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李嘉诚原本铁了心要把港口卖给美国财团,那架势好像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可中国刚宣布审查港口交易,长和瞬间就怂了,赶紧宣布出售协议不签了。
紧接着美国那边很快就坐不住,跳出来表态,这一下彻底暴露了这次交易的 “不单纯”,因为这事儿,李嘉诚资产大幅缩水,短短时间就蒸发了780亿。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次子李泽楷也迅速行动,与长和彻底切割,这一系列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李嘉诚到底心里在盘算什么?
中国官方的行动
97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尽享天伦之乐的年纪,而老李却因港口交易被卷入舆论风暴。
李嘉诚的长和集团,打算以 228 亿美元的价格,把旗下 43 个全球重要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其中就有位于巴拿马运河两侧的关键港口。
这43个港口分布在全球23个国家,对李嘉诚来说或许是一次巧妙的套现机会,但对中国而言,事情就复杂多了,中国市场监管总局迅速做出反应,明确表态要对这笔交易展开严格审查。
依据中国反垄断法,如此规模庞大的交易,极有可能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
我们国家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巴拿马运河这个连接两大洋的咽喉,对咱们国家的战略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大量货物运输都离不开它。
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大量货物通过海运实现进出口,一旦这些港口落入美国控制,美国很可能借助 “长臂管辖”,肆意对中国对外贸易进行打压。
他们或许会限制货物运输,无端拖延货物装卸时间,又或是增加各种名目的费用,使得中国企业的贸易成本大幅上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港澳办也公开对这笔交易提出严厉批评,港澳办明确指出这笔交易触碰了国家战略安全底线,并发出警告“港商须有底气,不应向霸权主义低头”,要求长和集团立刻停止交易,否则将承担严重后果。
面对中国官方针对长和集团港口交易展开的行动,美国务院布鲁斯表示他们早就料到中国会有所动作,仿佛一切都在其预料之中。
美国打的如意算盘是,控制巴拿马港口后,就能进一步掌控巴拿马运河的运营权,这样一来美国不仅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还能借此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遏制中国发展。
李嘉诚腹背受敌
巴拿马运河堪称全世界海运的黄金通道,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控制巴拿马港口,一旦美国控制了港口,就能监控和影响全球海运贸易,甚至在关键时刻切断中国的海上贸易通道。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及工业制成品进出口,高度依赖海运,巴拿马运河的安全与畅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战略安全。
不难看出,李嘉诚这次售卖巴拿马港口的交易,远远突破了普通商业行为的界限,很快就升级为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战略安全层面的激烈对抗。
面对中国官方的强硬态度和舆论的强大压力,李嘉诚的商业帝国遭受了重创,据统计其个人资产损失高达780亿港元,并且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后续损失很可能进一步增加。
在这艰难的局势下,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宣布旗下业务与长和集团完全独立,这一举措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在复杂局势下的自保行为,试图与深陷舆论漩涡的长和集团划清界限,避免自身受到牵连。
一直以来,李嘉诚不断将商业布局向海外转移,试图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有人认为这是他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也有人觉得这是他分散全球风险的策略。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次港口交易事件让他陷入了极为敏感的境地,公众对他在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的选择产生质疑,负面评价不断增加。
抉择迫在眉睫
据说从这笔交易筹备阶段起,中国官方便借助多个途径向李嘉诚家族传递对交易可能引发后果的担忧。
而老李一门心思扑在巨额商业利益上,既没意识到中国官方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有多坚定,也没料到公众对国家战略安全相关事件反应如此强烈,仍不管不顾地推进交易。
7 月 23 日,便是这笔交易的最终签约日,李嘉诚站在了命运的分岔口,若他仍坚持推进,打算同贝莱德财团敲定协议,那可就真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虽然能在短期内获取一定商业利益,但却会将重要战略资产拱手让给美国,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进一步激化与中国官方和公众的矛盾,给家族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反之,若他选择放弃交易,虽然要承受巨额的经济损失和一定的名誉损害,但却能维护与中国的长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保全家族声誉。
李嘉诚到底怎么选,不光决定他和家族今后的路,还会左右中国社会对他的看法,这场由交易引发的风波将如何收尾,大家都在等着看。
这起事件也给所有在华经营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是每个企业家都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
参考资料
金融界 2025-03-29 10:38 李嘉诚暂缓卖港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审查
金融界:盈科:李泽楷旗下所有业务全部独立于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