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上有一位好汉姓李名忠,他有一个响亮的绰号——“打虎将”。
但是,江湖上从未传说过他打虎的英雄事迹,他本人也从未自夸打过虎。
倒是山寨里有不少好汉虽没有打虎的绰号,却真打过虎。
比如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斑斓猛虎,江湖上到处传颂武松打虎的故事。
黑旋风李逵,因母被虎食,愤怒之下,力杀四虎。虽说是用刀,还有两只是小虎,但已实属不易。
还有两头蛇解珍和双尾蝎解宝,兄弟二人做猎户时,曾经联手用窝弓药箭射杀了一只大虫。
那李忠为什么叫“打虎将”呢?原来,只因他身材壮健,所以人称“打虎将”。这是对江湖好汉一种很popular的称呼,好比军官不问职务高低统称将军,读书人不管学问深浅皆呼才子,商人不论生意大小都喊老板,女士不看丑俊全叫美女等等。
原因说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李忠之所以乐于接受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绰号,也是有些自己曲折小心思的:
使枪棒卖药为生,得有个响亮的绰号,练把式卖膏药时就多些说服力;
浪迹天涯,武艺平常,如果有个威猛的外号,闯荡江湖时就多些震慑力。
连杀猪的郑屠都能叫镇关西,我李忠好歹也是一个江湖枪棒教头,叫个打虎将的外号不算过分吧?
李忠,濠州定远人氏,家中祖传靠使枪棒为生,他也就以教人武艺、街头表演以及卖跌打损伤膏药为业。
早年闯荡江湖,经过华阴县少华山下史家村。因庄主史太公独子爱习枪棒,遂被延聘为教头,做了少庄主的开手师父。
后来,那少庄主又屡拜名师,特别是受过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指点,武艺突飞猛进,远超启蒙师父李忠,便是有名的“九纹龙”史进。
打虎将李忠和九纹龙史进
离开史家村后,李忠继续漂泊江湖。有次在渭州街头卖艺,只听得人群中有人喊声“师父”,原来是史进史大郎。他要去延安府投奔教头王进,路过渭州巧遇李忠,正是他乡遇故知,两人都倍感亲切。
史进邀李忠去酒楼喝酒,李忠欣然答应,准备卖完膏药后就去。不料史进新结识的朋友鲁提辖性急:“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直接把看客哄散了。
喝酒是闲情,可早可迟,可喝可不喝;但膏药得卖,这个是衣食饭碗。可想而知,场子被砸了,李忠心里是多么恼火。但是,他没有发火,反而陪着笑:“好急性的人!”就收摊子了。
多年的江湖经验告诉他:强龙不压地头蛇。毕竟鲁达是个当地军官,又是史进朋友,还好意请喝酒,不能得罪。他只能敢怒不敢言,还得陪笑陪小心。
这种谨小慎微,是大英雄鲁提辖所不能理解或者不屑理解的,但却是大多数底层江湖客的常见心态。
喝酒时,听到金翠莲哭诉被镇关西欺负的事,鲁提辖侠义心肠,要做好事。只是出门没多带钱,身上只有五两银子。史进赞助了十两,李忠也掏了二两碎银子,提辖嫌少,来了句“也是个不爽利的人”,丢还了给他。
鲁达是大侠,视金钱如粪土;史进是富二代,钱对他来说就是王八蛋;而李忠就不一样了,这二两碎银子,胸口不知要碎多少块大石,吐沫星子不知要喷多少,膏药不知要卖多少张!
二两银子看似少,实则已很大方。结果人家还没要,可想而知,李忠当时的尴尬!但他没有恼羞成怒,也没有为挽回面子再多掏些,而是默默地收了起来,继续喝酒。
李忠和鲁达
第二天,鲁达行侠仗义三拳打死镇关西,避罪远走,官府通缉,李忠怕受牵连,也离开了渭州。
一日,路过青州地面桃花山下,遇到山上“小霸王”周通剪径。李忠虽不如史进和鲁达这样的大高手,但“打虎将”还是比“小霸王”强些的。一番争斗,周通输得心服口服,甘愿让出寨主之位,拜李忠当了老大。从此,李忠结束了江湖漂泊的日子,开始了占山为王的定居生活。
小霸王看上了山下桃花村刘太公之女,要霸王硬上弓,却被路过的名“花”实不“花”的“花和尚”鲁智深路见不平,实锤了一顿。
当李忠带着人马赶去要为二寨主报仇时,才知眼前这个大和尚正是当年的鲁提辖。又是他乡遇故知,李忠呵呵大笑,好生欢喜!
这次主客异位,智深是强龙,李忠是地头蛇。但李忠这个地头蛇不但没有倚多为胜,还劝周通化敌为友,请鲁智深上山做客,好生相敬。虽然提辖当初对李忠颇为不屑,但李忠对智深表现的还是相当热情和尊重的。
尽管如此,智深对李忠仍停留在第一印象:这是个不爽利的人。就连李、周二人下山给他筹集盘缠时,智深也性急等不得:小气,为啥不给山上现成的?仿佛当初,提辖性急等不得李忠卖完膏药再去喝酒:小家子气,还不直接走?
不等二人回寨,智深便不辞而别,临走还卷了许多金银酒器。搞得李忠很尴尬,对周通都不好交待,毕竟智深是他请上山的。
鲁大师不拘小节,不会去也懒得去换位思考江湖小弟们的不易的。
但李忠能理解鲁大师。当桃花山被官军围剿时,李忠提议向二龙山求救,周通担心鲁智深记仇,李忠肯定地说:不会,他是个直性的好人!
事实证明,正是李忠的正确决定,挽救了桃花山,也间接促成了三山聚义归水泊、众虎同心上梁山。
没打过虎的打虎将
名不副实的打虎将,没有大英雄的豪气干云、大高手的武功盖世和大官人的挥金如土,有的只是小人物的忍气吞声、精打细算和理性务实,但这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却更接地气、更有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