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号谷雨,老话说谷雨:“有三怕”,哪三怕?到底怕啥?

乡土小郝 2025-04-09 11:45:13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谷雨节气悄然而至。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不仅标志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也预示着农耕进入最繁忙的时节。古人云:"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此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正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机。然而,老话说谷雨“有三怕”,这三怕究竟是什么?又为何让人们如此担忧呢?

一、怕刮大风

谷雨时节,农作物正处于蓬勃生长的关键时期,而大风的侵袭,恰似突如其来的风暴,给农田带来诸多挑战。

此时,冬小麦基本处于拔节孕穗阶段,植株逐渐长高,重心上升,茎秆尚未完全木质化,较为脆弱。一旦遭遇大风,小麦极易倒伏。想象一下,原本挺立的麦株,在狂风肆虐下东倒西歪,不仅田间的通风和光照条件瞬间恶化,光合作用大打折扣,而且茎秆受损,养分与水分的输送受阻。这不仅直接影响麦穗的发育,使得麦粒干瘪、数量减少,还可能因田间湿度增加引发病虫害,最终导致麦子大幅减产。

不仅小麦,对于一些蔬菜和经济作物而言,大风同样是个“狠角色”。例如,豆角、黄瓜等攀爬类蔬菜,它们依靠支架生长,大风可能吹倒支架,扯断藤蔓,使植株受损。那些娇嫩的叶菜,如菠菜、小白菜等,大风会吹干叶片水分,导致叶片枯萎,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二、怕雨水少

“春雨贵如油”,谷雨时节,这句谚语的意义尤为凸显。此时,越冬作物生长迅速,春播作物也纷纷入土,它们都急切地渴望着充足的水分滋养。

冬小麦在孕穗期,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高峰。足够的雨水能够确保小麦幼穗正常分化,孕育出饱满的麦穗。倘若谷雨时节降水稀少,土壤墒情不足,小麦的生长就会受到严重抑制。麦穗发育不良,穗粒数减少,直接影响最终的产量。

春播作物亦是如此,玉米、棉花等种子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顺利萌发。水分不足,种子可能无法破土而出,即便勉强出苗,幼苗也会因缺水而生长孱弱,根系发育不良,难以抵御病虫害的侵袭。此外,谷雨雨水少,往往意味着后续一段时间降水可能持续偏少,整个生长季面临干旱威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将处处受限,收成自然难以保障。

三、怕倒春寒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人们期盼着谷雨时节温暖稳定的气候,然而倒春寒却如不速之客,打破这份期待,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创。

谷雨时,农作物的生长进程已经开启,植株的生理活动活跃,对低温的抵御能力减弱。倒春寒带来的急剧降温,会让处于生长期的农作物遭受冻害。麦田里,小麦的幼穗和叶片可能被冻伤,生长速度放缓,严重时幼穗甚至会死亡,造成结实率降低。

对于果树而言,正值花期或幼果期的它们,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倒春寒可能冻伤花朵,影响授粉受精,导致坐果率下降。已经坐果的果树,幼果也可能因低温而发育不良,出现畸形果,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蔬菜大棚里的作物同样难以幸免,突然的降温可能使棚内温度过低,蔬菜生长停滞,甚至遭受冷害,给菜农带来经济损失。

这“三怕”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也提醒着我们要顺应时节,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的丰收和人们生活的顺遂。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有了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应对措施,但依然不能忽视大自然的力量,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愿每一个谷雨时节,都风调雨顺,谷丰登,民安康。

1 阅读:71