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是大地上的史诗。千年来,它曾抵御烽烟、守望繁华,而今砖石斑驳的肌理里,仍镌刻着王朝更迭的密码。当故宫、园林成为历史符号的切片,一座座活着的古城,却能让时光真正触手可及~
它们曾以夯土为骨、青砖为甲,护佑一方烟火;如今卸下刀光剑影,却依然矗立成文明的脊梁。当现代高楼切割天际线时,这些古城墙仍以斑驳砖石,守护着千年前的市井温度——城门的晨钟暮鼓、瓮城的攻守谋略、马道上的蹄印辙痕,都凝固成砖缝里的密码。
从荆楚大地的荆州古城,到黄淮之畔的寿县古城;从渤海之滨兴城古城的烽火台,到闽南海疆崇武古城的防倭石墙……这些城墙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工事,更是中华文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立体史书。它们或藏身市井烟火,或孤守大漠长河,以不同的姿态讲述着“城”如何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这不仅仅是一份旅行清单,更是一场与历史学、建筑学、军事地理的对话。登临城墙,你会触摸到华夏文明的另一种心跳——它不在博物馆的玻璃柜中,而在百姓门前的青石板上,在炊烟与晚风交织的城堞之间。
这一次,我们拒绝走马观花,带你登上十座真正的“城墙上的中国”——用脚步丈量时光的厚度,看青砖如何垒出山河故人的体温。

(荆州古城)
荆州古城(湖北)推荐理由:全国唯一“城墙+城门+瓮城”全完整古城(仅新增两座新城门),周长11公里,明清砖城防御体系典范,护城河环绕,登宾阳楼俯瞰楚文化发源地。
在长江的臂弯里,荆州古城如同一位沉睡千年的老者,披着青砖砌就的鳞甲,枕着楚地苍茫的烟雨。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城砖,每一块都藏着半部三国,半部楚辞。
当你推开寅宾门的朱漆铜钉,踏着明代石板上深浅不一的辙痕,会恍然惊觉这十一道城门竟是从《孙子兵法》里走出来的活化石。清顺治三年的糯米浆凝成铜墙铁壁,瓮城套着瓮城,藏兵洞叠着藏兵洞,恰似兵法中虚实相生的棋局。护城河的碧水倒映着堞垛,恍惚间能看见吕蒙的白帆掠过水面,周瑜的火把灼破夜空,而关公的赤兔马蹄声,至今还在瓮城的回音壁上打着旋。
登上宾阳楼远眺,楚地的云烟自纪南城遗址漫卷而来。脚下这片曾被屈原吟咏、被楚庄王问鼎的土地,连砖缝里都渗着青铜编钟的余韵。张居正故居的飞檐在暮色中勾勒出明朝的风骨,而关帝庙的香火缭绕处,忠义二字已化作江汉平原的魂魄。
夜色初临时,护城河畔的灯笼次第亮起,将八百年前的战图徐徐铺展。城墙上逶迤的野草在风中低语,它们见过陆逊的火攻,听过李白的醉吟,如今又默默注视着骑单车的少年掠过斑驳的墙影。这或许就是历史最动人的模样——当金戈铁马都化作砖缝间的苔痕,我们依然能在瓮城的月光里,触摸到文明绵延的温度。

(寿县古城)
寿县古城(安徽)推荐理由:宋代城墙完整保留,独创“月坝”排水系统千年有效,四门瓮城俱存,淝水之战古战场,城墙上可骑行观淮河风光。
淮河的风掠过城垛时,总带着几分欲说还休的苍茫。寿县的城墙是历史用九百年的光阴雕凿的竹简,每一块青砖都沁着宋人研磨的墨香。这座被岁月反复淬炼的城池,竟将金戈铁马与流水浮灯,一并熔铸成了永不褪色的青铜铭文。
驻足宾阳门下,触摸那些被洪水浸润出青苔的砖石,恍惚望见楚人的战车碾过护城河畔的春泥。瓮城的转角处依然回荡着苻坚的叹息,八百座佛塔般矗立的雉堞,把「草木皆兵」的惊惶化作了砖缝间的一缕苔痕。最精妙的莫过于城根的月坝,那方青石砌就的圆形剧场里,木塞随水势起舞的刹那,分明是匠人用榫卯结构谱写的治水长诗——当城外的浊浪咆哮着撞向石基,瓮城内外交错的城门,正以九十度的谦卑躬身,将暴戾的淮水驯服成绕指柔。
骑行在六米宽的城墙顶,青砖缝里渗出的不只是宋代的月光。定湖门外的油菜花海在暮色里铺展成金色帛书,通淝门洞开处,豆腐挑子升腾的炊烟与报恩寺的银杏古树,竟把《淮南鸿烈》的玄理熬成了人间烟火。最妙是行至靖淮门,看淮河在夕阳里将千年烽烟揉碎成粼粼波光,此刻方知赵匡胤策马南塘时,马蹄踏碎的不只是南唐旌旗,更是中原文明向南漫溯的跫音。
这座城池的魂魄,早已渗入每块城砖的肌理。当别处的古城在商业浪潮中褪去铠甲,寿县的城墙依然如老僧入定,用月坝的机枢吞吐着时光,用瓮城的褶皱藏起文明的偈语。或许真正的永恒,本就是这般:既能在淝水畔擎起半壁河山,亦可在豆腐坊的晨雾里,将千秋功名点化成素白的人间至味。

(兴城古城)
兴城古城(辽宁)推荐理由:明代边防重镇,城墙周长3.2公里完整闭合,四门瓮城及角台保存完好,袁崇焕抗清遗址密集,红夷大炮原址陈列。
或许只有站在春和门斑驳的瓮城下,才能读懂这座古城的倔强。青砖与条石堆叠的城墙如沉默的史书,每一道弹痕都是惊心动魄的注脚。三十二个世纪的风雪没能蚀去它的棱角,四座城门依然以明代卫城的骄傲姿态守护着十字相交的街巷。当年袁督师策马登城的石阶犹在,只是苔痕已漫过战靴的印迹。
钟鼓楼的暮鼓穿透六百年光阴,震落过皇太极箭囊里的白羽。飞檐下悬着的不是铜钟,而是凝固的时光——红夷大炮依然昂首向着北方,炮身沉淀的硝烟味里,藏着努尔哈赤最后的叹息。角台上的炮台像未阖的眼,凝望着首山苍翠的松涛与渤海翻涌的浪沫,恍惚间还能听见天启六年的呐喊在瓮城回荡。
督师府的楹联褪了朱漆,却褪不去墨痕里的孤忠。袁崇焕当年运筹的沙盘早已化作游客脚下的青石板,唯有庭院里的古柏记得,那个披甲夜巡的身影如何用三万青砖筑起不落的传奇。当暮色浸透延辉门的箭楼,城隍庙的香烟便与海雾纠缠,将卫所兵的乡愁酿成渔火点点。
最妙是雨后初霁,踩着城砖上未干的月光登上威远门。看瓮城的弧线划破现代商铺的霓虹,听角台炮位锈蚀的铁链与潮声应和。这座方城固执地守着几何的尊严,如同历史长河里一枚棱角分明的镇纸,压住了关外最后的风云。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福建)推荐理由:东南沿海现存最完整海防石砌城墙,花岗岩条石筑成,八座明初城门原貌留存,双向马道贯通全城,免费开放且烟火气浓。
海浪在花岗岩的褶皱里雕刻时光,六百年的咸涩海风裹挟着兵戈声穿过城门洞。当中国绝大多数古城沦为赝品的陈列馆,这座东南海隅的石头城依然倔强地活着——崇武的城砖不是标本,而是依然搏动的历史心脏。
触摸城墙的刹那,掌纹与石缝里的苔痕重叠。那些被倭寇刀锋劈砍过的垛口,那些被郑成功水师旌旗拂拭过的女墙,依然以洪武年间的姿态挺立。八座城门如同八枚活字印刷的铅块,把“威镇海门”的誓言熔铸在花岗岩的肌理中。双向马道不是旅游步道,是时空交错的甬道,信步其上能听见戍边将士的皮靴与石阶碰撞出青铜编钟的韵律。
最动人的不是城墙上眺望台湾海峡的壮阔,而是转角遇见明代水关时的怔忡。当游客在别处为修复一新的仿古建筑拍照,这里的每一块条石都在讲述真实的伤痕与愈合。惠安女子簪花的暗香飘过观音堂,石敢当上的剑痕与香火共同构成人间烟火的图腾。没有门票闸机割裂古今,白发老妪在戚继光平倭纪念碑下晾晒鱼鲞,孩童在抗倭英烈祠前踢着藤球,历史就这样温柔地活在市井褶皱里。
崇武的珍贵,在于它拒绝成为博物馆里的琥珀。当海风卷起太平洋的潮声撞击城墙,你会明白这座城不是遗迹,而是依然醒着的卫兵——用每道石缝里渗出的海盐,腌制着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海防记忆。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山西)推荐理由:世界遗产,明代城墙周长6.4公里完整闭合,72座敌楼仅存残基,但城墙轮廓清晰,登墙俯瞰票号、镖局等明清街市全景。
当六点四公里的城墙在暮色中收拢成闭合的环形,我忽然读懂了这座城池的隐喻——它把自己活成了历史的莫比乌斯环。那些被岁月啃噬的七十二座敌楼残基,恰似散落在时间褶皱里的甲骨文残片,每个豁口都在讲述三百年票号风云与六百年兵戈往事。
站在迎薰门城垛俯瞰,夕阳正给明清街市的青瓦镶金边。日昇昌票号的戗檐砖雕折射着最后一缕余晖,协同庆钱庄的斗拱飞檐在暮霭中勾勒出晋商票号的基因图谱。七十二座敌楼虽然仅存台基,但那些深陷在砖缝里的箭矢锈迹与风化的火器凹槽,仍在复活着「汇通天下」年代金戈铁马的混响。城墙马道上深浅不定的车辙,分明是驮载白银的镖车与运送城砖的牛车,在时空中碾出的双重年轮。
最震撼的并非城墙本身的雄浑,而是它作为历史坐标系的神奇。当你用指尖丈量雉堞的宽度,会发现明代的城砖尺寸恰好是清代官砖的黄金分割比例;当你在瓮城的阴影里仰望星空,北斗七星的勺柄正指向下东门那口锁住灵龟的麓台塔。那些被旅游攻略简化为打卡点的票号旧址,实则是金融密码的活化石——日昇昌密押系统用「赵氏连城壁」对应数字密码,暗合着城墙七十二敌楼暗喻孔子七十二贤人的文化基因。
夜色降临时,城墙轮廓在月光中愈发清晰如铜版画。风过垛口,带来双林寺唐槐的絮语与惠济桥宋砖的震颤。此刻你会顿悟:平遥最珍贵的不是某个朝代的标本,而是层层叠叠的历史年轮仍在呼吸。当其他古城在推土机前沦为文明的木乃伊,这座龟形城池却以城墙为甲,将六百年商业文明与三千载筑城智慧,活成了仍在生长的文明琥珀。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河南)推荐理由:世界唯一“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重结构,现存归德府城墙周长3.6公里,护城河与城郭形成独特外圆内方格局。
当月光漫过三丈六尺高的城墙,你会触摸到一座城池的骨骼里生长的年轮。商丘的城砖不是砖,是层层叠叠的时间切片——明朝正德年间的花岗岩下压着北宋应天府的夯土,隋唐驿道的车辙印叠在秦汉睢阳城的瓦当上,周代宋国都城的陶片与四千年前阏伯观星台的灰烬,在护城河淤泥里完成文明的接力。
护城河的涟漪荡漾着天圆地方的隐喻。外郭城如浑圆的穹庐倒扣四野,内城方正如大地之印鉴,这是先民与天地签下的永恒契约。水波在月光下翻动《周易》的书页,八八六十四卦的密码藏在九十三条街巷的肌理中,南门瓮城的青砖缝里至今飘着宋国司星官观测荧惑守心的星图残片。
归德府城墙的马面敌台不是防御工事,是历史的铆钉。当其他古城的瓮城沦为旅游表演的戏台,这里的扭头城门仍在倔强地保持洪武十六年的角度——东门偏南七度,恰是北斗斗柄指向大火星的角度,暗合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古老星相。护城河漂着的不只是浮萍,还有殷商青铜爵的绿锈与梁孝王竹简的墨痕。
最震撼的并非城摞城的考古奇观,而是活着的文明年轮。晨雾中浣衣妇人捶打青石的节奏,与商王亥驯服第一头牛的骨笛产生共振;暮色里学童穿过穆氏四合院的脚步,应和着范仲淹在应天书院讲学的平仄。火神台庙会的香火不是旅游表演,是四千年前阏伯观测心宿二的青铜晷针仍在丈量光阴。
商丘的珍贵,在于它拒绝成为标本化的历史切片。当夜色漫过护城堤,你会看见这座龟背形的城池正在呼吸——明城墙的砖缝渗出宋州治的露水,归德府城门的月光浸润着周代宋国的甲骨,而新城创意市集的手作灯笼,正把"商人、商品、商文化"的基因链熔铸成新的文明琥珀。

(汀州古城)
汀州古城(福建)推荐理由:唐代城墙沿汀江而建,现存朝天门等三座古城门及5公里残墙,山、水、城交融,客家文化与长征起点红色遗迹交织。
汀江在唐宋的月光里流淌了千年,水的褶皱里沉淀着客家先祖南迁的竹筏与盐商的船歌。当中国多数古城在商业霓虹中褪色成影楼布景,这座武夷山南麓的“观音挂珠”依然用城墙的断章连缀着文明的脐带——汀州的砖石不是文物,是依然搏动的文明心室。
触摸朝天门城砖的刹那,指腹触到了开元二十四年夯土的余温。那些被朱熹讲学声浸润的城堞,被瞿秋白绝笔诗擦拭的箭垛,依然保持着唐代山城的骨骼走向。五公里残墙不是废墟,是时光的等高线,每处缺口都涌出《临汀志》的墨香:济川门码头漂着宋代商船的桐油味,三元阁石阶叠印着举子赴考的芒鞋痕。所谓“一川远汇三溪水”,实则是客家文明的血脉在花岗岩肌理里奔涌。
最震撼的并非城墙本身的雄浑,而是它作为文明容器的神奇。当你在卧龙书院抚摸雕花窗棂,会发现明代木匠的榫卯暗合着《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当你在八喜馆看花烛摇曳,添丁鼓乐竟与唐代汀州府学的晨钟产生共振。红色苏维埃的标语不是旅游点缀,是1932年的星火仍在城隍庙梁柱间明灭,福音医院斑驳白墙上的红十字,至今能听见红军伤员与客家阿嬷的方言对话。
汀州的珍贵,在于它将所有辉煌都溶解在日常褶皱。晨雾中老者在唐代双柏下打太极的掌风,应和着宋代汀州知州陈轩“十万人家溪两岸”的诗韵;暮色里孩童在明清店头街追逐的嬉笑,叠印着红军战士出征收容所的脚步声。没有景区围栏切割时空,惠吉门码头的浣衣声与游船马达共谱交响,汀江夜宴的灯笼映亮的不只是宋慈疏浚的航道,还有手机镜头里年轻旅人的瞳孔。
这座城最动人的告白藏在细节:太平桥石缝里的车辙既碾过明代盐商的独轮车,也承托着共享单车的钢圈;大夫第灰雕牡丹既绽放着清代工匠的体温,也倒映着短视频博主的光斑。当别处古城在仿古屋檐下贩卖塑料纪念品,汀州却把整座城池活成了文明的活字印刷——每个垛口都是史书的逗点,每道水波纹都是未写完的史诗。

(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河北)推荐理由:华北平原唯一完整护城河城墙体系,明代砖城周长4.5公里,杨露禅故居所在地,太极文化与芦苇荡湿地共融。
当护城河的波光将四十五里城墙揉成青铜镜,我忽然读懂了这座城池的密码——它把两千六百年的时光折叠成一块太极阴阳鱼。明砖包裹的城墙并非防御工事,而是历史年轮的显影液:十二米高的墙体里,隋末窦建德建都时的夯土正在与正德年间的糯米灰浆对话,战国曲梁城夯土层的陶片仍在呼吸。
站在阳和门城垛俯瞰,晨雾正为万亩芦苇荡铺展生宣。弘济桥的栏板浮雕被朝阳镀金,赵州桥的"姊妹"在滏阳河面书写连笔草书;杨露禅故居的演武厅梁柱间,太极拳"揽雀尾"的弧线与护城河九曲十三弯的水道形成隐秘共振。那些被旅游手册简化为景点的瓮城,实则是时空虫洞——东瓮城偏转七度的门洞,正将北斗星光引向窦建德藏兵洞的箭孔。
最震撼的并非"城摞城"的考古奇观,而是活态文明的拓扑结构。当你在武禹襄故居抚摸太极推手图,会发现"白鹤亮翅"的招式暗合城墙马面凸凹的韵律;当暮色漫过永年洼湿地,苍鹭掠过荷塘的轨迹恰是杨氏太极"云手"的空中摹本。护城河外4.6万亩芦苇荡不是自然景观,而是太极文化的物质形态——每根芦苇的摇曳都在复现"以柔克刚"的哲学命题。
夜色降临时,城墙在月光中显影出三重视觉:上层明砖的棱角分明是武禹襄"身备五弓"的刚劲,中层元土墙的浑圆曲线是杨露禅"绵里藏针"的化劲,底层战国夯土的裂隙则暗藏毛遂自荐的锐气。此刻你会顿悟:广府最珍贵的不是某个朝代的标本,而是所有历史切片仍在参与当下叙事——太极宗师第24代传人的晨练吐纳,正与瓮城明代千斤闸的青铜锈迹交换能量。
这座城池最精妙的隐喻藏在细节:护城河140米宽的水面既是军事屏障,又是太极文化的液态表达;芦苇荡里游船划开的涟漪,既拓印着《广平府志》的章法,又倒映着短视频时代的霓虹。当其他古城在仿古街贩卖塑料刀剑,广府却将整座城池活成了立体的太极图——城墙是阳仪的脊线,护城河是阴仪的墨痕,而晨雾中打拳的老者,正是阴阳交汇处那枚永动的太极子。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贵州)推荐理由:明清军事要塞,城墙依山势起伏,保留定广门等四座城门及段墙,石板路与背街石巷极具黔中特色,卤猪脚等美食加持。
当夕阳将定广门的石砖淬炼成青铜色,我忽然触摸到了这座城池的命脉——六百年的军鼓声与市井烟火,竟在青石板的肌理间达成了奇妙的和解。明洪武十一年的屯兵令不是起点,而是历史长河在此掀起的浪涌:窦建德藏兵洞的箭簇仍在城墙上呼吸,红军指挥部的油灯与周恩来父亲故居的窗棂,在暮色中交换着不同时代的密码。
城墙的褶皱里沉淀着军事与商贸的双重基因。十二米高的墙体不是防御工事,而是时光的等高线——上层明砖棱角分明如军令状,中层夯土藏着盐商马帮的铜钱锈,底层战国陶片与太平军火炮的碎屑,在滂沱夜雨中完成文明的迭代。定广门瓮城偏转七度的门洞,恰是北斗星指引盐船入港的角度,城垛上的苔藓至今浸染着《青岩教案》法文圣经的墨香。
最震撼的并非"攻不破的石头城"传说,而是活态文明的拓扑结构。当你在背街抚摸泛着青铜光泽的石板,会发现姜文《寻枪》的镜头轨迹暗合明清马帮的辙痕;赵状元府砚台里的残墨,正与周恩来父亲誊写家书的钢笔水产生量子纠缠。卤猪脚的香气不是旅游噱头,是光绪年间赵以炯夜读时的饥肠辘辘仍在石板路上回响,豆腐圆子爆裂的脆响里,藏着布依族阿嬷将战火硝烟揉进五香的智慧。
夜色降临时,整座城池化作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定广门城楼的月光既照着抖音博主的补光灯,也浸润着明代守城将士的箭囊;天主教堂的彩窗与慈云寺的飞檐在霓虹中达成神圣同盟,文昌阁的晨钟被外卖电瓶车的喇叭重新谱曲。没有哪个古镇能像青岩这般,将军事要塞的冷峻与商贸驿站的温润熔铸得如此浑然——护城河的涟漪既是防御工事的延伸,也是冰杨梅汁在玻璃杯中的荡漾。
这座城池最精妙的隐喻藏在日常褶皱:赵理伦百岁坊的下山狮不是石雕,是六百年来戍边将士化作的守护灵;万寿宫戏台的木榫既卡着傩戏面具的唱念,也嵌着浙江大学西迁学子的方程式草稿。当别处古镇在仿古屋檐下复制义乌小商品,青岩却把整座城池活成了文明的活化石——每块城砖都是未解封的史书,每道美食香气都是流动的非遗。

(宁远卫城)
宁远卫城(辽宁)推荐理由:明代长城沿线最小卫城,城墙周长1.8公里完整闭合,十字街格局清晰,未经商业开发,可登城远眺山海关与九门口长城。
当暮色将九门口长城的烽燧熔成青铜色,宁远卫城的城墙忽然在暮霭中显影出惊人的秘密——这座周长仅三里的小城,竟用青砖的肌理封印着整个明长城的魂魄。它不是军事要塞的微缩模型,而是被时光遗忘的文明原石,每个垛口都藏着未被稀释的华夏基因。
触摸城砖的裂缝,指腹触到了宣德三年夯土的余温。那些被袁崇焕拒马桩划破的月光,被戚继光兵书浸润的苔藓,依然保持着卫所制度初创时的秩序感。十字街的经纬不是道路,是历史年轮的显影液:东西大街延伸的轨迹,正与山海关箭楼飞檐的翘角形成隐秘共振;南北轴线的延长线尽头,九门口长城的水门正吞吐着四百年前的戍卒乡愁。
最震撼的并非城墙本身的完整,而是它作为文明活化石的纯粹。当你在瓮城抚摸射孔,会发现箭矢入射角度与《纪效新书》记载的"三叠阵"完全吻合;当晨雾漫过马面墙,垛口的缺口恰好将朝阳切割成明代卫所兵的铜护心镜形状。十字街交汇处的古槐不是植物,是活体史书——根系缠绕着永乐年间的卫所田契,新叶倒映着无人机航拍的轨迹。
夜色降临时,整座城池化作立体的《九边图说》。西城门的月光既照着手机导航的蓝光,也浸润着《宁远卫志》残卷的虫洞;东门瓮城的阴影里,现代孩童追逐的光斑与万历年间夜不收的密报同时闪烁。没有仿古商铺切割时空,南门粮仓的夯土墙与共享单车车锁共享铁锈,北门戍楼的瞭望孔既是明军观察后金铁骑的目镜,也是当代旅人凝视山海关的取景框。
这座卫城最精妙的隐喻藏在比例:1.8公里闭合城墙不是防御工事,而是文明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十字街四向延伸的巷道,实则是历史长河在此分岔的支流。当其他卫城在旅游开发中蜕变为影视基地,宁远卫却将整座城池活成了立体的《营造法式》——每个马面都是未启封的兵书,每块铺路石都是凝固的戍边史诗。此刻你站在城楼,左手触摸的是正德年间修补的砖缝,右手接住的却是北斗卫星划过天际的星光碎屑。

(平遥古城)
【结语】城墙之上,风过处皆是千年回响。我们丈量的每一块砖石,都是先人留给世界的信物——它们记录着烽火狼烟里的生存韧性,也见证着市井长巷中的温情脉脉。当现代高楼不断切割天际线,这些依然“活着”的古城,成了我们与历史对话的最后一扇窗。
你曾在哪座城墙上触摸过时光的纹路?是否遇到过某座冷门古城,藏着令人心颤的往事?评论区留下你的“城墙记忆”,若你的家乡古城未被提及,也欢迎为它正名——或许下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就始于某条真诚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