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竞争”,设计院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继续自残

前两天听一位设计院的朋友说,他去投了个办公楼的设计标,就五家设计院,大家跟甲方关系都差不多,实力也是差不多。
到了商务标阶段,其中4家设计单位都很守规矩,按照招标文件中最高限价下浮10%左右,最高的报价下浮5%,最低报价下浮12%。唯有一家大学下属的设计院竟然下浮了70%。

评标过程稍有波折,评标专家要求这家设计院出具设计成本的说明,人家出了,学校老师参与设计不发工资不交社保,只有很少的补助费用,在校研究生参与设计也只是给予为数不多的生活费。都说设计费里人工费是大头,人家是大学里的设计院,连人工成本都快没有啦!最后被认定报价合理。而评标文件中规定,报价计分是以合理的最低价为基准,这家设计院报价分满分,其他四家设计院报价分差不多都扣完了。

我的朋友说,设计圈大家都是朋友,谁都了解谁,此时此刻除了祝福他们设计院发大财,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不就是低价竞争么?搞的我们不会似的。如果设计院都这么报价,以后的设计院怕是都熬不下去喽。

设计行业以低价的形式“卷”,应该说从2010年就已经开始了。2010年以前,偶尔还能遇到按照设计收费标准上浮的项目。2010年以后,设计收费在设计收费标准的基准价上一路下滑,到了2015年、2016年的时候,有些地区招标文件中的最高限价也只有“2002年版设计费收费标准”的30%。一路血拼下来,中标的价格有可能只有收费标准的20%!一位资深的招标代理说,设计费不是甲方给硬压下来的,而是设计院自己提醒甲方说:可以再低点!

低价竞争,不但毁了自己,也毁了整个行业。低价中标的结果必然是导致设计院大幅度降低成本,降低设计人员的报酬。有技术有经验的人被冷落,被迫离职。刚毕业没经验低报酬的应届毕业生备受青睐,设计图纸质量可想而知……

设计院的自我毁灭,就是从低价竞争开始,一直在路上。没想到的是,有人竟然上演了“割肉俸君”、“求财献妻”的荒诞剧!继续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自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