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西府战役后,西野进入休整,各纵队展开思想、军事等整顿。
四纵的问题不少,在战役后四纵司令受到批评,警3旅旅长,下辖团长被撤职。至于原因是“不执行命令”。也就是说总部下达命令,没有执行擅自撤退,导致兄弟部队受到损失。

上级批评纵队司令后,纵队司令、政委召开纵队团以上干部会,对3旅旅长,下辖5团团长进行批判。会议结束后的余温,对警1旅参谋长刘懋功叫去谈话,进行批评。说他与旅长兼政委的高锦纯关系不正常,臭味相投。
刘懋功觉得纵队首长批评的没道理,并辩解。
抗战胜利前夕,高锦纯调任警一旅旅长,对方抗战时期在胶东地区作战。没多久,上级让刘懋功担任旅参谋长,俩人开始搭档。
他说自己是参谋长,高锦纯是主官,作为参谋长有义务和责任去协助主官工作,多么正常的关系,怎么说不正常呢?言外之意,俩人意见不同,经常争执才算正常吗?

纵队首长说:高锦纯的意见你都同意?言外之意,无论正确不正确都支持?纵队让警1旅去陇东,高锦纯和你都主张去渭北;你们打润镇时,司令让你们撤退,为啥你俩都同意撤退?这还不是臭味相投吗?
作为参谋长的刘懋功说,既然是开民主会,大家畅所欲言,意见相同或者不同都是正常的。如果让下面的指挥员服从,直接下令就行了,也不需要讨论,提意见提看法了。虽然大家有各自的意见,但下令后还是坚决执行司令的命令。为什么下来让撤退没有撤,敌人已经快被歼灭,再给点时间的问题。旅部认为打完再撤,但最终还是听取纵队命令撤退。

他的反驳引来纵队首长说:要端正态度,多做自我批评。
对于这次批评,让刘懋功感到莫名其妙,也感到不快。他们都是陕北红军出身,按说都是在一支部队十几年了。过去也有过批评,但也是根据事实说话,这次似乎“无中生有”,更多是主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