小童都能讲上几句。
《黑白传》故事的第一回,即“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故事本身讲的便是董其昌父子强抢民女一事。
董其昌本人号“思白”,故事当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即是源于陆绍芳本人面黑身长。
“白公子”与“黑秀才”的故事讽刺意味十分明显,孰是孰非百姓亦了然于心,矛头直指董其昌的罪行。
百姓听起说书人讲《黑白传》的故事,亦是人人都拍手“讲得好”
如此之下,董其昌在民间被百姓们称为“淫棍”与“恶霸”,民间还流传着一句“若想柴米强,先杀董其昌”的谚语。
董其昌得知后,因此事恼羞成怒,便将其故事的“背后主使”范昶私下捉来,在家中严刑逼供。
范昶不畏强权,即便在董其昌的死刑下也没有屈打成招。
见范昶不承认,董其昌对其百般凌辱,甚至还强行带他到城隍庙对神灵起誓。
受如此奇耻大辱,范昶回家还不到十天,便暴毙身亡。
范昶死后不久,其母亲冯氏便带着儿媳龚氏以及三名女仆穿着孝服去董家哭诉。
董其昌不但将她们带入府中闭门毒打,更是将龚氏的衣服尽数撕破。
接着,董其昌还命人打开大门,让百姓围观其惨状。
过后不久,范昶的母亲也因此事羞愤而死。
董其昌的行径卑劣,令松江的百姓们群情激愤。
那段时间,街上四处张贴着声讨董其昌的漫画和字报,百姓愤怒的情绪一直积蓄着,正处于爆发的边缘。
董家出了一个又接一个的人命案子,然而当地官府却再度置身事外。
为此,百姓们自发组成了队伍聚在董府门前,与其正面交锋。
此时的街坊百姓与各地客商听闻要讨伐董家,都纷纷从各地结伴赶来,加入了声讨的队伍。
董府的犬牙们见状便急忙关上了大门,纷纷爬上瓦房,拿着瓦片往人群中砸去。
百姓们团结一心,奋起反抗,拿起手上或身边的工具往董宅里面冲去。
董家的犬牙招架不住,通通都不敢出来,只敢躲在屋里。
百姓们趁机翻墙而入,撞开了董家大门。
人群一拥而上,将董府的家具与摆设通通砸毁,数十间厅堂也被砸得稀烂。
前来董家泄愤的百姓越聚越多,慌乱之中,不知是谁点了一把火,一夜之间,董府数百间豪华宅第接付之一炬。
众怒之下,董其昌不敢反抗,只得暂行外出躲避风头,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仓皇逃窜。
等风声过去之后,聚众讨伐的百姓尽数散去,董其昌派了好几拨人前来打探消息确认安全过后,才敢悄悄回到家乡。
历史上,这场轰动一时的讨伐斗争被称为“民抄董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