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吧:数字乡村建设从1.0到2.0,政策迭代变在哪?

种点儿菜吧 2024-07-04 02:34:32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数据局综合司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以下简称《指南2.0》)。那么,从数字乡村1.0到数字乡村2.0,政策迭代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数字建设成为乡村振兴政策亮点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方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自数字乡村出现以来,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高度重视,对数字乡村建设作了重要部署。农参整理了汇总自2018年至今的政策文件以及重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2018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2项体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件。其中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一文中,首次提出“数字乡村”概念,并指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自此,“数字乡村”开始从中央走向地方,成为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从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间,国务院、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开始加大力度,对数字乡村政策进行了更细致的部署。2020年国务院在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中强调要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农村建立大数据中心,实现在农业领域的新应用。而到了2021年,政策由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倾斜到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指出移动通信、千兆网络等在乡村落地的重要性,并于2022年释放出整年的目标:5G技术实现全部覆盖的壮举。

根据《中国数字乡村报告(2022)》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了“村村通宽度”“县县通5G”的伟大壮举。

从1.0到2.0,变在哪?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2019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出系统安排。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办公厅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以下简称《指南1.0》)。从提出数字乡村概念到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从最初的1.0模式发展到2.0模式,政策迭代后又有哪些变动?

《指南2.0》主要对《指南1.0》进行了5个方面的优化完善。一是将原“公共支撑平台”内容纳入“涉农数据资源”,强调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中曾强调,“公共支撑平台”是实现各类数字乡村应用的系统基础。例如在解决“三农”领域突出问题时,公共数据平台可以利用数据共享融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部分数据,汇总形成村到省各级层面的真实数据,平台再根据实际数据向上反馈到国家基础数据库,提供人口、土地空间等基础数据。到了2.0模式,开始向“涉农数据资源”倾斜。从背后的角度来看,此次转变基本覆盖了耕地种植、农产品市场、银行保险等方面,涉及领域更加细致。而对于农产品市场的交易行情,在数据的精准呈现下可以帮助村民更好的把握好市场方向,从而对自身种植的产业做出加法或者减法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市场。

二是将“智慧农业”从“乡村数字经济”中单独成章,更好指导各地智慧农业发展。

根据《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的讲述,在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产品加工智能化、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监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等日常环节上,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化感知和预测。而这也仅是在1.0模式中整体范围的前景规划,到了2.0时代,改变了原有的整体队形,像开启单挑模式一样把智慧农业单独拎了出来,强调大力推进种植业数字化,有效降低农作物损失率。

三是将“建设发展模式”和“建设过程管理”整合优化为“建设方法”,进一步突出指南的可操作性。

整合建设发展模式和建设过程管理成建设方法,是本次2.0模式中可操作性最强的一次变动。以往不论是建设发展模式还是建设过程管理,大部分并不是以一个整体建设思路来进行,也仅仅是从模式和管理上做出了试验,也容易导致在建设中出现了或是只顾模式或是只顾管理的被动局面,无法在环节上形成良好的联动。从修订后的2.0模式,在建设方法中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为什么建、建成什么样、怎么建、谁来建”等系列问题通过摸排调研的方式科学分解和制定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另外在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上明确了资金渠道、资源配置、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规定和用途,有效避免了各部分重复建设的冲突性,从而突出了指南修订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指南2.0》的细化保障措施,补充市级层面工作任务,明确省、市、县三级任务分工。同时在完善典型案例方面,结合近几年创新实践成果,对案例进行了优化完善,提升指南的可参考性。

《指南2.0》主要有哪些特点?

《指南2.0》按照《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要求,按照“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的思路,从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数字乡村建设框架,《指南2.0》共包括4个部分19条。其中,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共3条,包括数字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框架。第二部分是建设内容,共8条,包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涉农数据资源、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乡村数字文化、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惠民服务和智慧美丽乡村。第三部分是建设方法,共3条,包括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共5条,包括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多元共建、加强安全保障、深化试点探索、营造良好氛围。

《指南2.0》立足实际、服务大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形势下数字乡村建设的新要求。总的看,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各方主体要紧密配合、上下联动,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沉”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级、省级系统平台等资源,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二是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根据各地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举措,分类有序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

三是更加突出多方参与,数字乡村涉及应用场景多,既涉及产业发展,也涉及公共服务,需要准确把握不同场景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化方式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下一步然后推动各地用好《指南2.0》?

据悉,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宣传解读。组织行业专家开展《指南2.0》内容解读,指导各地更好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内容框架、建设方法等,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二是强化试点应用。以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鼓励各地在实际工作中用好用活《指南2.0》,聚焦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路径模式,打造一批典型发展样板。三是做好跟踪监测。加强对各地数字乡村建设的跟踪指导,持续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监测,及时总结推广各类优秀案例和典型模式,不断优化完善《指南2.0》内容。

结束语:数字乡村建设,是连接科技和乡村融合的最终形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0到2.0的转变,也为乡村振兴的数字化之路描绘了新蓝图。

0 阅读:0

种点儿菜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