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曾几何时,家长们让刚学会走路说话的孩子,强迫去学琴棋书画。
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要样样精通,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报起各种培训班。
中产阶级认为,钢琴是进入上等社会的捷径。一些高学历的精英,在收入尚可的情况下,给孩子报钢琴班成了潮流。
甚至一些普通家庭也顺势跟风。
鼎盛时,一个老师从早八点忙到晚十点,顾不上吃饭,穿梭在各个钢琴培训班之间。
一堂课三四百,家属们的金钱随之流入培训机构的口袋。
他们的收入是普通人几辈子赚不到的钱。一个卖琴的住的别墅,一个教琴的住的也是别墅。
如果说收入尚丰的家庭给孩子学钢琴,是为了陶冶情操,增长自信。
但那些低收入的家庭在给孩子报钢琴班,在购买昂贵的钢琴,交了不菲的学费后,大多数家长会发现,让孩子学钢琴是一个虚幻的情怀,学钢琴是一笔巨大投资而回报微乎其微。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李云迪、郎朗那样的天赋,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钢琴家。
孩子入了社会不能依靠钢琴改变阶层,不能以此来为生,还是要该干嘛干嘛去,无疑是一个沉重的代价。
前些天,一个工地干活的工人吃饭时路过琴行,弹了一首《夜空的寂静》。
着实让人唏嘘,从他那不甚熟练的手指弹出的琴声,还能听出底子还在。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固然没错。但盲目的学习,使本来不富有的家庭,雪上加霜,现在家长们似乎醒悟了,不再对钢琴过份追求。
钢琴行业迎来倒闭潮2023年以来,钢琴行业进入了一个下滑状态,一年倒闭700家钢琴企业。
连两大龙头珠江钢琴和海伦钢琴业绩大幅缩水,甚至由赢转亏。
大批量琴行与教培机构纷纷关门闭店。
钢琴起源钢琴起源于欧洲,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第一架钢琴1709年在意大利诞生,由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发明。
后由德国和英国琴师推动,17~18世纪风靡皇室贵族,成为上流社会陶冶情操的物品,同时还是彰显地位象征。
19世纪初,贝多芬将钢琴风范完全展现出来,后由肖邦把钢琴送上王位。
钢琴在工业革命后,在中产阶级中流行,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物品,甚至为了展现品位,将钢琴当做一件昂贵的家具摆在家中。
钢琴流传到中国在19世纪中期,英国的商人把钢琴运到广州,由于在租金内,平民百姓很少见到,销量惨淡。
后来,钢琴由只在上流社会贵族中使用,渐渐进入乐团和校园,被更多人看到。
直到经济发展后,到了近二三十年,钢琴在普通家庭中流行。
在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钢琴生产和消费大国。全球生产的48万台钢琴中,有38万多台产自中国,且大部分在本土销售。
2001年,我国每百户城镇家庭钢琴拥有量仅1.3台,2017年增长至5.82台。
《经济学人》曾报导称:全球共计5000万的钢琴学童中,中国孩子就占了80%,高达4000多万。
但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学习钢琴最多的国家,但是却是听音乐会最少的国家。
学习钢琴关键是要经常带孩子去听音乐会,欣赏音乐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好多城市一年都看不到一场音乐会,所以中国孩子对钢琴也没什么兴趣。
很多小孩考完十级就不弹了,钢琴成了家具。
家长也发现,音乐对孩子的影响和提升非常有限,因为必须真的热爱艺术,才能进入艺术世界主动自发寻求艺术。
大数人只是玩了一个动静。
弹琴,画画都需要天赋的,没有天赋,学一辈子只能会弹、会画而已。
很多家长说,学琴不是为了当职业,只是为了培养一个爱好。
殊不知,抱这样想法去学琴的孩子,是当不成爱好的。
尤其是那些以考级为目的的,只要一放下,基本就不会了。
几年后会发现,付出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什么也没得到。
用这些时间多做几道题,或许对高考的帮助能够更大。
钢琴之所以被追捧有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国家出台一个加分政策,钢琴9级以上的艺术特长生,可以在中考中加10分。
这让家长看到了一线希望。
有的家长不惜辞掉工作,全程陪伴学习,还买来教程自学,以此来能对孩子有一个指导。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天赋,有的家长就误判了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学习,最后连初级都没考过,只能放在家里成了鸡肋。
但到了2018年,国家取消了钢琴九级以上的加分政策,又让家长梦碎。
自此,钢琴也因价格昂贵,学费高昂,逐步被一些家庭淘汰,进而引发钢琴行业整体大萧条。
钢琴被闲置,钢琴放在家里就是最好的装饰品。
钢琴因缺陷只能在家在固定地方玩,不像萨克斯等其他铜管乐器可以随身携带被抛弃。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不会再强制要求孩子学习某门艺术,而是会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自主做出选择。
不再追捧有远见的家庭洞悉了时代发展的速度,明晰未来的就业方向,相较于钢琴,会选择让孩子学习“编程课”“机器人工作坊”等课程。
一些爱好音乐的孩子,被家长安排去学葫芦丝,古筝,琵琶。
有专家预计,今年我国的琵琶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年增长率能达到10%以上。
钢琴的没落,可以说吹散了故作风雅者,赶走了追名逐利者。
这真是繁荣时,-- 琴棋书画诗酒花,萧条时,--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