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下令废除高考制度,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历史小童生 2024-11-20 15:46:19

高考可以说是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高考说白了就是给大家一个选择大学和专业、进入大学的机会。那么高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高考会被取消了十年呢?今天咱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关于高考历史的一些话题。

新中国高考的发展历程

近代高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辅”,开办了很多学堂,废除了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历史舞台,也为现代高考奠定了雏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的是各学校单独招生、自主命题,学生自行报考的制度。一直持续到1952年,全国普通高校开始实行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这也是新中国高考制度建立的开端。

1952年新中国的首次高考在8月15/16/17日进行,1953年和1954年高考在8月中旬举行,1955年~1956年,高考在7月举行。虽然考试日期每年都有微调,但考试时间一般都是三天。

1966年,毛主席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同年6月12日,他在杭州主持召开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更为明确地说:“中央要搞个高中、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办法是学校推荐和选拔相结合。初中还要考试。”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高等学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高考制度正式被取消。

一直到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也就有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到了1978年,全国高考时间就统一了,也从冬天变为了夏天。

当年废除高考的原因是什么

从1966年~1976年,高考被废行了十年。这一制度的取消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因为有人认为高考的取消对中国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让当时的教育事业出现一大弊端。那么废除高考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历史小童生有几个观点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1955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指出:1954年之后,学生负担过重,一般是大中城市的学校负担比小城市和农村的学校重,中学比小学重,高年级比低年级重。一些高年级学校一周课时比规定实践超出5-10小时,多的高达24小时。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相似的减负文件发了很多,但收效甚微。这真的只是高考这个制度的问题吗?

2、高考给部分考生和家庭带来的问题

1953年北京一位参加高考的考生8门成绩只考了178分,这个学生平时成绩还可以,于是坚持认为试卷评分出了问题。复查的结果显示,这位考生的考试成绩确实很糟糕,但另一个问题却暴露出来,引发了当时社会的大讨论:高考的成绩并不能体现考生平时的成绩,更与个人能力没多少关涉。

甚至还出现了考生高考成绩不理想,想要自杀的问题;四川一位家长更是在考前对学生说,“考取大学,你就穿新衣服上学去,考不取,你就拿着棍子和破锅讨饭去!”

1966年教育部召开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场高考的控诉会。这个会议揭露了很多高考问题:

“高考把学生当作敌人,公开袭击,定期袭击。高考助长学生死记硬背,不是引导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高考按平均分数录取,要学生门门功课都好。高考超出中学课程范围,高考出难题,学生家长抱怨。学生紧张,高考每年总有人晕倒,把学生考焦了。家长紧张,老师紧张,全国考生集中在三天考试,如临大敌,气氛紧张。

高考三天决定命运,偶然因素大。考生填那么多志愿,只从高校出发,不考虑考生的实际情况。”

3、当时社会上一些反对高考的舆论

1966年,《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高三(四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一封信》说:现行的升学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旧科举制度的延续,是一种很落后的、很反动的教育制度。现行的升学制度是和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相违抗……

其具体罪状如下:

(一)使许多青年不是为革命而学,是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不少同学有严重的“唯有读书高”、“成名”、“成家”、“个人奋斗”、“走白专道路”等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现行的高考制度助长了这种思想。

(二)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许多“特殊”、“重点学校”、专收高材生,这种学校为一些只钻书本,不问政治的人大开方便之门,把大批优秀的工农、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

(三)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我们具体建议如下:从今年起就废除旧的升学制度。

4、当时高考制度本身带来的一些问题

高考实行的本意是一场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但是毛主席却发现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往往出生农民和工人的孩子都不能参加高考。导致平民子弟无法上升,长此以往教育人才会逐渐荒废。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致力于缩小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平等差别。但此时的中国还是一穷二白,为了快速将中国发展起来,必须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然后工业反哺农业。但是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愿再回到基层工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毛主席决定暂时推迟高考。

其实分析这些原因不难发现,当时决定废除高考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意图改变人才发展的不平衡局面,改变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弊端。

这就让人不仅联想到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把当时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停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很多历史书上谈到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当时“南北榜”的问题,因为北方战乱时间比南方长,导致南方学子比北方学子学习时间更长、考试更便利,所以金榜题名的南方学子更多,导致了北方学子的不满。

历史小童生看来,这只是明太祖暂停科举制度的诱因,根本原因应该是:明朝刚刚建国,洪武大帝创业的班子都是底层的劳苦大众,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刚刚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乱,普通百姓家庭根本没有太好的学习条件。如果这个时间坚持科举制度,那么选拔上来的人才都是些什么人呢?大部分应该都是元朝旧臣的官宦子弟。所以不得不暂停科举制度。

新中国实行高考制度以后,毛主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高中到大学,农村的孩子微乎其微。所以在60年代开始简化汉字,目的是进行扫盲,为了以后能给农村的孩子们更多的出路选择。要知道,新中国当时还没有开展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还是占绝大多数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