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非省会第一城之争:宜昌逆袭,湖北“双子星”撑起新格局

城市发展有故事 2025-02-14 14:01:05

今天是2025年2月13日,春节后开工第一天,咱们来聊一个硬核话题——谁是中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城?

答案可能让不少人意外:湖北宜昌!

先看数据:2024年,宜昌GDP达到6191.12亿元,襄阳则以6102.41亿元紧随其后。这对湖北“双子星”双双突破6000亿大关,不仅稳坐中部非省会城市前两名,还让宜昌时隔多年重回“湖北第二城”宝座。而曾经的“中部非省会老大”河南洛阳(5795亿元)和湖南岳阳(4843亿元),已被甩开身位。

为什么是宜昌?转型才是硬道理

十年前,宜昌还是依赖化工产业的“老工业基地”,甚至因“化工围江”被点名整改。壮士断腕后,宜昌关停沿江化工企业,押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比如,当地企业兴发集团把磷矿石从“论吨卖”升级到“论克卖”,转型为高端电子化学品供应商。如今,宜昌已形成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还坐拥三峡枢纽港口,物流优势突出。

襄阳的困境与突围

襄阳曾是湖北“老二”,汽车产业一度占全市工业产值1/3。但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新能源汽车布局又稍慢一步,导致近年增速放缓。不过,襄阳正加速转型:引进比亚迪、东风新能源项目,目标2025年新能源车产量突破20万辆,同时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农业。

中部其他选手表现如何?

- 岳阳:靠港口和石化产业撑起4843亿元GDP,但增速不及湖北两城。

- 芜湖:安徽“制造业黑马”,2024年GDP达4741亿元,但距离湖北“双子星”仍有差距。

- 九江:曾与芜湖、岳阳齐名,但2024年GDP仅4021亿元,掉队明显。

未来看点:协同还是竞争?

湖北已提出“金三角”战略,要求武汉、襄阳、宜昌协同发展。随着2025年襄荆高铁通车,宜昌到襄阳只需1小时,两地可能在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联手,形成“1+1>2”的效应。

结语

城市竞争就像马拉松,一时的领先不代表永远。宜昌的逆袭证明,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才是王道。而襄阳的追赶、岳阳芜湖的发力,也让中部非省会城市的“内卷”充满看点。你觉得下一个五年,谁会是新晋“一哥”?评论区聊聊!

(数据来源:湖北省统计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

0 阅读:0

城市发展有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